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有生命有使命地"流浪"

  “每人每15天获赠一本好书,看完之后无需归还,传阅他人;外省市读者可关注图书馆网站或新浪微博订阅。”民间流动图书馆官方微博上的这条公告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围观。图书馆坚持弘扬“纯公益、全免费”的建馆精神,线上线下传好书,三年如一日。
  这座图书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免费公益赠书的流动图书馆,由品牌战略专家徐大伟先生发起创建。图书馆以“网络店”和“实体店”两种形式向读者免费赠书。许多外国游客也都从这带走过这份特别的中国礼物。图书馆从建馆至今年9月28日,已赠书48882本,其中近两万本通过网络赠送出去。
  古语云“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民间流动图书馆对推进全民阅读带来怎样的启示?今天《网络正能量》视频连线民间流动图书馆馆长徐大伟,和做客东南网演播厅的三位嘉宾一起来聊聊民间图书馆在社会上和网络上传递出的“人人看书、人人传书、人人赠书、人人爱书”的读书精神,探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读书,怎样爱上阅读,提高文化修养和生命质量。

徐大伟,民间流动图书馆创始人
让书引导你的生命、作为、思想,你的想法会越来越多,你的空间会变大,思想会变大,让你的心变大,走出一个"大我","大我"之后容易做成大事,大事会让你"大成"。

余岱宗,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他把自己的心都捐出来了,把自己的理念随着"捐"的这个行为,传达给每个被赠者,然后去推动下一波发展,几何级地放大,而不是说把钱堆成砖块一样简单地给人。

牛怀敏,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德育中心秘书,福建省“爱心红书袋”活动负责人。
每一个作者写出的每一本书都是他的心血,就像他的孩子一样。这个理念能够真正地尊重作者,同时能够让它有生命有使命,给那些很需要的人,更多更爱书喜欢书的人去看去看。

林京,网友代表,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文明办副主任,省少儿图书馆巾帼志愿者
网络有两面性,要利用它的正能量,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这个平台,在传播书籍、传播知识这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东南网《网络正能量》。在今天节目的一开始,我们来认识一家很特别的图书馆,这家图书馆是国内唯一的一家免费公益赠书的流动型的图书馆,而且它不仅有实体,还有网站和官方微博。在官方微博的借书公告上,写了它的借书规定。是这样写的:每人每15天获赠一本好书,看完之后无需归还,传阅他人;外省市读者可关注图书馆网站或新浪微博订阅。

这家图书馆就是由品牌战略专家徐大伟先生在2009年2月25日创建的民间流动图书馆。从创建到现在已经已经是三年多的时间了,从这家图书馆借出的书不仅在中华大地的爱书者手手相传,还被许多国外的游客也就是书的爱好者带到了国外流传。

我们古语说过啊,人不吃饭则饥,不看书则容易愚钝。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书的民族,那么民间流动图书馆对于推进全民阅读又有怎么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的《网络正能量》就邀请了四位嘉宾,一起来聊一聊这一家的民间流动图书馆所传递的读书精神,同时也共同探讨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来读书,应该如何爱上阅读,提升我们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生命质量。

马上来认识一下我们今天的四位嘉宾,首先要介绍的是我们民间流动图书馆的创始人徐大伟老师,徐老师,您好!

徐大伟: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接下来要认识的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余岱宗,余教授,余老师,欢迎您!

余岱宗:大家好!

主持人:嗯,第三位是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德育中心秘书,也是我们福建省“爱心红书袋”活动负责人牛怀敏。牛老师,您好!

牛怀敏: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还有一位是我们的网友代表,他也是我们省标准化研究院文明办副主任、省少儿图书馆巾帼志愿者林京,欢迎您!

林京:大家好!

主持人:那刚刚在节目的开始,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个我们民间流动图书馆的情况。那么下面呢我们还是要请我们的创建人给我们详细得介绍一下。

徐老师,您好!(徐大伟:你好!)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这家民间流动图书馆跟其他的图书馆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徐大伟:我们的图书馆的最大区别是我们是赠书馆,包括我们的书是赠给你希望你传下去。通常的图书馆它是借给你然后还回来,然后我们是创新了一个新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书香中国,人人传阅”。我们希望每个人能够把自己家里的书拿出来跟更多的人分享,让很多人享受到书的价值。

主持人:您是山东的一个农村,是九年前北漂才来到北京,那么,您是不是对书也有这特别的感情呢?

徐大伟:用我的话说,没有我的书就没有我现在的一切。我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看书看来的,我跟很多人说过看书能让你变成亿万富翁,看书能让你从保安变成保安经理,从一个普通的老师变成教授。看书能够改变每一个人,其实我就是活生生的看书改变命运例子。我是希望把我的理念传给更多的人。

主持人:所以这个就是您创办民间图书馆的一个契机吗?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徐大伟:对,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看书能够改变命运,能够改变我的命运,也能够改变其他人的命运。然后第二条就是社会大的环境下做看书的人很少,我想要带动更多的人去阅读。第三层面呢,就是我们发展了一个新的理念,就是“人人看书,人人传书,人人爱书、人人赠书”。我们希望把这种理念让更多的人知道,去了解它。然后我只能通过实体店的形式让人们清楚明白地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事情,其实这个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把你家里的书拿出来,传出去。其实,家家都是民间流动图书馆,人人都是图书管理员。

主持人:嗯,现在我们的图书馆里一共有多少书?

