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标语捧热大学生正向价值观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城,不倾国,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 ,这一对标语是浙江大学丹青学园的迎新标语,因其充满意蕴与机智,饱含人文精神,迅速在网络走红,被浙大校园内外的关注者所津津乐道。
  除了浙大这两句标语外,许多充满个性的标语也引起媒体和网友的关注。这些极具个性标语的出现,不仅向学子们传达着一种踏实肯干、努力奋斗,不浮躁、不媚俗的可贵品质,更是对新生未来校园生活的慰勉和期待。有网友表示,这对大学新生来说将会起到积极引导作用,激励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和社会责任担当,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奋斗意志,创造人生。
  本期《网络正能量》视频连线浙江大学博导、求是学院丹青学园主任吴敏,和现场三位嘉宾一起聊聊新一代学生应该具有的青春本色,和充满个性的标语营造的独特文化气息对学子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吴敏,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丹青学园主任。
我常讲,学知识,就是一种拷贝,学技术,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我觉得,学思维,才是大学里面一个创新的过程。所以大学的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怎么样去思考,去思维。

舒展,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福州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讲座中心主任。
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明媚的女子”、“丰盈的男子”,我们是要培养一个有灵气、有思想、有个性的,对生活没有失去信心,对未来还愿意拼搏的这样的人才。

陈琰,福建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校学生会副主席。
每个学生内心都有一些“小火柴”,看到一些励志的标语,这些“小火柴”“蹭”地一下就会被点燃,但能否成为火种,要看我们给它多少的氧气,这还要靠后面的努力。

郑翔进,网友代表,福州青少年服务中心社工。
刚入学的时候这些横幅可能就起到一个激励作用,但大学生活中真正起到作用的,是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努力,自己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有一个比较执着的行动力。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东南网的《网络正能量》,我是郑窈。

今天的这个主题勾起了我的许多回忆。在七年前九月的某一天,背着大包小包的行囊,怀揣着我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来到了我的大学报到。当一进到校园,学姐学长们就接过了我沉甸的行李,把我带到了宿舍楼下。这个时候呢,我一抬头就马上找到了属于我们的那栋宿舍楼。因为在我的宿舍楼上挂着非常明显的大标语,上面写着“欢迎加入传播大家庭”。当我看到这条标语的时候,心里原本有的对大学的未知和迷茫,顿时就消失无踪了。有的是非常踏实的一种感觉。有的是我踏上了梦想之路的一种自豪感和一种归属感。

现在呢,又是一年一度的大学学子入学时候了,而现在大学里的标语呀,比起我们那时候又多了更多的个性。我们一起来欣赏两个标语吧。这个标语是来自浙江大学丹青学园的迎新标语,这一个标语是这样说的:“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城,不倾国,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 。这两段标语呢,被网友们放到了网络上,马上就因为它充满了意蕴和机智,包涵人文精神,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并且得到大家的认可。在现在社会是越来越多的浮躁了,有许多对金钱和权力的膜拜污染了大学这一片原本十分洁净的土地。所以网友们认为,这样励志而富有个性的标语的出现,正是对马上要进入大学的学子的积极引导,它充满了“正能量”,也将对这些学生带来一个积极的影响。

那么,今天我们演播厅就邀请到了四位嘉宾,来一起聊一聊现在的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青春本色,而这些独特而带有人文气息的标语对莘莘学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将带来了哪些影响呢?马上来认识下我们今天的四位嘉宾: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求是学院丹青学园主任吴敏。吴教授,你好!

吴敏: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福州大学文化素质讲座中心主任,舒展教授,您好!

舒展: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福建师范大学学生会副主席陈琰。陈同学,你好!

陈琰: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最后一位是我们的网友代表,他也是福州青少年服务中心的社工郑翔进。郑翔进,你好!

郑翔进: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吴教授,您能不能先跟我们介绍一下你们学院这两条标语是怎么来的?

