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好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等号”——访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书记马必钢
2016-09-13 08:40:3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李冰 李冰 |
一直以来,武夷山保护生态的初心未改,先后创出设立县级生态公益林、让伐木工变身护林员、景区山林权分离管理、茶山整治、九曲溪上游青山收储等模式和经验,各项生态保护的改革创新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武夷山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公共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3%,固投年均增长25.6%,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和8.3%。今后五年,武夷山会有哪些新作为? 昨日,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书记马必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夷山将在省和南平市指导下,严格落实中央《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继续努力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出新经验。具体就是要紧紧围绕‘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扎实做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努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核心区,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好旅游、茶业和房地产三篇文章,对接武夷新区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努力划好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等号。” 马必钢说,武夷山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巩固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成果,坚持不懈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在生态文明试验区中探索形成更多的武夷山经验和模式,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达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武夷的目标。 构筑在优质生态上的武夷山旅游业,随着合福高铁及多条高速公路的开通,进入武夷山的游客量大幅上升,去年旅游接待人数97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3%。武夷山市乘势推进全域化旅游,以满足现代游客对消费市场的多元化要求,实现武夷山旅游的扩容增效。马必钢说,武夷山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推进旅游规划、旅游项目、旅游服务和行业标准的全域化,促进武夷山旅游“全景、全时、全民、全业”发展,用“景区”理念打造度假区和城区,用“景点”理念打造美丽乡村,用“景观”理念打造道路交通和重要节点,形成全域旅游的大格局。同时通过发展“三养产业”,对照旅游各要素补齐产业短板,全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提升武夷山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让百姓在全域旅游中致富。 茶业是武夷山的另一个主导产业,也是富民产业。马必钢说,我们要着重实现茶产业发展的“三个转变”,即由传统生产为主向传统与现代生产结合转变,由单一茶叶营销向茶文化、茶旅游观光综合营销转变,由单一茶产品加工向多元产品精细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转变。重点实施茶产业“六个一”工程,即建成一个千亩精深加工区、一个大型茶叶交易市场、一个中型会展中心、一套质量监管体系,扶持一批上市龙头企业,形成一种做精质量、控制数量的导向,力争到2020年,涉茶产值达40亿元,税收达1.2亿元,实现“两个翻番”。 “城市建设是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武夷山城区建设落后于景区的状况需要改变。”马必钢介绍。武夷山主动回应人民群众“还欠账、补短板、打基础”的热切期盼,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同时,发挥武夷山的生态优势、品牌优势、区位优势,引进有实力的地产企业,推动地产业与养老养生、体检康复、旅游度假等产业结合,提高武夷山地产的附加值和带动效应。 “当前,武夷山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也面临着新的重担和挑战。”马必钢说。回顾武夷山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每个成果都是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取得。“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敢拼会赢’的武夷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深化各项重点领域改革,让生态的红利更多更好地造福百姓,造福这方山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