徐大伟:我们常年保持三千本,可是我们藏书还有几千本,我们上架的书就是常年保持三千本。

主持人:那您有没有算过三年的时间这个书进来出去一共有多少本这样子的被大家流传开来的?

徐大伟:大概有四万八千本多本了。

主持人:那是一个很庞大的数目了。如果把它们都放在一起,可能也是一个图书馆了。但是可能没有这么好的效果。从您图书馆借出的书呢,在图书的背后会有一个空白页,上面写着“一本书的流浪记”上面有“读过这本书的读者姓名、所在地、QQ、读后感”,您为什么要给您图书馆中的书设计这样一个页面呢?

徐大伟: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让书传下去,让爱传出去。我们希望我们传出的这个书盖上章以后,然后这个书就变成大家的书,我们的书,不是某一个人的书。我们希望一传十十传百让这本书发挥更大的价值,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让书有意义地流浪。

主持人:那我们中国有一句话也是这么说的,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免费掉下来的馅饼。所以呢,这个事情刚刚在网上开始流传的时候,也有一些网友保持怀疑的态度。那么,您是如何看到这些怀疑的呢?在您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质疑的声音?这对您做这个事情。

徐大伟:质疑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过,目前也有。但用我的话说,有质量就不怕怀疑。如果你做的事情是真实的,每天你的图书馆的门都是开的,每天都赠书,越来越多的人都享受到书的魅力。这些事情本身就是其实就是一种改变世界的方式,然后不怕其他人的质疑,其他人的怀疑。赠书这个事情本身是真实的,我是愿意把它继续做下去。

主持人:好的,谢谢徐老师。我们来问一下现场的嘉宾。问一下林老师吧,您刚开始听说有这样一家图书馆并且了解了它的方式之后,您是什么感觉的?会不会也是不敢相信,觉得这个图书馆我们以前从来都没有见到过,借了书不用还?

林京:我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觉得这位创始人徐大伟先生他有梦想,然后他把他的这个梦想付诸于实践,然后呢,他真的做成了这件事情,我就非常佩服他。然后,对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感,我非常相信这件事情是真的。然后,我觉得古语说就是说书非借不能读,那我把这句话改成书非拿不能读,那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它让书非常有意义地去流浪,让大家都能够看到这本书,让这本书发挥最大的价值,所以我相信这是真的。谢谢。

主持人:嗯,牛老师,您觉得这种借书的方式和这种图书馆的不同的传递方式和我们传统的爱心图书赠阅啊包括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它的意义不同在什么地方?

牛怀敏:我觉得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大伟老师,他创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方式。这种方式的话,就是说让所有的书沉睡在家里还是遗忘的角落也好,是真正的让这个书活起来了。同时,他创造的这个不仅仅是一本书,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爱心。然后,我想每个人收到这个书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友谊,获得更多更多的东西。我想这个背后肯定是有一股庞大的力量,同时它也能够让更多的人温暖。然后真正就是做到书香满飘香,飘到中国,甚至是飘到世界。我预祝大伟老师这个活动做得越来越好,我非常的支持他。虽然开始我也觉得有点不太觉得这个事情是真的吗,但是通过刚才他说的这个事情,包括他的理念各个方面, 我相信他会做得更好,非常的好。

主持人:很多人对这种方式都是持赞赏的态度的。网友们说这个图书馆的书啊就是借出去之后这个书的本身在进行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流浪。那这个除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公益之举之外,它其实还是一个非常棒的创意。那我想问一下我们的余老师,这样一个创意,值得推广吗?

余岱宗:我觉得大伟先生的这个图书馆是很有想法的图书馆,我把他这种图书馆叫做零门槛,没有门槛,巨大空间的一个图书馆。也就是说他把借书的过程繁琐的过程去掉了门槛拆除了,同时这个书不断的在流动,最后流到哪里去不知道,而且流向一开始可能是亲戚朋友,到最后是陌生人。那这样的一个传送的纽带中,是一个爱书理念的传输,是一个人想获得知识的一个渴望的传播。

那它不同于专业图书馆在于专业图书馆它很可能是专业人士非得找到某本书。那这样的图书馆不提供这样的功能,提供怎么样一个功能呢?它主要是提供我热爱读书,我向往读书,而且读书能够给我带来心理充实的这样的象征意义远大于传送书的本身。1057所以我觉得这个图书馆非常的奇妙,就是你很难想象这本书可能从北方的某个省份飘到台湾去都有可能。那么,也可能从福建的某个地方一直飘到东北去。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觉得他一个想象的作用,人的心灵与心灵之间接力的作用可能大于知识的传播。

主持人:在徐老师的微博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把书闲置在柜子或箱子里,你就是"杀"了书,书是有生命的,也是有使命的,它们的使命就是被人传阅,丰富美好每一个心灵。”对于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现场的几位嘉宾是什么想的呢?来,还是请林老师先说吧,您同意他的这个观点吗?

林京:我非常赞赏他的这种观点。书要让它发挥作用,我不记得是哪位哲人说过,就是如果你这本书你拿来以后你把他丢在一边或者是你只是翻了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浅尝辄止的话,那这个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杀书头”,就是杀掉书的头,那就是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所以,我就觉得,确实,我们拿到一本书,一定要让他发挥最大的作用,首先我们要静下心把这本书从头到尾好好地品读。就像品茶一样,仔细地去品,把它这个书的味道真正地给它品出来,谢谢。

主持人:牛老师呢,您什么看?