吴敏:这两条标语实际上是来自我们丹青学园的“微语录”库。去年我到丹青学园来兼职后,我觉得要营造一种大学生的氛围。我们经常可以在大学里面看到有很多很多的商业广告。但是我们很好的一些励志方面的东西就比较少。当时我们丹青就搞了一个“微语录”,就是“你好,丹青”的这样一个微语录库。我们在迎新的过程中我们在这微语录库里选了两条微语录,就挂在在上面。我们也没有想到会这么火。因为我们浙大是20号新生报到,我们头一天,就是19号挂出了的。结果19号就被放到网上去了,20号新生报到的时候就有很多媒体来采访我们,这个是我们根本没有想到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应该说是无意下的走红了。那您刚才说的,丹青学园有办一个活动,还创建了“微语录”库,能不能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样的活动,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

吴敏:我们是这样的,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网上呀,学校呀各个层面征求“微语录”。我们在丹青学园一路口的地方拉上横幅,我们当时想的就是两周换一次。开始只有两天横幅,去年雷雨季节的时候,两条横幅拉出来以后,就是网上现在讲到的“没有过不去的黑夜,没有等不来的晴天”。我们这个话出来之后我们学校热情,当时我就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形式,所以我们就把两条变成了四条,改两周一次的语录变为了一周一次。我们现在每周都会换四条横幅。这是我们学园一个正常的文化内容吧。

主持人:应该说这个活动是非常好的,很值得推广,应该在每个大学都搞一个这样的活动,经常换换标语,让同学们都感受不同的正能量。那我们来问一问我们的舒教授,您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标语的时候,或者其他的更具个性的标语的时候,您的感受是什么?

舒展:我倒是对丹青学园的这几条标语印象蛮深刻的。这条标语它说的是做一个“明媚的女子”、“做一个丰盈的男子”,这条语录本身就是它非常有亲和力,而且语录当中所蕴含的机智。“明媚”、“丰盈”,它既有一种外在的形象,同时也有内在的涵养、自信,一种精神的丰盈就在里头。所以说它这个标语不仅仅是一种亲和力,你打出来能拉近学生间的距离,而且作为标语的影响力,他要内外兼修的,要学习专业,要学习做人,要提升自己内在的素质。他其实从这么简单的这条语录中,它其实是涵盖进去了,所以它特别能打动人。

主持人:陈琰呢,你怎么看?

陈琰:我在看到这条标语的时候,其实有小小触动到我。我觉得讲得挺好的。它说,“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我觉得每一个大学生每一个人他都是独立的人,那他们有追求自己生活的权利,那都有通过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努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一条语录正好很符合我们现在的心境,都挺想去追求我们想要过的生活。

主持人:陈琰,你现在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能和我们分享下你刚入学时看到的都是什么样的标语?

陈琰:入大学生的时候看到挺多。像我们今年校学生会贴出的一条标语,就是:“接过你的行囊,我们就是一家人”。这条标语其实很有亲和力,希望新来到大学的新生们能够感受到大学就像他们的一个家一样,希望他们能在这里过上好的大学生活,把这个大学当做自己的家一样。

主持人:我们也问下我们的网友代表,你看到这条标语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

郑翔进:作为一个已经毕业的一个学生的话,看到这个标语的时候确实眼前一亮,给我的感觉还是非常亲切的,因为自己在学校读书,自己刚入学的时候没有碰到这种这么好的,带点娱乐性也好或者其他的比较励志的横幅都是比较传统的。所以说刚看到这些横幅的时候感触还是非常多。然后也会和身边的朋友一起讨论下、议论下这些。

主持人:那你看网友们是怎么看待这些标语呢?

郑翔进:觉得每个人都是见仁见智,可能对我来说的话看到这条标语我就觉得非常的遗憾,为什么我没有赶上这个时候。

主持人:还想再读一次大学。

郑翔进:对,勾起了很多回忆。网友的话也是以一种比较好的视角去看待。可能很多大学里面的横幅都是以激励、鼓励、勉励的姿态去说。另外一些就是带有比较雷人的话题呀,确实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很好,网友的评价也不是很好。

主持人:那我要问下我们的另外两位嘉宾,我们的舒教授,您觉得这两条标语呀,它为什么能在网络上这么红火呢?

