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www.fjsen.com 2013-07-17 23:26 周艾连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青年人都会有自己的入世导师,方法往往比知识本身更有用。在我自己的大学生涯里,也有些思政或者电影欣赏、文学概论之类的老师常“口出狂言”,让我惊喜,但下课铃响,我就将那些颇有深意、值得推敲的醒世恒言遗忘在教室里,从不带走。当时的自己常觉得这些不是知识的范畴或者过于偏激不该入脑入心,不过是个笑谈。在这次采访之后,我觉得自己忽略了其“疗养”的功效。 九年前自己的校园生活过于中规中矩,被动接受知识的多,主动思考的少,常过于追逐本事、能力之类毕业后能安身立命的脱困内容,却轻视了融入社会后能一直使用的精神脱困方法。时间是流动的,环境是变化的,知识是常新的,但是方法是不变的。现如今书本的版次更新了,授课的方式进化了,但青年的精神困境始终都在。若大学能重来一次,我也选董海峰老师的课,心甘情愿接受“洗脑”。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