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援疆干部在教授当地种植户菌菇种植技术
东南网11月27日讯(本网记者 颜财斌)经济发展绿色化、居民生活社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天蓝地绿常态化,社会稳定和谐美、富民强州生活美、绿色低碳发展美、城乡建设品位美、山明水秀生态美、社会文明素质美的“四化六美”目标是未来五年昌吉州建设“花儿昌吉”的目标。近日,记者从福建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获悉,6月以来,昌吉州迅速推出了2016年度“花儿昌吉”建设·一号工程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和项目清单,征集“清新空气、清洁水系、美丽乡村、美丽社区、绿化美化”项目430个,总投资411亿元,计划当年投资204.3亿元。
其中,今年以来,福建援疆工作在昌吉州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注重精准发力,“输血”支援与“造血”支援相结合,推动花儿昌吉建设和经济发展。据了解,“十三五”福建省计划实施援疆项目164个,总投资35.9亿元,其中:使用援疆资金21.64元,使用援疆资金4.2亿元。
就如何建设“花儿昌吉”,昌吉州党委、政府提出以《“花儿昌吉”建设行动纲要》为纲,以“一号工程”“两清两美一绿”三年行动计划先行,以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为支撑,以维护社会稳定、科技创新、制造业强州、污染治理等具体工作方案,美丽乡村、美丽社区建设标准及创建评估办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等为系列配套措施,将“花儿昌吉”建设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具体细化落实,推动“花儿昌吉”从理念到实践、由蓝图变成现实。
一位小朋友正在新建成的宜居小区内外玩耍。
经济昌吉:项目产业助力发展
18年、1859名、20.36亿元、……,这是一组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昌吉州以来的数据,据统计数据显示:从1999年开始,福建已连续18年对口支援新疆昌吉州建设,共选派了6批1859名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工作。其中,第六批是人数最多的一批,共选派了827名援疆干部人才分别在州直和6个县市工作。18年来,共筹集援疆资金20.36亿元支持昌吉州建设,并积极探索“一带一路”两个核心区加强合作,实现双赢的路子。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近年来,昌吉州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布局建设了新疆(昌吉)亚欧国际物流园,中疆、连运等物流项目投产达效,中通、圆通、快利达等分拨中心项目也在加快推进,2016年,预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6亿美元。昌吉市文化旅游的优势产业是宁边粮仓、古城遗址、“观音故里”“花儿”等民俗文化内涵,截止目前,全市接待游客223.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95亿元。同时还积极与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开展合作,启动实施了电信信息化示范基地等项目,为建设辐射全疆、面向中西亚的信息产业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吉木萨尔的古城商业街
木垒县定居牧民再就业基地建设项目,位于木巴公路东侧、赛马场正西面,规划用地面积49693.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272.5平方米,项目投资1.6亿元,建设期拟定为2年。项目包括演艺大厅、特色宾馆、保鲜库、特色食品加工车间、手工艺品加工车间、产品展销区域、民俗风情体验区域、木垒餐饮广场、木垒羊肉烤肉总店餐饮等。定居牧民再就业基地建设项目,是木垒县委、政府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实现稳疆兴疆、固边富民的具体体现,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不仅事关游牧民脱贫致富,也是推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加快农牧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改善牧区落后面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是帮助木垒县牧民定居再就业的力作。该基地采取“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工则工”方式建设,优先安排定居牧民和贫困人员入住,实施创业引领致富,涉及民族餐饮、旅游接待、食品加工、民俗体验、游客住宿、商业服务等,充分发挥基地在扶持农牧民自主创业、转移就业、带动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可为一千名定居牧民及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解决685户定居牧民的创业就业问题。并且根据创业者的需求,免费为其提供就业创业前引导性培训和各类政策咨询服务等,鼓励扶持农牧民创业,就地就近实现就业,为定居农牧民创业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农牧民致富增收,将极大改善牧民生活质量,带来当地产业结构大调整。
在政府统一规划修建的牧民定居点,家家门前都插着国旗。图为一位居民正站在院子门口休息。
