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4日
分享
第21期 闽南皮影戏日渐式微 艰难传承期待新生
  • 闽南皮影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庄晏红在教授学生皮影戏演绎艺术。
  • 皮影戏演出工具
  • 庄晏红的学生经常聚集在一起制作皮影戏物件。
  • 闽南皮影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庄晏红在教授学生皮影戏演绎艺术。
  • 闽南皮影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庄晏红

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女儿国国王……一个个卡通皮影,在孩子们的手中跃动。每周一、周五,闽南皮影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庄晏红的学生们都来到厦门思明区特殊教育学校,为那里的孩子开展闽南皮影戏公益课。

“在福建,闽南皮影戏已是最濒危的项目。”作为闽南皮影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庄晏红深感传承艰辛,困难重重。即便如此,庄晏红和她的学生仍在坚持进行公益讲课、演出,努力让优秀非物质文化能得到更好的延续。

上世纪70年代,继闽南皮影戏在漳州和泉州失传后,全省仅剩厦门老艺人陈郑煊艰难支撑。为了让濒临失传的闽南皮影戏有薪火传人,2007年,庄晏红和她的学生拜陈郑煊老人为师,肩负起了闽南皮影戏的传承责任。

可如今,由于没有市场,没有资金,闽南皮影戏已日渐式微。一直以来,庄晏红都有恢复传统剧目,抑或是尝试创新一些剧目的想法,她期待能在创作、培训等方面得到扶持,从而让闽南皮影戏迎来“老艺新生”。

闽南皮影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庄晏红在教授学生皮影戏演绎艺术。  

曾面临“走了一个人,亡了一门艺”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戏曲表演之一。

庄晏红介绍,闽南皮影戏源自中原,由于比较边远,因此它的很多形象、造型等更简单古朴,色彩也没有像中原唐山皮影那么精致、鲜艳。“特别是在民国或抗战时期比较艰难的时候,戏班大多只能用一些牛皮进行比较粗糙的制作,甚至会用纸影”。因此,闽南皮影戏也叫做纸影戏、影戏等。

到上世纪90年代末,闽南皮影戏仍只有高龄老艺人陈郑煊一人传承,面临着“走了一个人,亡了一门艺”的危险境地。

2007年12月,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老人找到接班人——庄晏红带领叶艺芬、施立坚和游金凤三位徒弟,一起拜陈老为师。2008年3月,98岁高龄的陈郑煊离开了人世。

“虽然老人家没办法亲手传授技艺,但口头指导、留下的资料及传承的精神,闽南皮影戏没有就此中断。”庄晏红表示,实际上,在拜师前三五年,她与陈老就有很好的接触。她经常带台湾学者、台湾皮影戏剧团人员拜访陈老。但是,老人的过世让原先想深入了解学习、恢复演出的计划成为一个难题。

闽南皮影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庄晏红接受记者采访。

缺乏资金和市场 成为全省濒危项目

庄晏红出生于木偶世家,也是一名木偶戏演员。在工作之中,她与皮影戏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剧团排演木偶戏的中间,需要用皮影戏。”庄晏红表示,当时,剧团就请来了湖南皮影戏的老师前来教授。

目前,庄晏红是闽南皮影戏唯一的传承人。她曾自己花费近10万元购买了一整套的皮影戏箱,其中包括剧中人物的头部、冠冕、服装、胡须、道具以及结合剧情必要的布景、陈设等,并从山西等地高薪聘请老师前来厦门教习,希望能够定期表演皮影戏。

可现实却让她感到很无奈,由于场地、光影等演出条件的限制,加上没有演出市场,也没有资金扶持,导致闽南皮影戏日渐沉寂。“那一整套戏箱闲置太久,也已经坏了。”庄晏红说。