舒展:其实这两个标语提出是很寻常的要求,为什么这么红火,就是证明一种东西的缺失。这是个什么东西的缺失呢?因为我刚才也听你讲到了,现在的拜金主义呀等等这些不好的风气进入到干净的高校里面,影响了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我对这句话其实是反感的。什么意思呢?什么叫做“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到底是怎么样的?我教了二十几年书,什么是主流价值观?那我可以这么想,那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青少年的教育当中,对我们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方面,我们从来就没有缺位过,提出了“五讲四美”呀,做“三个好”,“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这样“四有”人才呀,还有这个社会大范围的要培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还有向很多模范人物学习呀,比如向雷锋学习呀,然后“八荣八耻”等等。我们是一直没有缺位,一直很努力地进行这个教育。但是,这里面,我觉得是一种缺失,这种缺失是什么呢?就我们的所谓“主流价值观”我们提的一些口号它太高了,高到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要怎么做到,而且现在已经变化,全球化了对不对?正处在网络时代的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面,这个社会的分层情况,我们的大学生何去何从,我学了这个专业要怎么样走入社会,怎么样被社会所接受?它很多现实的问题我们无法回答,而我们给他的很多的主流价值观的话,一,我们自己说不清楚;二是我们达不到,把他拔得太高了,太高太高了,以至于缺乏那种对学生能够真正有效引导他的价值取向的情况下面,那也许学生最终只能迷茫了。对不对?那么这时候社会上的一些市场经济所谓的拜金主义的思潮、媚俗呀可能就影响到了他。

主持人:那刚才呢,陈琰和小郑都说到刚入学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是非常迷茫的。那我们也来问一问我们的吴教授和舒教授,来跟我们说一说你们接触了这么多的学生,你们觉得大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在哪些方面会特别特别的迷茫呢?而我们老师又该怎么去帮助他们,渡过这个过渡期?来,请我们的吴教授先说吧。

吴敏:我觉得新生刚进大学的时候,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不适应的情况。比如说吧,对于很多的同学来讲,他是怎么样从中学的“要我学”转到大学的“我要学”?大学的教育和中学的教育是不一样的。在中学的时候,家里面有家长管着,学校有老师管着,抓得非常紧,没有什么空余的时间。但是到大学来了之后,像我们浙大是学分制,你可以自己去选课,你可以一个学期选很多课,你可以选很少的课,你甚至选了课可以不去上课,等等。这个就要非常充分的自由,这个时候要培养学生的一个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就会不适应,在开始的时候,因为他已经被人管惯了一种。另外一个就是,在我们中学的教育里面呢,比较多的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他自己创新的这种精神是比较缺乏的,或者说这个创新的精神被磨得很少了。我觉得大学的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创新的思想。

我常讲,学知识,就是一种拷贝,学技术,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我觉得,学思维,才是大学里面一个创新的过程。所以大学的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怎么样去思考,去思维。那么在中学里面是必须要把这些知识点学会,必须要会做题,而创新的思考我们就做得少了,所以我们大学怎么使学生善于思考,这也是我们学生不适应的。还有就是生活方面,刚才主持人讲到了父母呀非常的疼爱,他到大学来自己不知道洗自己的衣服,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吃什么。我们经常就会碰到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早上该吃什么、中午该吃什么,然后自己的生活都不太能自理,当然,这只是个别的学生。那么就是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包括有些学生会有心理上的问题呀,等等。觉得我们的大学就应该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去关心这些学生,让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让他们能够尽快地成长起来,所以我觉得学生在大学里面要学会选择,要学会独立,要学会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个人认为只是学生会不适应的和在大学要学会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好的,谢谢吴教授。舒教授,您觉得呢?

舒展:刚才吴教授讲到我们的大学生刚进入大学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难关就是学习方法改变了;还有就是生活环境改变了,他要去适应这个环境。对于我们现在很多90后的大学生好多都是独生子女。即便不是独生子女,现在孩子都很宝贝,其实。他可能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而在学习方面因为有高考这个门槛放在这个地方,监督着他,但是到大学之后要自学,要有一个“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么一个转变。确实对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坎。