牛怀敏:我觉得首先我们的每一个作者写出的每一本书都是他的心血,就像他的孩子一样的。那么我们经常的会到一些书店里面去买一些书,那买完之后,像我们城市的孩子或者我们自己书都没有去读。我觉得老师独创的这个理念呢能够真正尊重作者,同时我们能够让它就是说它是有生命有使命的,能够给那些很需要的人,他也强制我们去看,看完之后我们吸收了它,不把这个书闲置在家里,能够把它去流通下去,让更多更爱书喜欢书的人去看去流通下去,那我觉得是真正的尊重了这个写书的作者,而且把这个书给用活了,那更多的是能够帮助到那些真正爱书需要书的人,然后他们获取知识,改变命运,我是这样看的。

主持人:嗯,那余老师呢?

余岱宗:嗯,你看他这个非常有意思哈。你看我们平时如果到省图、我们大学的图书馆,那肯定是人去找书,我要解答某个问题,我要研究某个课题,我就按照某种逻辑性、渐近性去找到某一类书,跟指定的书。那么,大伟先生创办的这个巨空间的流动图书馆,他很有意思在哪里呢?他是书找人。比如说他这本书传递出去了,可能十个人当中只要有一个认同了这本书,他邂逅了这本书,同时他从书里面获得了巨大的启发,改变了他的命运。于是,这本书就好像是一团火,点燃了一团火,让他的整个生命的热情被点燃了。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觉得是靠邂逅,靠偶然性,某种意义上是靠书怎么样轻轻地碰一碰某个人的人心,跟他对世界的看法,对生命的兴趣结合起来,于是,他书发挥作用了。我觉得,那么这样一个图书馆,我觉得是一个幸福图书馆。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个幸福图书馆,因为这本书好的书怎样让一个人去改变他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他的命运,使一个人过得更幸福。他这样一个作用,我觉得是专业图书馆无法做到的。1529

主持人:是的,的确是这样。那听完三位嘉宾的意见,那我们再来问一下写这句话的原创作者。问一下,徐老师,当时是怎样一个感受让您对书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好像书是一个人一样,它也是有生命的?

徐大伟:每本书的诞生真的是希望更多人看到他,然后每个人看到它就是书本身的使命,不管是作者还是出版社还是读者,都希望越多的人看到它,希望这本书的价值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有句话说的是,爱上读书,有书不输,就是说你爱看书,然后每天看一会书人生就不会输。

主持人:嗯,那由您这句话,我想到了就是在我们的身边有认识朋友他是非常爱看书的话,那我们走进他的家里,我们怎么判断他爱看书呢?他可能有很多一面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他可能有很多的藏书。这样好像从古到今爱读书的人都是这样的,他会收集很多的藏书。那这样的藏书方式跟我们今天所说的把书流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是不是有一点相违背的感觉呢?徐老师,您什么看?

徐大伟:不违背,用我们的话说,图书馆这种形式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因为我们的书走到哪里,图书馆就在哪里。我们的书现在传到全国各地了,甚至世界上的某些国家都传到了。就是说我们的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然后我希望这种理念可以跟更多人去分享。其实很多人都可以这样做,把自己的书拿出来跟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如果说你有钱的话,就建一个图书馆,如果没有钱的话,就创办一个传阅角,把书拿出来跟亲戚朋友公司里面的同事分享,都是很好的一个行为。

主持人:嗯,但是据我了解,很多爱书人他是非常的爱自己的书的,他之所以不愿意去把书借给很多人,他很害怕把书借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它可能已经残缺了,也许是有一些破损或者说是有一些涂鸦在上面,他有时候是出于他不想让这本书变得不好了,所以他不愿意去借给别人。您也是一个爱书人,您对这个什么看?

徐大伟:总有一个过程。当初捐书的时候,我有一千本本藏书,一开始的时候我是捐了五百本,然后就借了二百本吧藏书,然后我就留下二百本。然后我就说再留一百本吧,一百本都是好的书。然后一百本的时候我就说再留十本吧。这十本一定不捐了。后来有一天晚上我就想通了,如果我不把所有的书捐出来,事情就干不成,为什么呢,我心不净,不纯净。后来,我就把所有书都捐了出去。捐出来之后我觉得我很快乐了,这种幸福感和快乐感是做任何事情都换不来的。但是,就是说会有很多人慢慢认可这种理念,就是书放在你的书柜里面,然后只是一次性的使用,他没有更多的价值去传播。其实,(这样)你不是真正的爱书,真正爱书你是让书有生命的,让书的生命继续延续,让书给很多人带来美好的生活,改变很多人的人生,这样才是真正爱书的表现。

主持人:我们的这个民间流动图书馆呢除了流动免费赠书以外,它还免费还援助64所希望小学建立了“希望书角”,还建立了13个针对大众社区的“书香社区”,还建立了2个针对监狱服刑人员的“爱的书角”。那么,牛老师,我刚刚也介绍了您也有负责为山区孩子捐赠书的活动,啦创建书香校园。您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当您把这些书送进孩子们的手中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样一个感受和表现?

牛怀敏:从05年开始就是每一次下乡,把书送到孩子们手上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画面让我挺感动的,也就是我们当时把书送上去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得高兴,就像过年过节一样的,然后拿到书之后他们就是就地坐在地上看。那那种情景的话,就好像小蜜蜂逮着了花粉,就去吸取它的蜜汁一样的坐在那里,就是自己孜孜不倦地就看起书来了。那这个对我的印象非常的深。

主持人:徐老师,您除了创办流动图书馆之外,还做这样的希望书角,您是希望达到一个怎么样的效果?