如今,闽南皮影戏虽然有固定的传承队伍,但只有庄晏红和她的6位学生。

“民间艺人靠皮影戏无法生存。”庄晏红谈及6位学生说道,他们都刚从艺校毕业一年,能否坚持无法确定,“目前,只能做到把原来一些简单的戏教下去”。

皮影戏作品。

期待新生 盼获创作、培训等方面扶持

虽香火犹存,但闽南皮影还是渐行渐远,在福建省已成为濒危项目。

庄晏红表示,当初创立弘晏庄木偶皮影戏传习中心,就是希望把这份传承工作做好,不要在自己手里断了。

19岁的连跃龙是闽南皮影戏表演团队中的一员,他和其余五位同学从艺校毕业后,便一同来到这个传习中心。平时,他和同学会前往特殊学校进行皮影戏的公益授课,并不断尝试创作一些西游记人物的卡通皮影。

庄晏红一直想以新的剧目带动传承,或者有机会到学校等地进行真正的传承工作。希望政府部门和各地教育局能出台一些政策,开展皮影戏进课堂活动,而课程必须要有资质的演员或是传承人来进行传授,这样才能把真正让孩子们认识、了解闽南皮影戏。

“我们也很想恢复一些陈老的剧目,或者创新一些皮影戏的剧目进行演出。”庄晏红坦言,想以演带培,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习、传承。可是,在创作和人员培训上一直没有经费,特别希望能对这些方面进行项目扶持。

庄晏红的学生经常聚集在一起制作皮影戏物件。

继往开来 年轻人是非遗传承的关键

闽南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而在中国皮影发源地——陕西渭南华州,也存在着类似情况。

今年“五一”期间举办的美丽中国·渭南华州皮影文化艺术周,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皮影界艺人参会,并举办各流派皮影戏展和学术论坛等。

“我们这边的老艺人平均年龄也有70多岁,年轻人不愿意学,在传承方面也存在困难。”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理事、渭南皮影协会副主席、华县皮影雕刻技艺非遗传承人薛宏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近几年,皮影戏市场确实不景气。在他看来,古老的皮影戏在当下时代想要传承发展,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需要创新。

薛宏权从事皮影雕刻已长达37年之久,因为热爱皮影戏,他还创立公司,以皮影戏工艺品产业支撑皮影戏剧目的创新需求。“这几年,我们用皮影演绎杰克逊的舞姿,以及表演芭蕾舞等,都深受年轻人的欢迎,这说明传统艺术真的需要创新。”

“创新最需要资金,可全国普遍缺乏在创作方面的扶持。”他认为,国家需要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下大工夫,在扶持资金上要合理化分配,更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非遗项目的长久发展。

除了政府扶持外,年轻人才是非遗传承的关键所在。在薛宏权的公司,就有一支由80后、90后组成的表演团队。刚开始他们都在雕刻皮影,为了让皮影戏能有所创新,薛宏权慢慢引导,也让他们渐渐喜欢上了皮影戏表演。

今年,他就计划花费80多万元创作一场高大上的皮影戏,尝试结合激光投影、3D等高科技,希望能让大家耳目一新,从而吸引到更多年轻人。

他认为,皮影戏传承,不仅要培养年轻表演团队,还要培育年轻观众。近年来,他与全国主流媒体、大型节目进行合作,尽可能地多提高皮影戏的出镜率,并借助“名人效应”,让爱追星的年轻人能“爱屋及乌”,渐渐关注并爱上皮影戏。

虽香火犹存,但闽南皮影还是渐行渐远,在福建省已成为最濒危的项目。
         传承人庄晏红一直想以新的剧目带动传承。她创立了弘晏庄木偶皮影戏传习中心,并且希望政府部门和各地教育局能出台一些政策,开展皮影戏进课堂活动,由有资质的演员或是传承人来进行传授。

在福建,我们的皮影戏应该讲说是非常濒危了,但我们也在努力地做好传承的工作,至少说,不要在我们手里断了。——庄晏红

记者 夏菁
记者 颜财斌
记者 李奇
编辑 王培欣
昵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