我倒觉得这一关还是容易过,因为在这一关我们大学教育一进来,就给他们一种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上的,学习上的都有辅导员,每个高校都有这个辅导员教育制度。还有贴近人心的这么温暖的标语。那么,经过一个大一阶段,这个过程还是容易渡过去的。因为接触的本科生都是大二的,当到大二的时候,他的生活关、学习关过去了以后,其后接踵而来的是更大的难关,是真正的迷茫。倒不是刚进来的时候,一年级的时候是傻傻的迷茫,到了大二之后他那种迷茫是越来越沉重的迷茫。其实这个很重要,所以刚才我们说那个标语,在接下来的大二大三的过程中我们怎么去引导他?到大二大三大四的时候学生的压力会越来越重,这更大的压力,更让他迷茫的是什么呀?是就业的压力。

现在的大学生和我们过去的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不一样。我们高考77年恢复了之后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由国家培养的,不管单位分配得是好是坏,都是国家给你分配的。所以,我也是八零后的大学生,还有六零后的大学生都是理想主义者,所以他不用愁他的未来,所以他愁国家,有什么天下大事。他家事可以放下了,所以他关心国事天下事。所以现在的大学生说,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多么地幸福,因为他们可以不用操心自己的生活,可是现在的大学生他要自己找工作的。所以有些大学生是举全村的财力供养一个大学生,可是这个大学生毕业了以后他要到哪里去就业?他就业的这个工资如何去偿还他大学四年所承受的经济负担?他们要报答不仅是父母,还有整个村的乡亲。而这种巨大的反差,这种就业的压力还有工资的低下,社会上的房价物价都特别高,这种生活的压力,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是更大的。那在这种情况下的迷茫,尽管用亲切的口语,但我觉得还不足以消弭。所以我思考的更多的是把他们引进来我们该怎么做?

所以刚才吴教授讲到了一句,培养学生的思维,就是大学生,我们真正要学的是不仅仅是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有你作为一个大学生,能否作为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和学会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是理性的而不是一种感性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看待你的未来。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的正能量,它可能是可以就像是一个巨无霸一样,它可以充的电和能量可能比较持久,一句标语他可能是即时性的。很快,如果我们后续的教育不跟上去的话,他可能一来回失落,而且他的失落可能会更大。所以我经常和学生谈到这个。

我们福州大学也成立了一个福州大学生文化教育基地。福州大学是工科为主的,为什么要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因为现在很多高校也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你培养一个人才,只有专业,只有理工科的专业,只有学一些技能,而没有在文化的素养上面去培养一个人的话,这个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这只是教育产业化批量生产下来的一个产品,他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明媚的女子”、“丰盈的男子”,我们是要培养一个有灵气、有思想、有个性的,对生活没有失去信心,对未来还愿意拼搏的这样子的人才。

社会上对高校最大的不满就是大学现在是一个工厂,它生产的是一批没有思想的机器,也就失去了灵性。也就是说大学不成为大学了。西方有句话说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它是一个思想的中心,它是一个批判的中心。我们还记得清华大学的国学大师陈寅恪,他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个是一个读书人,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可是我们就缺失了,这个就呼应到我之前讲的,我们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人文方面的教育虽然从来缺位,但是我们是缺失的,拔得太高。但是拔得太高的反面,并不是说越低越好,就是媚俗。我也看到一些标语,很俗气的,起不到作用,我们是要达到精神上的提升。

主持人:是的,就像刚刚舒教授所说的,我们网友也表示,现在流行的标语文化呢也很有可能也是一时的抓人眼球,但如果说真的要塑造学生的品格、改善学校的这种学习环境等等,还是需要很多的教育来努力的。那我们问一下陈琰,作为大学生,您对这方面有什么感受?

陈琰:我觉得像这些标语一样就像一些小火柴,就是当看到一些励志的标语,这些小火柴“蹭”的一下就会被点燃,但是这个小火柴能否成为一个火种火炬的话,也要看我们给它多少的氧气。我觉得我们这个还是要靠我们自身的努力,就是光靠这些标语,或是光有别人给你的东西是不够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自己去慢慢接受一些新的更好的东西,自己去充实我们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

主持人:小郑呢,网友代表?