在农牧业现代化方面,昌吉市致力于促农增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鼓励和支持农牧民由依靠传统种养业增收方式向从事二三产实现增收转变,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该市还以“花儿昌吉”建设为统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加快“一城两园三河一链”建设,打造让昌吉人骄傲,外地人向往的最美宜居城市。据相关数据显示,昌吉市每年将财政收入的75%以上用于民生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和99.7%。连续两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4680元提高至每人每年5040元。今年以来,通过设立扶贫基金、扶贫就业基地,开展企业一对一帮扶、入股分红、精准培训、就业等方式的造血型扶贫,全市902户、2379人农村贫困人口年底将全部实现脱贫。同时,高度关注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近几年相继开展了白内障免费手术、耳聋基因筛查和扶持就业等工作。今年,为80户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保障和改善他们的生活。在全疆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工程,昌吉市率先行动,目前已完成20%的体检任务。
木垒早晨的大街
旅游昌吉:打造地方特色旅游资源
青山、绿水、蓝天……,今年初,木垒县出台的一号文件以“旅游”为主题,以建设“花儿昌吉·养心木垒”为“十三五”发展的总统领,科学编制各项规划,将“花儿昌吉”建设和“两清两美一绿”各项建设落实到木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重要项目规划中,以规划为引领,合理确定“两清两美一绿”各项建设。为打造木垒主入口大地景观,展示木垒“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的形象,深度放大旅游资源、定位乡村旅游主题特色,启动彩色种植,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于2015年10月开始并完成了《木垒县彩色种植概念性规划及重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全面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景观景点。该项目规划建设内容包括停车场、管理用房、玫瑰景观区、林果采摘区、亲子主题乐园、人行及自行车混行绿道等一些基础设施和农作物景观种植等内容。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印象景观区、采摘体验区、农业观光区、风景摄影区等四大特色旅游区域,建成带、网、片、景相互配套的“林中有田,田中有花、花中有人”,缤纷有致的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大地景观,为县城居民和进入木垒旅游的游客提供半日游的好去处。
在奇台,今年该县制定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谋划打造了以江布拉克为核心,以七户乡、半截沟镇、碧流河镇、吉布库镇等为补充,以“养眼、养心、养神、养生”为目标的康养产业园,打造了江布拉克康养中心、半截沟镇康养小镇、3个整村推进农家乐、丝路北道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康养产业项目。项目以养老、养生、医疗、体育和旅游5大核心为切入点,有机融合生态农业、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实现康养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与此同时,奇台县开展了有母亲河之称的水磨河整治工作,改善河水断流,河道堵塞,环境卫生脏、乱、差,加之周边的房屋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存在抗震、防火、防灾等安全隐患。其中,水磨河景观带一期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为县财政资金和援疆资金。现正在进行健康路桥至文化路桥580米的建设,包括“千峰骆驼走奇台”大型铜雕的现场安装,母亲主雕场地的垃圾清运,广场台阶的铺设等。工程全面完工后,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生态恢复与文化重生。届时,水磨河将成为集居住、防洪、生态、休闲健身、观光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重现昔日母亲河水流不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景象。 同时,迁出去的居民实行建设统一住宅小区,实现各民族嵌入式居住,对于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交融、互相学习、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建设“五个奇台”和“幸福奇台”奠定良好基础。
奇台水磨河景观带整治工程
吉木萨尔县的三台镇羊圈台子新村则紧紧依托三台商贸重镇建设的有利契机,结合沼气经济循环园建设,引导农民向餐饮服务业、商贸流通行业、食品加工行业转移,真正实现多渠道、多元化增收。着重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自然村选取10户宅基地进行产业升级,发展现状农家乐项目;植入乡村客栈、农家乐餐饮等功能,作为示范样本工程,进而带动其他村民致富增收,让游客游美丽乡村、吃农家美味、听蒙古长调、看天山美景、品千年美酒。目前羊圈台子村农事体验中心已初具规模。
阜康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主动宜居乡村,以“乡味”保护提升美丽乡村品位;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品质;以产业优势、旅游资源优势提升美丽乡村品内涵;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以城乡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实现资源要素共享。同时,还打造以民族风情旅游度假为特色的花儿沟、泉泉沟、山坡中心村美丽乡村;依托少数民族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以哈萨克传统文化为特色的白杨河中心村、拜斯胡木中心村美丽乡村。推进西树窝子村、冰湖村果蔬仓储保鲜特色村,水磨新村、大泉村奶产业特色村,拜斯胡木村草产业特色村等项目。
