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2016-12-14 10:52: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江超 江超 |
东南网12月13日讯(通讯员 孙振汉)记者从泉州市经信委获悉,1-10月,泉州全市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10亿元,比增7.8%。全市企业“好、中、差”格局由去年的“4:3:3”发展到现在的“5:2:3”,表明50%的企业已基本完成转型升级并走上正轨、20%的企业转型升级正在进行中。 据了解,面对泉州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新常态,立足供给侧,突出抓关键、抓重点,以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加快实施“泉州制造2025”、“中国制造+互联网”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全力打造“泉州制造”升级版。全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现场工作会在泉州召开,泉州市申报“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获批……一系列的成果说明泉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初步成效。 构建全方位政策支撑体系 泉州积极承接国家决策部署和省政府支持泉州“数控一代”10条、发展智能制造9条等文件,先后制定了《泉州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6年泉州制造“21211”工作方案》,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的若干意见》及三个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数控一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等系列政策,从创新平台、研发投入、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方面聚焦支持,努力构建全方位支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 制定和推进纺织鞋服、石油化工、食品、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工艺制品、造纸及纸制品产业等17个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围绕关键领域和产业链的延伸、填平与补齐发展方向,立足于供给侧发力,坚持“加减乘除”并举,优化产业生态环境,提升优质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引导企业加大产业链的短、缺项目的投资。 目前,泉州全市已策划产业链高端缺失环节项目945个,总投资1.1万亿元,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近期,重点推进晋华集成电路、莲花汽车、中化泉州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为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推动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年初在软件园正式揭牌成立,以“平台+项目+人才”方式,专项资金支持并重,相继引进和建设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所、华中科技大学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哈工大福建(泉州)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高端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对每个高端平台采取“一院一策”,量身定制优惠措施,在科研装备购置、生产运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 目前,创新服务平台已集相关高端人才近千人,与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关近200项数控和智能制造新技术、新产品,申报数控和智能制造技术相关专利3000多项,完成纱绽全自动包装、鞋业智能制造、经编生产在线智能检测、3C攻钻中心及机器人自动上下料、智能化染整等12条生产示范线改造并投入使用。 实施“泉州制造2025” 泉州始终坚守实业,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2013年底以来,泉州市经信委主动对接国家工信部、科技部和中国工程院、大力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后,泉州迅速响应,发布实施《泉州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质量品牌、服务型制造三个专项行动计划,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去年泉州市经信委完成“3个一千”推广计划(推广应用千台机器人、千台3C钻攻中心、千台套数控装备)。今年组织实施“21211”工程。明年,泉州主要要建设“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构建泉州特色人才体系、构建政策支撑发展体系”等四大体系,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等五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建设。 突出“机器换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分行业、分阶段确定主攻重点和路径,通过树立典型、现身说法,增加扶持力度(特别是列入“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从销售和购置两方面加大补贴扶持),加快推进以“机器换工”为核心的智能化、数控化改造。 2015年,泉州全市技术改造投资742亿元,比增16.4%;今年1-10月,全市技术改造投资775.6亿元,比增24.3%,技改投资总量和增速居全省第一。 通过企业技术改造,企业减少用工20~30%、效率提高50%以上,国产装备替代进口降低成本30~50%,全市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工艺制品和造纸印刷等重点行业的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普遍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技术改造已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推进“制造业+互联网” 积极推进应用领域的系统集成,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制造、质量管理和客户终端信息采集的全过程,培育全产业链“智能制造”典型企业。比如,石狮市大帝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实施数字化企业管理平台,建立企业数据分析、数字管理、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新模式,项目优化提升了企业管理,同时具有提供聚集服装设计人才、开展个性化订制的功能,实现实体店功能从纯产品销售向咨询、设计、售后服务为一体的转变,推动制造业推向服务型制造业方向发展,为企业提升增值空间。 海天轻纺集团在政府引导下,拟联合中国工程院,共建时尚梦工厂纺织服装智慧制造生态平台,包括建设服装设计师孵化器、纺织产能协同平台、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计划聚集超过500家优质产业供应链资源,聚集各类科研、服务、创新创业企业100家以上,构建快速反应的纺织服装供应链体系,全面推动纺织服装制造向服务化延伸,将形成一个消费者、设计师、供应商、制造商、品牌商共建共享共荣、生生不息的纺织服装绿色智慧制造系统生态圈。 实施品牌驱动战略 加大品牌培育和扶持力度。出台《关于提升质量品牌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落实扶持工业发展18条措施,对获得国家、省政府和市政府质量奖企业,分别给予一次 300万元、100万元和50 万元奖励。 目前,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48件、中国名牌产品46项、省著名商标1023件、福建名牌产品266项,上市企业101家,获得省、市政府质量奖企业分别为4家、12家。通过参加201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泉州上榜企业达20家,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同时积极推动区域品牌建设,举办泉州品牌发展系列活动,制定名牌培育三年滚动计划,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南安获批“全国水暖卫浴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晋江正加快推进“全国运动鞋服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工作。 强化企业家素质提升 按照《泉州市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专项计划》,今年来泉州全市已组织开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深圳)培训班、“互联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企业家精英沙龙等系列培训活动138期,培训企业家及高管近1.6万人次,推动企业家在“互联网”思维、商业模式创新、兼并重组、智能制造等方面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展思路。 针对新常态、新业态持续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活动,每年将培训100期1万人次以上。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