郑翔进:我觉得可能大学生活中真正起到作用的,是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努力。然后,刚开学刚入学的时候这些横幅可能就是起到一个激励啊、鼓励的这种作用,但是我觉得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后面真正需要给自己提升的我觉得还是要看你自己学习过程中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在接触中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想发展跟行动是怎么样的,但是我觉得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自己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可能就是有一个比较执着的行动力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嗯,那您在大学的时候其实也去过很多地方做过志愿者,那当时是什么影响了您呢?

郑翔进:因为我的工作,我的专业是社会工作,然后可能很多。我刚开始跟很多人一样不是很了解这个专业,然后后面也是进入专业慢慢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自己慢慢的接触之后才慢慢的去了解之后,然后就参加社团,去学校、去社区啊、去这些农民工学校,接触多了之后,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之后再慢慢的通过跟外界的交流然后走出了学校。除了走出学校之外,再去其他省,比如西部的农村,去进行这种义务的支教啊、服务这种。我觉得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慢慢进行的过程,毕竟是刚开学刚入学的时候什么也不懂什么都不懂的状态,也是后面慢慢的了解之后坚持了这条路。

主持人:那其实呢,这些年大学的文化也是不断地蓬勃和创新,除了这种标语文化,从“根叔”那万人空巷的毕业演讲,还有西安女生别出心裁的毕业留念,还有今天浙大耳目一新的迎新标语,这种不断创新的校园精神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呢?

舒展:这种东西给我们一种感觉一种启示就是说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我们是真的应该真正走进大学。怎样去走进学生中去,其实就是要面对真实的问题,我们很多时候是没有真实地去面对一些问题。比方说,我举一个例子哈,这学期我有三次的本科生的课堂,三次上课的内容是重复的,第一次跟第二次、第三次上课的内容是重复的,但是其中有一天这三个重复的课中有一天,那天我走进教室的时候特别轻松,讲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内容,但是我跟他们讲的是笑嘻嘻,就像跟他们讲的是同样的内容,我那天讲的时候心情特别轻松特别愉快,结果呢,产生了一个什么效果呢?学生听得很认真是一方面,因为我们学校是这样的,你一门课开课,刚开始选的时候他不知道你好不好,两周之后他可以重新选,结果就那个课之中出现了我原来那个教室没有坐满,结果是后面选课选到学生没有位置坐。同样的内容呢,另外两个课题是比较正常。那我就我想同样的内容,同样是这个人,是吧,我只是当我讲话的语气,把我老师的这个讲话的语气,把老师的这个发音变成跟大姐姐一样很轻松随意地讲这些内容,学生的反映就不一样。难道是这个班的学生就特别有思想,他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吗?不是,我觉得是就是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本身他也是放下身段然后真正想学生之所想学生他们的困惑是什么?他们的疑惑是什么?他们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我们很平等地去做。

主持人:是不是现在的这么多创新的也还有新潮的思想也要求说老师也要与时俱进,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学生更需要怎么样的教学方式?

舒展:对,对。原来的标语为什么大家都没映像,无非是“什么什么学院欢迎什么什么学生”,或者说“你们到家了”,这个算是最亲切的一句了。可是,现在呢,我们会换位思考,换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想学生,今天当学生,他们会喜欢怎么样的标语,什么样的标语才是说“喔,我跟你没有距离,没有代沟”,都是在一个大家庭里面。这个我其实觉得这个是互动的开始,一种走向学生的开始,这种是因为我们这样的姿态引起一些共鸣。

那么,这也折射出来我们许多对学生的工作,对专业的设置、对专业课的教学、对学生的管理,我们是不是都可以采取这种措施?这样子并不会让我们失去师尊。有的老师就是怕大学生不尊重人,其实并不会让我们失去师尊,是不是?反而,我们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尊重。那我今天讲完台海问题,那我讲完课走下来结果我的手机响了,学生呼噜呼噜发短信说老师你讲得真好。那我那时候就是说学生看到的东西,动态的东西,网上都可以看得到,他看到的是面上的东西,那我告诉学生说为什么是这样的,背后是什么东西。我告诉他们背后的东西,告诉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有的老师教学呢,可能就是把一些事件、例子马上拿来讲,视频给学生看一下,这个东西他们也看得到。我们不应该给学生看得到的东西,我们应该给学生他们看不到的东西。就是说,我们姿态上面我们应该放低,但是我们的视角、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应该更高,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也能赢得学生。

主持人:我想如果我是您的学生,我上你的课我也一定是非常喜欢的。(舒展:谢谢。)那我们来问一下吴教授。吴教授,应该说,您作为一个老师,你开始创作这个“你好,丹青”这样一个语录搜集的时候,您也算是走到了创新的前沿了,您什么看在这个一直创新不断的大学校园的这种潮流,它背后代表着什么呢?