在碧玉之乡玛纳斯,2016年8月16日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正式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处于世界候鸟迁徙3号线上,是整个地球生物链的重要节点,也是世界候鸟的重要栖息地、繁殖地。公园规划种植了具有新疆特色植被,形成了湿地植物与沙漠植物的交错带。湿地公园内生物种类繁多,有野生动物331种,有维管植物200余种。为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合理开发旅游资源,2016年该县启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项目,已建成科普宣教中心、观景台、木栈道、标识标牌、观鸟塔、游客集散中心等配套设施,后期还将修建湿地植物科普长廊、亲水广场、空中栈道、儿童游戏池、房车营地、休闲垂钓、林下烧烤营地等休闲娱乐设施,让人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充分体验亲近自然的“原生态”环境,让湿地真正成为湿地生物的天堂、物种基因的宝库、回归自然的乐园、天人和谐的家园。
此外,昌吉州还致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园,结合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特点,依托新疆大剧院等现有旅游资源,培育旅游新业态,做好项目概念设计、区域控制、产业项目植入以及房屋和土地征收等前期工作,重点布局商业、文化、运动、会展、演艺、休闲购物等产业,吸引乌昌区域各类人群来休闲度假,推动“四季”旅游。
木垒正在打造的“林中有田,田中有花、花中有人”,缤纷有致的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大地景观
宜居昌吉:定的住和能致富
定的住、能致富。近年来,昌吉州许多村镇里,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巷道一路铺开,一行行路灯笔直矗立,一排排白墙红顶的牧民定居房拔地而起。吉木莎尔创新探索城市空间治理,深化“多规合一”成果,委托厦门规划院已完成“多规合一”战略规划,在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道路风貌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庭州湾景观带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计划3年内完成县城核心区3913户棚户区改造,目前已成功签约被征收户1423户;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完成商品房去库存715套,占到库存1952套的36.6%。自治区生态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技术评估。
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北地社区成立于2015年8月20日,社区占地面积21.96万平方米(目前全县最大的农民住宅小区),辖区内共有居民2087户,5131人。今年来,小区硬化面积3.3万平方米,社区内原有照明路灯45盏,庭院灯111盏,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36%。按照“美丽社区”的创建标准,继续投入资金234万元,硬化面积增加1500平方,增加景观乔木220棵、补种绿篱3600平米,改造LED庭院灯156盏,新增摄像头18个,新增垃圾桶56个,实现院落净化、院内绿化、安全保卫常态化、文化氛围初显。小区物业有序,零距离服务于民。小区内物业做到全覆盖,公司聘用原北地村的失地农民,自己的居住环境自己管,一方面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持农民淳朴热情为民服务,做到“零距离”服务。此外,还新建3000平米集“便民、养老、维稳综治”三大中心、图书阅览、卫生服务、健身广场为一体的社区综合办公场所,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
木垒打造的一处缤纷有致的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大地景观
昌吉市星光社区是2014年6月成立,辖区总面积75.17万平方米,社区办公面积1297.17平方米,管辖3个居民小区,楼栋数达151栋,可供20627人居住。2016年,社区围绕“美丽社区”建设,打造“三廊三园五凉亭”,增加花卉绿地面积,为居民提供集宣传、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宣传活动阵地。并统一社区外观标识、名称、牌匾、指示牌、公告栏,统一社区工作人员服装,加强“一站式”服务,完善工作服务流程示意图,方便群众办事,优化社区日间照料站,健全社区养老、托幼服务等网络。
此外,玛纳斯的闽玛生态村、木垒哈萨克乡等多个县也纷纷推出社会保障性民生项目,让长期以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有了安定的居所,人畜分居,提高生活品质。据数据显示,昌吉州9月城镇新增就业264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1-9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4.9万人次,完成率114%,创收26.9亿元。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分别完成100.1%、98.4%、99.9%、95.5%、99.9%、10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工作稳步推进,全州新农合参合580048人,参合率99.64%;66个乡镇卫生院、437个村卫生室、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自治区基本药物采购网上集中采购。
冬日的胡杨林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拍照参观
冬日的胡杨林
昌吉市的一处公园景观
昌吉市的一处公园景观
下雪清晨的上班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