徐大伟:希望书角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希望每个孩子能够爱上阅读。目前为什么中国看书的人很少,最大的问题是阅读习惯没有,我们缺少这种阅读文化,我们需要培养这种阅读文化,那么这种培养的话就得从小孩子开始,从小学生、中学生开始。中学、小学是爱上阅读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个时候他们爱上了看书,他会享受一辈子的书香。如果他没爱上阅读,等到他中年了, 你给他书也不会看,他也享受不到阅读的魅力。

主持人:那您不仅给个人赠书,还给学校、社区赠书,那加上这个房租等等费用包括我们这个图书馆它也需要一些经营的费用。那您一个月差不多要花多少来经营这个书的事业,公益事业?

徐大伟:那个我们这边花销的费用很多,大概两三万吧。有房租,图书管理员的工资,买书,赠书,我们还得弄些宣传品、寄书的费用,大概两三万。

主持人:一个月两三万钱可能是现在现场的三位嘉宾再加上我的工资,如果多的话可能才能达到这个数额。那你付出这么多的开销,您觉得值得吗

徐大伟:这是一件超值的事情,因为我们觉得花了一点点的钱,但是我们做了一件影响很多人的事情。很多年轻人因为看到书而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从不爱看书的人变成爱看书的人,这是花多少钱买不来的。我觉得这是我近几年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

主持人:余教授,那从刚刚徐老师说的这些话还有罗列的这些数据,您有没有感受到这个背后还有一些特殊的意义?

余老师:我是想这样的,有的人是想赠馒头,他是赠书。赠馒头非常重要,因为他可以让一个饥饿的生命获得能量活下去。那么,赠书呢,可能是为了发展,让这个人更好的发展。我们一要生存,二要发展。这个世界上的书是各种各样的,我刚才已经说了,什么样的人碰到一本书,有的人是自觉的去找一类书。然后,他这个图书馆的形式很可能是靠一种偶然性,我碰到这本书了,我喜欢这本书了,如果他不喜欢有的人可能就不借了,那他就去改变他的人生改变他的命运。但是,当他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像大伟先生的图书馆积累到了一定的量,他所辐射出来的影响力将是不可小觑的。所以,我要说啊,赠馒头这个是美的,赠图书呢也是美的,两样都很重要。我们好像赠馒头是在石狮还是哪里,(主持人: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行为。)我觉得非常的了不起。而且他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捐赠,他把自己的心都捐出来了,也就是说把自己的一个理念随着捐这样的一个行为,随着借书赠书的这个行为,传达给其他人,传达给在座的,传达给被赠者,然后去推动下一波的发展,他的意义就是几何级的放大了,了不起在这里。而不是说把钱堆成砖块一样,简单的给人。所以他这个赠书的创意本身比书本身更重要。

主持人:在刚才我们讲到的徐老师讲到越来越少的人爱读书了,网络化的时代信息越来越膨胀,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的心理也变得越来越浮躁。而这种信息的传递越来越碎片化了,那是怎么样的情况让越来越多的人读书越来越少了呢?林老师?

林京:这个心理的浮躁哈,让人们沉不下心去。那我是很欣赏一种境界,就是你泡上一杯茶,在茶的这个香味里面去品这本书,我是很欣赏这种境界。那我觉得这可能就跟兴趣有关系,比如说这个人如果对这本书非常感兴趣,不管怎么样他都有时间,怎么挤都能把时间挤出来。我举一个自己的小故事哈,因为我比较喜欢手工,就是折一朵立体的玫瑰。那当时我也看到一本书,上面有一个图解,那我就对着它一直反复琢磨,我一直研究不出来。我从晚上八点坐那边,一直研究不出来,就好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说的三重境界的第一重,就是感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我一直是摸不着道这种感觉。我不放弃,我就一直在那边琢磨,我一定要把这个花折出来。然后我就一直在那边摆弄那个纸,那个纸都被我弄的,折来折去那个纸都被我折烂了经不起折了,都快折烂了。然后就好像是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后呢,等到快十二点的时候,我是整整一动不动坐在那三个小时了,那这三个小时还是值得的,等到十二点的时候,我突然就开窍了,然后我就把这个花折出来了,啊,当时看到这个成品出现在我的手上的时候,我体会到了《人间词话》里面的第三个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找到了,找到了这种成功的感觉。我非常非常的开心,所以我就从这件事情上面体会到一种什么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有兴趣,这本书在你手上,你无论如何都会花精力花时间去把它看完而且是非常认真的去看完,就像蜜蜂一样去吸取它的养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来,只要你有兴趣,你就不要担心。谢谢。

主持人:所以,是不是现在身边这种氛围对人们爱看书也有影响,可能整个氛围,身边的人都不爱读书了,还是好的书是越来越少了?

林京:其实,书是很多的,不过你要有选择地去看。其实,爱看书的人很多,我到那个越洋图书城啊新华书店啊,看到那暑假的时候拿小孩子一直坐在那个阶梯上面,就一整天坐在那里,反复地看,这本书拿一下那本书拿一下,不亦乐乎。那倒是大人在那边看书的偏少一点,那可能孩子他是更爱看书。

主持人:对,之前呢,我们有媒体做过一个调查哈,有90%的人认为自己平时读书不多,他们的理由是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来读书,是读书少的主要原因。那么,其中还有20%的人是说偶尔会翻一翻书籍和杂志,但是很少认真完整地去读一本书。这个那个媒体调查的一个现状。比如说我们说到的现在可能大人读书越来越少了。牛老师,您觉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一种现象呢?