吴敏:我自己觉得这个大学的这个教育,育人啊,是一个全方位的育人。其实,我觉得我们的这条微语录,就是我们浙大的整个育人的一个非常小的点滴。这让我想起来比如说我们浙大有一位校友,他给浙大捐了巨额的款,捐给浙大,非常大的一笔款。但是,他捐给浙大的理由是什么呢,他非常感谢他进校时候在学校的时候的一个辅导员,而并不是说一个教授或是什么什么人。他就觉得他当时的这个辅导员给他的这种关心关爱让他在大学里面能够很好的成长,那么他现在来回报浙大,他主要是感谢(这个辅导员)。由这个我也想到,我们的育人,就像很多网友刚才说到的,就是这个标语这个横幅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其实更应该在各个方面去关心学生,要以学生为本。

你比如说我们这边也有一个管理宿舍的宿管员。那么他就可以把整个大楼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名字都能叫得上来,学生非常的尊重他。可能他的一个问候就影响了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大学里面更加愉快地学习、生活。甚至有些学生有什么问题也会跟他倾诉。所以,我就觉得这个育人不仅仅是大学里面的老师或者说教育者的事情,是体现在各个方面,哪怕是一个清洁工,一个宿管人员,他都可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我觉得育人是全方位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只要本着以学生为本去做工作,我想这样子我们就会自然的有更多的创新,我们也就会更好地把学生培养好。谢谢。

主持人:好,谢谢吴教授。是的,虽然说这些标语的创意是非常好,立意也十分新意,但是一个大学生的品格和性格并不是靠一句标语来实现的。那我们今天反复讲,现在大学生应该有怎样的一个品质,现代大学生应该接受怎样一种教育。那么,现代大学生到底应该要有怎么样的一个大学生的精神呢?

吴敏:在学生里,我讲过十六个字吧。最近也有学生来问我,他们在要征集在大学里面的什么话。我自己想了想,觉得在想到一个大学生首先思想上应该上进,我们每个人年轻人应该要有上进心。这个思想上进。那么第二个呢,我觉得我们这个应该是道德自律,因为社会上各方面飞诱惑,每年我们总有一些学生会作弊啊等等,所以我觉得呢应该是道德自律。另外一个呢,我觉得是情趣健康。我们现在大学生里面也有很多人沉迷于网络啊、沉迷于游戏啊,迷失了自己方向,我觉得情趣应该健康。最后,我觉得行为应该高尚,这种高尚指的是什么呢?其实我们现在的学生智商越来越高,但是他们的行为规范呢,往往就是觉得非常的缺少。比如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老师经常会收到学生的邮件,既没有称呼,也没有落款,开玩笑地讲,我收到一个邮件,他问了我很多问题,然后我就跟他讲他一回答。我邮件一回复的时候,跳出来的名字是什么呢?跳出来是“凋谢的花”。所以我只能跟他讲“凋谢的花同学”,下次你跟别人发邮件的时候一定请你要有个称呼和署上名字。也就是说行为方面我们现在很多大学生他可能不太注意这些细节,但是我想我们作为一个大学生来讲,我们应该使自己的行为尽可能高尚一点。我想我能想到的大概就是这些吧。

主持人:好。舒教授?

舒展:其实,现在大学生,我们的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格。我们一直有一句话叫做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对不对?所谓“才”,就是在大学里面基本最基本的本质就是要学好专业课吧,这是走上社会的第一个敲门砖。然后说,“德”这方面的话是品德、德操这方面的,这个品格要求我们一直是没有离开“德才兼备”这一条,只是我觉得现在我们很难很难怎样从德的方面去培养他,怎样去影响他。最难的不是说提出一个口号,设立一个目标,而是怎么样去做。所以那句话真的非常好,就是“严在当严时,爱在细微之处”。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人,他要被社会所接受,肯定是两方面的,做事和做人,对不对?一个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也不行的。做人呢,做一个别人尊重你的人,至少做一个守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值得尊敬的人。我们不要“尊敬”,我们只要“尊重”,一个“尊重”的人。

主持人:陈琰,你作为一名大学生,您觉得现代大学生应该具有怎么样的品质呢?

