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推荐阅读> 龙岩 > 正文

农村乡村医生盼政府出台养老政策 解决养老问题

2016-03-08 10:12:27 肖育民 方玉材 来源:闽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卢丽宽 李凌生  

闽西新闻网3月8日讯(通讯员 肖育民)做了几十年的乡村医生风风雨雨走过来,酸甜苦辣都尝过,如今我们超过60岁了,还在日夜为百姓健康而奔波。虽然政府近年对村卫生所建设和乡村医生补贴加大了投入,但在国家层面讲了几年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却在我们市、县两级迟迟得不到落实。”

“我们越来越老,不会做了怎么办?将来谁还愿意在最基层做医生呢?!”

“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盼望政府出台养老政策,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

3月4日,笔者乘去上杭县庐丰畲族乡横岗村探亲之机,专门走访肖文元、何石发等几位乡村医生时,他们感叹道。

其实,乡村医生的苦衷和担忧,作为全县农村卫生所和乡村医生的直接管理者的我心中有数。近几年,在有乡村医生聚集的各种场合,如联谊会、座谈会、培训班、下乡下村等,都能听到乡村医生要求解决养老的心声,有的还是书面反映到各级政府,并被批转给原卫生局答复的信访件。乡村医生在几十年前曾称作“赤脚医生”,那时,农村“赤脚医生”与民办教师一样,都是村民眼里“最可爱的人”,都是农村的“知识分子”,可现在他们的待遇截然不同。

1997年前后,全国800多万民办教师陆续转正,成为国家教师。而“赤脚医生”却陷入尴尬与无奈的境地,他们心里很不平衡。乡村医生是我国一支特殊的农村卫生队伍,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医生长期扎根农村,他们是村民最鲜活的健康档案,对村民的既往病史、用药过敏史和家庭病史了如指掌,他们构筑起了我国农村卫生的基础性防线,执着地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

上杭县现有乡村医生660多名,其中60岁以上老年乡村医生180多名,近年为了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争取政府出台政策,原县卫生局和现在的县卫计局也一直在努力,无论每年在县“两会”上的提案,还是上级下基层的调研,县卫计局都积极争取和呼吁,为乡村医生说话。

在今年新春的县政府务虚会议上,县卫计局又向县政府提交了“关于落实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机制的建议”;在上月市召开的“两会”上,上杭县医院莫晓云院长等市人大代表,又在人大会上提交了“关于建立我市乡村医生养老机制的建议”。令人欣喜的是,在解决乡村医生“老有所养”问题方面,全国已有多个省份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相关制度。我省的厦门、晋江、福州、武夷山等地市,均相继出台了各自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

卫计部门认为,要确保农民群众人人公平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村卫生所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网底”不能破,乡村医生队伍不能垮。妥善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花钱不多,影响却深远。

呼吁全社会理解乡村医生的工作特点,他们不管白天和黑夜,不管炎夏和寒冬都能随叫、随到、随诊,为农民群众健康默默地奉献着,让全社会更加关心和支持农村卫生所建设和乡村医生工作。

呼吁政府多渠道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让乡村医生多年来的梦想得到实现,乡村医生的春天尽快来临。

给乡村医生一丝曙光

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解决好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有利于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乡村医生后继有人。

据了解,实行“新农合”后,昔日的“赤脚医生”现被统称为“乡村医生”,但目前许多乡村尤其是偏僻的山村,“乡村医生”已出现断层或后继无人现象。分析其原因大致有:当年的“赤脚医生”大多年老已无力行医,或跟着儿孙进城生活了;随着外出打工人员增多,留守人口锐减,乡村医生的收入没了保障,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乡村医生”这个职业;县乡财政困难,加之对在岗和干了几十年但现已退岗的乡村医生应如何对待,决策者思想尚未统一,因后顾之忧未解决,挫伤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多数基层干部对乡村医生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他们是有收入的,无心向上争取解决乡村医生的待遇问题。

为确保农民群众人人公平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医生队伍是不可或缺的,乡村医生守护着农村居民的健康,是村民健康状况的“活档案”,村卫生所这个“网底”破了,乡村医生队伍垮了,让农民群众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妥善解决好我市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花钱不多,影响却深远,给乡村医生一丝曙光,让他们有个盼头,有利于促进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乡村医生后继有人。(方玉材)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