牛怀敏:我觉得可能是,现在国家已经在引导,我们的张伟欣教授一直都在倡导,让国家设立“读书年”或者“阅读节”。我非常感谢我的单位,我们的领导非常的重视,每一天都在早晨抽出一点时间来进行阅读。我觉得阅读是需要大家都来重视的,如果各个部门的领导他们带头来,就是现在这样创新,学习型的单位、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的家庭、学习型的学校,大家就像大伟老师倡导的这样,其实人人都可以送书,人人都可以去读书。只要大家都想,哪怕只是抽出一点点时间。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因为工作忙呀,压力大呀,各个原因,但是都会在休息的时候,在床头放一本书,只是随手地翻那么十来分钟,我觉得,也是在阅读。

主持人:余老师,您是大学的一位教授,能不能和我们说一说,您在学校里,接触到的这些大学生,这些新生的一代,他们现在对读书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爱读书的人多吗?他们每天用多少的时间来读书?

余岱宗:我是没有做过调查,但我觉得读书是一个从小通过家庭、学校来培养的一种习惯,一种兴趣。我非常担心的是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的某些教法会窒息了小孩读书的兴趣。某些方式会变为“考书”了,而不是“爱书”了。这是非常不应该的。所以我想,如果父母亲喜欢读什么书,那么小孩就会跟着学。如果老师热爱读书,那么在课堂教书的过程中这种情绪是可以影响的。他不仅仅是教这个教科书,而且以教科书为载体,把很丰富的内容,通过这个载体输入。

刚才谈到大学生爱不爱读书的问题,我作为一位大学老师,我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读书。这个读书我很少跟他们说你们要读多少书、读什么书,读什么书有时候会说。更多的是,我是任务在课堂上通过我对某些书的解读、阐释,让他热爱这本书,让他主动去找这本书,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

如果我今天开了一张书单,说你非读这些书不可,那么他们是完成硬性任务。我们最需要的是他认同了你对这本书的认识,他被某本书感动了。比如一部小说。他对某部专著产生了浓厚的钻研的兴趣。通过老师的引导,一旦他去读的话,这个效果肯定是比较好的。

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热爱读书的氛围还不够,爱书的能力还需要更好地培养。我们今天很少看到在公交站台有人等车的时候在读书,而在俄罗斯,在一些西方国家,很多人等地铁的时候都在读书。我们也很少看到家庭亲戚朋友之间的来往是通过书籍赠送、介绍。但是我要相信我们是一个爱好读书的民族,在原先的传统中有一些很孤立的内容,但是随着我们这个民族逐渐地发展、改造,我想会有更多的人热爱读书,而且相信书中藏着非常强大的力量。

主持人:徐老师,您怎么看?您会做这个民间流动图书馆,相信对我们这个现状也非常的了解。您觉得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现在看书的人没有以前那样多了?

徐大伟: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缺少阅读的氛围。阅读的环境、阅读的文化、乃至阅读的具体促进措施。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大部分年轻人不知道阅读的好处,他听过阅读会改变命运,但是不见得他就相信这句话。他会质疑,真的会改变命运吗?真的会改变人生吗?如果他真的知道阅读能让他更漂亮、挣更多的钱、做更大的官,让他更有魅力,然后他才会爱上阅读。但是这过程得让他体会,让他读第一本书开始。读第一本,读第二本,读一百本儿,读二百本的时候他会发现真的爱上阅读了。然后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过程。看书最大的价值是什么?用我的话说就是四个字,第一个就是“读”,“读”然后会让你“静”,想想你的人生、想想你的未来、想想你来世界上做什么?你的价值观,你的方向。“读”、“静”完之后呢就是“思”,思考;然后就是行动。“读”、“静”、“思”、“行”,你阅读了之后让你心静,心静了然后开始思想,思想完了开始行动。这是一个连贯的动作,所以说我们要制造这种阅读的环境和文化,要逼迫着人们尝试着去看书。

其实看书是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翻书”,我们当今社会翻书的人特别多。第二个层次就是“看书”,从头到尾把一本书看完,这样的人很少,很多人一年都没有看完一本书,而我一个礼拜至少读两本书,一年就读一百本书。第三个层面就是“记书”,边看书边记书。其实我的记书本都记到二百多份了。不是翻一遍就完了,好的思想,好的句子,有很多启发。有好的思想要记下来。第四种就是“写书”,其实写书也很简单,就是把你每天的思考写下了。日积月累,我们要相信积累的力量。如果日积月累地写书、日积月累地看书、日积月累地记书,我相信能成就每一个人。

主持人:好的,谢谢徐老师。那我们刚才说到,现在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那么,我们已经身处在这样的时代了,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利用好信息化的平台和工具,来帮助我们进行更好地阅读呢?一样的,还是我们林老师先说吧。

林京:这个网络,我觉得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我自己就从网络上得到很多的益处。我是觉得有的人,他是把网络当做玩游戏,消磨时光的一个工具,但我是把它当做一个学习的、获取知识、获取技能的一个工具。所以呢,这个网络它是有两面性,我们一定要利用它正方面的,正能量,来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有这种即时通讯的方式,QQ呀、博客呀这种方式,我觉得这个非常好,它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渠道,让我们就像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他远在北京,我们身处福州,不是说直接的面对面,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他也可以看到我们,我是觉得这种方式相当的不错。所以网络这个平台,在传播书籍、传播知识这方面,我觉得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非常好。

主持人:牛老师,您怎么看?在网络时代比如说有关于爱心书籍捐赠的活动可以利用这个信息化的平台和工具来进行呢?