陈琰:我本身就是一名大学生,所以我就觉得我不说多了,我就说我自己吧。我觉得应该做好手上应该做的事,比如我们在大学应该学习,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当我们走出大学的时候,面临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手上的工作做好,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郑翔进:我觉得除了在学业上术业有专攻之后呢,在各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在人际交往的能力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在大学能够利用机会多出去一下多锻炼一下自己增加一些经验,可能也是为提前进入社会做一些准备吧。然后,另外一方面就是说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人格品质,主动性的人格。就是敢做能做,能够愿意去做,我觉得慢慢的也是能够做好的。

主持人:嗯,那我们今天聊了那么多,下面让我们看一看网友有哪些话要问。

来看一下这位网友的问题,他说: 当代的年轻人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从小在家享受了父母王子、公主爱护、在学校也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老师和家长忘了教育孩子今后干什么。所以孩子们追求的与现实有差距。因此学校应该有人去引导他们,否则这些热血青年就会迷失方向,不知路在何方。那我们来问一下我们的两位教授,对这个问题什么解答?来,吴教授。

吴敏:主持人好。我觉得这个确确实实这个网友说的一个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所以,现在我们的一个学校应该去做他们的引导,这方面我觉得是各方面的,我觉得要培养他们独立的,能够独立的人格,这个他生活的独立、思想的独立、人格的独立。那么,这种独立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新生一进来我们让他军训,学校新生一进来不让家长来帮他这个报道手续的办理等等,就是一点一滴的要培养他独立的这种能力。另外一个呢,就是在教书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贯穿着让他更多地发挥他的积极性,然后让他独立去思考,独立地去做一些事情。另外一个,我觉得也是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一些社团啊、志愿者啊等等这些方面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我想大学的教育需要有人来引导,而这些人包含着各个层面的,我们教师的老师、辅导员、做行政的、还有我们做管理的,我们从各个方面来引导他们,我觉得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

主持人:苏教授,您觉得呢?

舒展:嗯,其实关于大学生的教育的培养、塑造、引导这方面呢,确实像这个网友所说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在中小学的阶段,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而家长对孩子的期盼,也是说学习学好。上次我跟一些家长聊天的时候,家长就是说孩子的素质教育啊是等到大学来说,但是大学确确实实是来不及了。但是就是说,这是一个现实,那么面对这个现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办?事实上我们高校对这一块的教育实际上也是专门退伍,实际上就是说我们两个组织,对于专业课老师来说,他是教专业。一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列,就是辅导员,学生的辅导员、然后再上面他们的团委,他们的很多的社团活动,那对于这些同学平时的一些学习啊的一些关心,这是一个系列,体现在生活,在课外的一些导向上。

那么,第二块系列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实教育部是非常重视的,从05年以来,就是一直强调说辅导员对这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创新,也要改革,那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块05年以来一直的非常就是各个高校都非常注意这一点这一块。这些年课程的内容也在改革,怎样去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大众,也是努力这样子去做,高校里面也没有放弃努力,也有很多高校就是说这方面的很好的老师,可以这么说,各个高校的出来的心目中的那些好老师啊往往反而都不是专业课老师里面的,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因为,他们不仅是关心他们的专业课,他们还关心学生的成长,他整个大学四年出现的这个问题,所以可能说他对学生的来说有更深的印象。就像刚刚吴教授提到浙大的一个校友,是一个辅导员感动了他。所以说,高校里面她有这两支队伍,他们分工也比较明确,所以我想高校的教育问题很多,但是还是有希望的。

主持人:好,谢谢舒教授。

让我们来看下一个网友的问题,他问到:“对权力和金钱的畸形膜拜和依傍的‘炫富’、‘拼爹’等现象,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校园生态平衡。而由此产生的浮华喧嚣,使得有些校园风气偏离了原有的方向,对于莘莘学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来,我们来问一下我们的网友代表小郑,你什么看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对我们学生的影响。

