淡定90后:现实与理想没对峙
www.fjsen.com 2012-11-26 10:50 周艾连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做一个榜样 或者追随榜样的步伐 如果在学校混学生会就被看做“官”学生,那么陈健在同学眼中就是个十足的校园“政治家”。他的大学履历中,班长是最小的“官”:他当过福建省学生联合会副主席、福建农林大学学生会主席,还在今年暑期,作为福建省五位学生代表之一,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赴日本进行友好访问。 陈健大学前三年都在校学生会任职,担任主席期间,他创新性地提出了“低碳学生会”理念,将学生会办公室的垃圾桶改为纸篓或纸盒。“虽然是很小的变化,但新理念是一种新的开始”,“做好学生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抱着服务大众的心态”……一谈到学生会工作,陈健就止不住话头。 对陈健而言,学生会倒更像他的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则成了身份。他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与之前想当医生或搞金融完全不沾边,完成课程之余,学生工作成了他在大学期间的主要兴趣。 对他更重要的是,学生会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两位良师益友,前前任学生会主席张林和前任学生会主席马良。“我们关系很好,去马良家里蹭饭,他会为我杀鸡做好菜”,陈健常与他们交流思想和感悟。 找工作这样的人生大事,自然成为他们沟通的主题。两位学长一个在厦门海关当公务员,一个在大型企业做总裁助理,陈健觉得两位优秀的学长是他找工作主要压力的来源,“要继承和传承学生会的优秀传统”。陈健给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两条路:公务员或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不能太差,要给下一任当榜样”。从陈健手中接过学生会主席大旗的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女生,陈健希望能为她提供努力的方向。 胡荣辉大学期间也遇到了两位良师——校团委宣传部的老师郑舒翔和《中国青年报》福建站站长陈强,在他稀里糊涂、随遇而安的大学生活中起到了导航灯的作用,帮他一步步走上了新闻之路。 2009年夏天,胡荣辉一心想投身金融行业,在大学专业志愿填报时,填了国贸、会计等三个经济类专业,却偏被最后一个候补专业——新闻学调剂录取,“稀里糊涂进了大学”;因为没好意思拒绝一位热心学姐的介绍,他“稀里糊涂进了青宣”。胡荣辉回忆大学前半段的经历,总爱用稀里糊涂、随遇而安之类的词。 “写了一段时间的稿子后,郑老师建议我把稿子发到社会媒体上。”这个建议为胡荣辉打开了一扇门。2011年4月9日是胡荣辉记忆深刻的一天,他采写的稿子被《中国青年报》刊登在当天报纸的第三版。“郑老师给我个课题,让我关注学校送餐的人,陈强老师看了稿子之后让我扭转角度,关注点餐的人”,补充采访和修改之后,一篇题为《“宅文化”催生大学叫餐市场》的稿子就诞生了。这次“高规格”的露脸让胡荣辉很有成就感,也坚定了他从事新闻专业的决心。 跟着陈强老师,胡荣辉加入了中青报旗下的大学生记者组织高校校媒联盟,之后又被选为东南网·福建大学生网络通讯社的大学生特聘记者,获得了更多的校外采访机会。《微信成为暑期社会实践新宠》、《大学生当起小老板 学生做考生生意一年接活上千单》、《蔡伟:创业路上敢冲敢撞的“探路者”》等基于校园又跳出校园的稿件陆续发表,奠定了他在学生记者圈中的“江湖地位”。“除了新闻,我没干过别的”,胡荣辉找工作都是一门心思奔着做新闻去的。 心定了也就静心了。“我前几天一次性买了《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野火集》等四本书”,社会很浮躁,象牙塔最后的几个月,胡荣辉想好好读些有用的书,扎扎实实补充更多知识。 陈健虽然也抓紧一分一秒好好看书,但他明显有点“卸甲归田”的感觉:他想保持平常心,“不把自己当主席”,享受大四的幸福生活。之前在学生工作中花费太多精力,陈健“弥补”式的把最后一年安排得满满当当,英语六级、国家公务员考试、省公务员考试一个接一个。刚刚结束的国考,陈健报考了漳州市国税局,在陈健看来现在的自己可以专心看书,闲时听音乐,有条不紊的参照着榜样们的方向找工作,“很幸福”。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