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文学青年:一边文学一边生活
www.fjsen.com 2012-12-10 21:32 陈玲红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当乌托邦与现实对撞 是坚守还是转型 比起陈锦江现在的忙碌,师弟王宏冰其实更期待看到他的新作。他说陈锦江现在把重心都放在商业创业上,而放轻了文学创作,“现在的他不要说写作了,连看部电影的时间都没有”,虽然王宏冰很欣赏学长上进,敢闯荡的劲,但还是替他觉得可惜。 陈锦江却认为,他对文学的看法有一个阶段性的变化。他说学生时代没有生存压力就可以发展兴趣爱好,等走出校园后有生存压力就不一样了,“这是阶段问题”。 “时代在变,人也要变”,陈锦江说,七八十年代一本诗集有七、八万册的销量,但现在能有五、六千册就很不错了,“像莫言坚持搞纯文学而成功在中国的人有多少?”他举例说,苏轼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通过文学而走上仕途,无生活之忧,但如今,让一个穷农民去搞纯文学创作便只有死路一条。他认为,文学爱好者没有出路,要怪出版社,但更要怪人们的阅读习惯。 然而,马璐瑶却不为然,她认为,陈锦江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因为他过早步入社会。“苏轼也是一边当县长,一边搞纯文学”马璐瑶说。 关于文学与生活的探讨倒让马璐瑶想起了早年的莫言和余华。她说,早年莫言因为写作得了稿费而能吃上肉包子,令他十分开心,于是决心专心写作,但他也坚持写作自己内心所呼唤的东西。为此马璐瑶还想了一幅对联,上联尚没有想好,下联是“犹记当年潜龙时,余拔牙莫包子”以为共勉。 师弟陆俊文也赞成师姐的想法,他说,“古今中外有文学地位的人,都不会有这样的想法。”阳光且爽朗的陆俊文最喜欢的作家是郁达夫,他说,他自己是理想主义的人,“理想主义的人看些悲观色彩的东西,可以让自己沉在现实的地上”。 对于文学和生活,陆俊文觉得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一边文学一边生活,两方相得益彰。为此,他十分羡慕师姐马璐瑶。 刚刚大四的马璐瑶已经收到北京某纪录片公司的offer,《大国崛起》、《汉字五千年》等文化巨作都是该公司的作品。马璐瑶说虽然她应聘的是编导助理的岗位,但公司老总有意让她写作解说词。因为都是文化味十足的纪录片,解说词十分考验作者的笔头工夫,因此马璐瑶也十分满意。 陆俊文说,其实没有必要一定要做全职作家,只要我们做着与文学有关的工作,不至于荒废了过去几十年的爱好就好。“作家也有好多是做兼职的,而且还是纯文学作家。” “当年苏轼也是边做县长边搞纯文学,没有人说搞文学就不能边做其他事情了。”马璐瑶说无论做什么,对文学的追求她“虽九死其犹未悔”。 比起文人,陈锦江不否认自己更像个商人,他对郭敬明从文学到文化再到文化产业的创业道路十分称赞,并认为自己也应该走这样的道路,他相信十八大以后将迎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大繁荣。他在创业,也在等待文化产业的好时代。 “大多数人对文学只是一种情绪,即平时看看书,写点小创作;小部分人做与文学相关的工作,如文学研究,文学教学等;最高境界的是把文学当成激浊扬清,表达人文关怀,追求公平与和谐的途径。”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际岚说,“因此,无论文学青年做出什么选择都是无可厚非的。” 福州大学中文系主任梁桂芳认为,文学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通过审美的方式来表达触及人性、社会等深刻内容的艺术形式。因此,只有纯粹的经典的东西才能在大浪淘沙中沉淀并留传下来。“但现在搞纯文学恐怕确实需要有钱有闲,所以大多数的人都是边做着其他事情,边爱着文学,写点小文章,也是一种出路。”梁桂芳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姓名为化名)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