郑翔进:我们现在就是看高三的毕业班都有打出富二代啊类似一些标语,那到大学之后呢,网上也看到说逼着父母去买一些电子产品啊,这种现象带来的可能就是学校里面越来越严重的攀比风气,可能对于以学业为重的大学生不管还是学校的老师、学生的个人成长都比较有重要的影响。我觉得,从学生层面来说,我觉得第一个还是学校能够对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正确的引导,然后我们的社会舆论媒体也能够给我们的学生给予比较积极的舆论导向。我觉得然后从学生个人来说,重视的是自己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外界的条件。

主持人:好,陈琰,您觉得呢?

陈琰:其实,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学生,他自己本身就应该具有一直抗干扰性,对于一些畸形的价值观应该能够判断、能够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不能畸形地追求权力和金钱。那我觉得可以考我们自己的努力去换来,而不是别人给你,我觉得这个是大学生自己应该要有的一种品质吧。

主持人:好的,那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一期的网络正能量也要接近尾声了。那么,在这里我觉得我们还要申明一下就是四位嘉宾所说的观点。这个标语是非常好的,但是不可以仅仅依靠一个标语来培养他们,定制他们的方向,还是需要后续做很多很多的教育工作的。那在我看来呢,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说大学就像一个小型社会,或者说是一个在步入社会性的大学之前过渡的一个社会。那如果说大学是是一条未知的路的话,那这些标语仿佛就是我们在走向这个路口的时候在路边装饰着鲜花很漂亮的指路牌。它能够给你归属感,给你安定感,甚至有时候给你指明一个前进的方向。好的,再一次的感谢四位嘉宾,谢谢你们。

好的,那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再会!

用户名: 密码:

育人不仅仅是老师或者说教育者的事,是体现在各方面的

哪怕是一个清洁工,一个宿管人员,他都可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作用。只要本着以学生为本去做工作,自然也就会更好地把学生培养好[更多]

大学生,要作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要学会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是理性的而不是一种感性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看待你的未来。[更多]

每一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有追求自己生活的权利

觉得每一个大学生每一个人他都是独立的人,都有通过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努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一条语录正好很符合我们现在的心境,都挺想去追求我们想要过的生活。[更多]

大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人格品质,主动性的人格

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人格品质,主动性的人格,就是敢做能做,能够愿意去做,我觉得慢慢的也是能够做好的。[更多]

访谈现场
访谈现场
访谈现场
主持人提问
主持人提问
微博网友互动
微博网友互动
嘉宾交流
嘉宾交流
  • 1
  • 2
  • 3
  • 4
创意标语捧热大学生正向价值观
  1.创意标语不仅有激励作用,还能拉近学生间距离
  2.学思维,才是大学里面创新的过程
  3.创意标语是学校与新生交流互动的开始
  4.学校,育人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

经常可以在校园里看到很多商业广告,但励志的东西比较少,我觉得要营造一种大学生的氛围,就搞了一个“微语录”库。

学知识,就是一种拷贝;学技术,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学思维,才是大学里面创新的过程。

横幅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后面的提升还是要看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和同学朋友接触中自身思想的发展。

育人不仅是老师或教育者的事,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哪怕是一个清洁工、一个宿管人员,都可能对学生成长起到良好作用。

“网络正能量”话题征集令:如果您对网络话题有着敏感的洞察力,如果您发现网络上沉默着的可贵精神,如果您察觉到网络上正传递着的向上力量,马上通过福建第一社区“海西会客厅”或福建微博#网络正能量##征集话题#与我们联系吧!话题一经采用,就有机会获得东南网送出的特别奖励。

“网络正能量”观察员征集令:如果您对网络现象有着独到的见地,如果您在某一领域一知而十解游刃有余,欢迎通过福建第一社区“海西会客厅”或福建微博#网络正能量##征集观察员#或邮箱dnwpinglun@126.com与我们联系。成为我们的观察员,就有机会做客东南会客厅,与各路高手对话,与八方网友交锋,展示您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