牛怀敏:是的,我们正在做这项工作。因为就网络来说的话,我是很赞同林京女士说的,网络是个工具,是我们学习的工具。充分利用起来的话会获得非常好的价值。那么我们现在做的一些网络的公益宣传呀,或者是读书的话,针对孩子们,赠书完呢,也让他们读起来。读起来的话,检验他们是否阅读,我们是通过一个网络的平台来测试,就是出一些题目,让孩子们过来答。答完了以后呢会给孩子们不同的奖励。(通过这种途径)来知道他的书读的程度如何。所以我觉得网络时代,它和我们纸质阅读应该是相辅相成。利用得好的话我觉得并不是很矛盾的。

那目前孩子们,尤其是我们城市的孩子,大多数的话,阅读这一块,需要全社会来引导。因为很多的孩子们很长的时间,放学后在家里头,大人还没有下班,经常有两样是不离手的,一个就是手机,还有一个就是网络。就是经常上网玩些游戏,这是很多家长比较头疼的事情。那么我们也相应地开展了很多课外阅读基地,利用非常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孩子们走出家门,进行阅读。开展一系列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真正构建一个学校、社会、家庭阅读的氛围。

主持人:那我们说回到我们今天讨论的民间流动图书馆。其实它的传播方式也是很多地运用了网络这个平台。余老师,您觉得网络平台在公益活动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余岱宗:我想网络的这个平台将扩大它的公益面,使更多人受益,并且使书的流动过程更加便利。我们知道网络上有像“孔夫子书店”这样的二手书店,我很多的资料是通过购买“孔夫子书店”的资料来获得的。有些图书馆有,有些时候懒得去图书馆,干脆就购买了。那么我们发现这样购买行为是通过经济手段,它可以很快实现。今天的网络使书的传播变得极其便捷。而且有些书图书馆不大好找,你通过购买二手书,很快就可以拿得到。这是一个知识的载体的交流变得非常方便的时代。有些新书,就直接上网络书店购买,也是非常迅速的,新书可以马上拿到。所以想获得知识的人,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以前要拿到一本书不知道有多难呀。那么,但我想这个是通过经济手段,通过商业运作的。还有就是像我们大伟先生创建的图书馆一样,他可以通过人际交流,通过书的漂流,通过书的这样一个非经济的传输过程当中,来培育我们全民族爱书的氛围。“以书会友”,更多的朋友可以通过读书,通过网络上书的交流的这样一个过程,获得友谊,获得经验,获得全新的体验。

主持人:那么我们今天请到的四位嘉宾呢,都是爱书之人。这一点在我们刚才的聊天当中大家也都深深地体会到了。那么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怎么爱读书,怎么样爱上阅读,怎么样丰富自己的知识。那么不妨请在座的四位嘉宾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和书的故事。你们觉得书最大的魅力在哪里?来,我们有请徐老师先说吧。

徐大伟:我说我人生有三件宝,第一是笔,第二是本子,第三是书。每一天我的包里都有这三件东西。如果一个年轻人的包里没有书,那么这个年轻人没有前途。其实看书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我每天都会看书。少的时候看一小时吧,多的时候三到五小时。在飞机上看,回家的时候看,睡觉的时候我也看。我觉得看书是我唯一一件不浪费时间的事情,除了工作之外。马上“书假”又到了,我说的“书假”不是家里放书的书架,而是十一黄金周,很多人可以在家里至少看一本书,快的话可以看两到三本书。如果你在家里阅读的话,你会觉得你的假期过得很充实,你会发现你真的找到了看书的乐趣了。接下去你只要把这种爱书的情怀保持下去,慢慢让书引导你的生命、引导你的作为、引导你的思想。然后你会发现的想法越来越多了,你的创意也越来越多了,你的空间会变大,你的思想也会变大。用我的话说就是“四大”吧,让你的心变大,让你走出 “大我”,有个“大我”之后你容易做成“大事”,然后你的大事会让你“大成”。其实很多事情我们不敢想不敢做其实还是因为我们心还是很小。心小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见过好东西,没有见过更大的空间、更大的梦想、更大的未来。会使我们局限在某个环节上,或者某个地方上静止不动。所以希望用书来带领大家,书是人生的指明灯。

主持人:书是人生的指明灯。余老师?

余岱宗:读书首先是充实自我,书会告诉我别人想得有多远、想得有多宽、想得有多巧、想得有多深,表达得有多美,表达得有多复杂多样。这些都是通过读书才能得到。所以我说读书尽管是间接经验,但是这个间接经验是巨大的。我想,读书本身,它让我获得最多的是一种喜悦感。原来我只是非常模糊地想到了,别人是这么清晰地想到;原来我只是有一点点感触,著作者可以表达得这么细致、这么丰富;原来我不敢接触、不敢去想的内容,别人已经开拓了这么巨大的领域。那么,可以激发你的创造力,读书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激发我们个体的创造力,也激发我们集体的创造力。

主持人:读书是激发灵感的来源。

余岱宗:对,创造力、灵感。

主持人:牛老师?

