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大学城 > 正文

“海归潮”背后的中国向心力

2017-08-10 08:3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项   

过去5年来,中国“海归潮”呈明显提速态势。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至2016年的82.23%,仅这5年的海归人数就占总留学归国人数的七成。

中国需要海归。回国与否,历代中国留学生的考量从来都离不开“国家”二字。

逾一个半世纪以前,中国第一位海归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在他的引领下,更多留学生走出国门,影响了近代中国。

20世纪50年代,数学家华罗庚在返回新中国途中写信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当时,包括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在内,千余位留学生回到了久经战乱、极度贫弱的中国。

多年后人们发现,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位获得者中,有21位海归。

不久前结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回国,现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施一公也说,回国前内心总觉得缺点什么,总是怅然若失。“我缺什么?缺少的是对祖国的回报,缺少对自己求学时期信念的坚持,缺少让我振奋的直接帮助同胞的成就感。”

其实在今天,海归同样需要中国。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外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