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15日讯(通讯员 何佳缘)日前,华侨大学建筑学院“触井生情”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走上井冈山,深入井冈山茅坪乡体验红军生活。
小米加步枪,身着红军装,扛起弹药箱,跨步上井冈。实践团一行来到黄洋界,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铮铮誓言。“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第七期)的同学面向刻有《西江月•井冈山》的石壁齐声诵读,并在烈士纪念碑前寄托哀思。华侨大学于安邦同学表示,在井冈山对革命精神的学习使他深刻地认识到当年共产党革命斗争的艰辛与不易,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他也会坚守艰苦奋斗的作风,肩负起当代青年应该有的担当,从本次井冈山之行开始,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作为革命老区,井冈山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黄洋界、八角楼等地点都在中国革命史上名垂青史。革命老区功绩赫赫,老区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新时期,由于老区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加之战争的多年摧残,使得老区与全国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老区人民生活水平还保持在较低水平。据笔者了解,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江西省政府批准,今年2月26日,江西省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为了深入了解当地精准扶贫的成果,实践团一行来到坝上村,探访坝上村村民的生活状况。
华侨大学的同学们来到坝上村金祖兴大叔家中,与金大叔进行座谈。同学们从金大叔处了解到,井冈山受地形、气候等因素限制,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大多数的老区人民纷纷选择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自从2012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成以来,每天都有大量团干部、青年学生等奔赴井冈山,接受红色教育,这给井冈山带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教育、交通、旅游、就业等方面的发展,也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金大叔原本也是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基地建成后便回家干起了农家乐的营生,金大叔的儿媳也在当地的博物馆里找到了讲解员的工作,一家人都在本地解决了就业问题,生活得其乐融融。
交谈过后,同学们开始自己动手制作红军餐。“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这是土地革命时期在井冈山流传甚广的红色歌曲,是当年红军战士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平日里在学校不显山不露水的大学生们干起活来也一点不含糊,洗菜、杀鱼、生火、做饭、收拾碗筷,动作麻利,身手敏捷。金大叔看了也不禁夸奖。
饭后,同学们向金大叔道别,踏上了重走红军路的征程。携带辎重缓步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用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完既定路线,同学们个个都大汗淋漓,疲惫不堪。华侨大学代喜成同学说道:“我们才走了一个多小时就累成这样,可以想见当年的红军战士每天是多么辛苦,兼顾急行军的同时还要与敌人进行军事斗争。”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发扬红军战士不怕累、能吃苦的优秀品质,并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据悉,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根据党中央要求建立的,共青团中央主管的唯一一家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全国性培训机构,自从基地2012年建成以来,已向各地输出了近万名学员。“红军的一天”作为培训课程中极富特色的一项,得到了广大学员的好评。重上黄洋界、自做红军餐、急行军都在极大程度上还原了革命斗争时期的情境,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