牛怀敏:我觉得读书应该是贯穿人的一生。我自己个人的话,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在我遇到困难或找不到答案的时候,经常就是书本给了我力量。另外我很享受的是,在我们传播书香的过程中间,有一部分他们是贫困的,就是外来的务工人员,我们送了一些书。他们没有钱买书,然后就到农村书屋里看书。他能通过一些医疗方面的书,治疗一些日常基础的疾病,让他省非常多的钱,同时获得健康。还有我们送了很多的书,看到很多小朋友,尤其是女童,他们获得了知识。甚至是有些孩子已经长大了,为人父母了,他们还可以去教育(他的孩子)。因为掌握了知识,还可以孕育两代人。所以我很享受这种过程。在送书的时候,真的是一种感受,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主持人:在你看来,书是良师益友。

牛怀敏:是。就说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那么像大伟老师这样,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书籍这个过程中间,影响了很多人,让很多人掌握了知识的同时还改变了命运,还幸福了他们的人生。作为传播者的话,我觉得他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主持人:林老师?

林京:我觉得书是我们的朋友。我今天收到一份非常非常特别的“中秋月饼”,是什么呢?是三箱的书。是因为我一个同学,他要搬家。他是爱书之人,买了非常非常多的书。因为搬家了,犯愁了,这些书要怎么办?他就问我,你要不要书?我说很好呀,我这里是书最好的一个家。他说,那行,我把书马上送过去。他就说,这是我送给你的中秋礼物,三箱书的“月饼”。从这方面我就感觉书是我们的朋友,它可以拉近我们的距离。

我还觉得书还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它可以成为亲子活动的一个媒介。就是我和我的孩子可以一起看一本书,然后共同讨论书里面的人物。就像前一阵子很流行的《明朝那些事儿》,我觉得那套书写得实在太棒了。我的小孩当时是向他的同学借回来的一本书。就是当天借,第二天要还,第二天再借另外一本。我小孩看完之后,八点多,我拿起来一翻,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我就接着看完,看到十二点多,我的孩子第二天要拿去还掉。我小孩就说,那我们把这一整套买回来,我们仔细地读好不好?我说行呀,然后我跑了好几家书店,最后买了一整套给他。我的小孩就非常的高兴,我觉得母子一起来读这本书,其乐融融,非常的开心。

主持人:我总结我们所有嘉宾所说的,反正读书就是益处多多,书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实在是太丰富了。

那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下面来看一看网友的问题。我们来看下第一个网友的留言,他说:“唯一回报馆长的方式,就是不断将书传递出去,然后我也将我家的书捐赠给‘民间流动图书馆’,希望更多人爱上阅读,但是面对那些收到书以后爱不释手,然后就收藏了起来,这些人该怎么办?”面对这样的一种方式,肯定会有这种情况的。

余岱宗:这是难免的一种现象。我想这是一个合理损失,是一个合理过滤。我相信这个人藏一年他还会拿出来传播。或者是两年,哪怕是五年,他藏的挺好的,再拿出来传播也不迟。我想着不是一个强制,本身这事情就不是强制的。而是一个用善心,用爱书之心去推动的一个过程。没有强制的,合理损失,都有可能,有些是藏起来,有些是弄丢了,有些是读了50个人以后这书已经损坏了。但是它有一个东西不会损坏,就是他对书的热爱,对书的传播,还在继续,还有新的书传送祝福。所以我们不要盯着小问题,不要对小问题太介怀,一定要看大问题。

主持人:来看一下另一位网友的留言。下一位网友可能更多的是表达他的一种态度,他说:“创建民间流动图书馆是个创举,也是个善举。‘读书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世界’的口号提得好!当下社会正在流行的那种出书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少了;知道朱迅的多了,知道鲁迅的人少了的风气,实在令人担忧。”几位老师怎么看?

余岱宗:我简单说下我的看法。我一直认为,老是盯着别人不读书的人,往往他自己不读书;老是看到很多人爱读书的人,他也是爱读书的。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话,不要因为自己读了一些书而老说别人不读书;更不要因为自己不读书,总希望找到跟自己类似的人。所以爱读书的人说的一定是谁的书读得比我多。这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是个感受的问题。只有不读书的人,他老说他的邻居不读书,于是他自己心安理得的不读书。

主持人:而且我相信知道鲁迅的人还是很多的。另外我们两位老师,牛老师很林老师有没有自己的看法?有什么话想说?

林京:我觉得这一方面需要一个引导。我还是举自己的例子。我还是爱看书的,从小我就给我的小孩订各种各样的报刊,他喜欢什么,我都是毫无限制的。我一年订的期刊有一千多块钱。我单位的同事都觉得不可思议,你花这么多钱,你值吗?我给我婆婆订一些有助于老年人健康方面的常识的期刊,给小孩订一些小孩喜欢的图文的期刊。我觉得他喜欢什么我就满足他,我把书作为礼物送给他,我的亲戚朋友也有这个氛围。在小孩节日的时候,是买衣服给他呢,还是买双鞋呢,我觉得这些都不合适,我觉得你买书给他他最高兴。就是这种引导,家长怎么样,孩子就怎么样。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这样的话,那社会上的读书人就很多。所以说不要说得多做得少,要我们努力地去做,用我们自己去影响身边的人。这么多的家庭,都按照这种模式去影响身边的人,那整个“正能量”就是不可估量的。

