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小舞台上唱“大戏”
www.fjsen.com 2013-03-28 10:22 陈玲红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背景:自2008年3月中央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全国累计已有2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截至2011年底,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数量超过21万人次。四年来,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中有人选择另行择业,有人自主创业,但更有人选择留任。据统计,从第一批“村官”开始,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占24.1%,其中担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负责人的占12.3%。 但无论大学生“村官”的前景如何,大学生下农村,还是受到了颇多质疑,他们在农村能做什么?回农村做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是不是浪费了四年的大学投入?本期新世代报告,走进大学生“村官”,听听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的体验与理解。
“不想吃亏就别当村干部,农村工作给我开拓了一种新思维,很多事情不能以书本理论处理,‘村官’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2009年开始服务于长乐市湖南镇鹏谢村的硕士研究生程春飚说。 “城市的工作体面,个人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工资上;在农村,我们的价值体现在村民的信任和拥护上。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如何管好、带好农村,这里学问很多。”龙岩市武平县园丁村的“五农”大学生“村官”冯素金说。 2008年,福建省响应中央政策,开始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到村任职,四年来,累计已有4000余名大学生到村工作。虽然他们有着大学的文凭,却仍旧年轻稚嫩,对于这帮“小孩”下到农村能做什么,会做多久,许多人表示疑问。诚然,刚出校园的大学生对于“村官”工作的确有些许茫然,但是他们却很坚定,两年的工作时间里,他们或许没有丰裕的物质生活,却有着一份实在的体验和满足感。 毕业了,到农村当“村官”去 2009年,即将从福州大学化学工艺专业硕士毕业的程春飚接到导师的通知,他可以留在学校继续科研工作,“这意味着将来有机会留校做大学老师”,与此同时,他之前所投的简历也都有了回应。但不知为何,程春飚总觉得心里不得劲,好像“没找对”的感觉。 也许是机缘,正当程春飚踌躇的时候,偶然的机会下,他得知大学生“村官”政策。2009年,是大学生“村官”全面发展的第二年,福建省计划选聘576名大学生到村任职,更吸引人的是,大学生在农村服务期满两年后,即可直接转为选调生,作为党政机关的后备人才重点培养,归省委组织部而非人事局管理。 “当时觉得大学生‘村官’的前景不错,这比公务员好,另外可能也是受家庭因素影响吧,我觉得能在村里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也挺好的。”程春飚平静地说,他出生在一个基层公职人员家庭,爷爷是村里的老支书,父亲也是最基层的普通公职人员。也许是耳濡目染,也许是基因作祟,又也许是奔着“村官”的前景而去,不论是哪种原因,从未想过要当“村官”的程春飚在看到“村官”政策的一刹那便产生了一种“明确”的向往。 与程春飚不同,同年参加“村官”工作的龙岩姑娘冯素金则是自小便决定要回到农村去。出生农村的她,自小目睹着家人辛苦劳作却收入微薄,于是她奋力读书想改变家庭情况;可长大后她却发现,家里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在她的家乡,许多家庭都和她家一样,于是善良纯朴的她萌生了一个宏伟大志:要“改变农村现状”!初生牛犊不怕虎,高考填写志愿时,冯素金果断地报考了福建农林大学农学专业,她觉得农学专业讲授的土壤学、农业昆虫学、种子学、作物载培学等,将来回到农村一定用得上。 然而,事情却进行得不大顺利,好不容易研究生毕业的程春飚突然要回到农村,这令父母亲戚很不理解:“当老师多好,或者去企业做也是不错的,当“村官”,每个月领那一千多元的补助,这研究生不是白念了吗?”靠天吃饭的冯素金的父母也希望上了大学的女儿能走出农村,在城市里开辟天地。 “在城市工作就是体面点,但是在哪工作都一样,主要是自己喜欢,并且培养了能力,未来都会是好的。”冯素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她认为农村也是一片知识的海洋,并且当年“村官”的政策确实很好。 “这不能说是选择,更多的是喜欢,如果说能为村民做点什么,倒不如说能在农村学点什么更恰当吧。”程春飚说,自己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但学历只能说明自己多学了一点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没有直接关系,去农村既能服务村民,更能历练自己。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