主持人:那今天呢,我们和四位爱书的嘉宾聊了很多关于书的故事,相信,同样爱书的人会有很多共鸣。如果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书的人也会有很多的启发。那么在这里呢,我还是想重复一句老话,古语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算我们再忙,每天哪怕抽出30分钟的时间来看书,相信也会对我们每个人有很大的帮助,都会有很多很多的收益。那么也希望大家呢都能够多多地支持民间流动图书馆,把自己家里的一些藏书,把你的爱书都能够捐赠出去,让他进行更多的传递,享受这种分享知识的快乐。

那么,今天我们牛老师来到现场呀,也好和大家分享一下福建省“爱心红书袋”的活动。跟我们介绍下这个活动,这也是近在我们身边的,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爱书来进行爱心传递的一种方式。来,有请我们的牛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

牛怀敏:我们的“爱心红书袋”活动是我们跟福建省新闻频道、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福建省读书援助协会联合发起的。那这“爱心红书袋”里面呢,有十本是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总共有10个品种。我们会通过爱心人士一对一的结对子,传递给山区的留守孩子,和我们基层务工的流动儿童。那么,每个孩子收到了“红书袋”以后,都会有一个“回音卡”。

因为这个是我们福建省标准画院捐赠的“爱心红书袋”。我也顺便提一下,因为在2011年和2012年的时候,我们发起的手工编织、传递希望的这样的一些活动。通过社会人士的各种的“义拍”这种活动。我们收集了这些“红书袋”,送到了闽清下祝初级中学。所以当我们这些“红书袋”送到学校以后,孩子们就用自己发自内心的话语回馈我们的捐赠人员。

主持人:那我们网友如果也想参加到“爱心红书袋”的活动中来,有没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献出自己的爱心呢?

牛怀敏:可以的。我们今天刚刚好,非常感谢我们东南网、福建日报集团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在昨天9月28日,我们就启动了全民读书月活动,我们现场有 “爱心红书袋”捐赠。我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我们的活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能够获得支持。同时我们也在永泰的珠洋小学成功地邀请我们的福建省爱心大使余英,以及福建省车茶俱乐部的一些志愿者,通过“爱心红书袋”的方式和两个贫困的孩子结对子。并且我们通过创新的模式来帮助孩子们,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长大成一个有用的人。这里我代表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福建省读书援助协会,非常感谢(各界爱心人士)长期以来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欢迎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我们捐书助学的行列中来。

主持人:谢谢牛老师!也请大家要多多支持我们的福建省,我们本土的“爱心红书袋”的这种爱心书籍的捐赠方式。好了,那这期节目就是这样了,再次感谢我们的四位嘉宾。谢谢大家,再见!

用户名: 密码:

书放在书柜里面,只是一次性的使用,这不是真正的爱书

书放在你的书柜里面,只是一次性的使用,没有去传播更多的价值,这不是真正的爱书。真正爱书是让书的生命继续延续,让书给很多人带来美好的生活,改变很多人的人生。[更多]

今天基础教育的某些教法变为“考书”,而不是“爱书”了

如果老师热爱读书,那么在课堂教书的过程中这种情绪是可以影响的。他不仅仅是教这个教科书,而且以教科书为载体,把很丰富的内容,通过这个载体输入。[更多]

我很享受送书的过程,真的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传播书香中,有一部分贫困的人通过一些医疗书籍,治疗日常的疾病,省了钱又获得了健康。很多小朋友长大了,为人父母,还可以去教育孩子。因为掌握了知识,孕育了两代人。[更多]

书拿来以后只是浅尝辄止的话,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杀书头”

如果这本书拿来以后把他丢在一边或者是你只是翻了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浅尝辄止的话,那这个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杀书头”,就是杀掉书的头,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更多]

访谈现场
视频连线徐大伟
视频连线徐大伟
“简单助学”受助孩子写的明信片
“简单助学”受助孩子写的明信片
现场嘉宾交流
现场嘉宾交流
访谈现场
访谈现场
  • 1
  • 2
  • 3
  • 4
让书有生命有使命地“流浪”
  1.家家都是民间流动图书馆,人人都是图书管理员
  2.人的心灵与心灵之间接力的作用可能大于知识的传播
  3.日积月累地看书、记书、写书,相信能成就每一个人
  4.书本可以成为亲子的一个媒介

我们希望书传出去,爱传出去,这本书就变成大家的书。希望一传十十传百地发挥更大的价值,让书有意义地流浪。

通过书的漂流、传输,来培育全民族爱书的氛围,更多的朋友可以通过网络交流,获得友谊,获得经验,获得全新的体验。

让书引导生命、行动、思想,从而让心变大,走出一个"大我",有了"大我"之后容易做成"大事","大事"会让人"大成"。

十人中只要有一人认同了这本书,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启发,改变了命运,于是,这本书就像一团火,点燃了他整个的生命热情。

“网络正能量”话题征集令:如果您对网络话题有着敏感的洞察力,如果您发现网络上沉默着的可贵精神,如果您察觉到网络上正传递着的向上力量,马上通过福建第一社区“海西会客厅”或福建微博#网络正能量##征集话题#与我们联系吧!话题一经采用,就有机会获得东南网送出的特别奖励。

“网络正能量”观察员征集令:如果您对网络现象有着独到的见地,如果您在某一领域一知而十解游刃有余,欢迎通过福建第一社区“海西会客厅”或福建微博#网络正能量##征集观察员#或邮箱dnwpinglun@126.com与我们联系。成为我们的观察员,就有机会做客东南会客厅,与各路高手对话,与八方网友交锋,展示您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