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综合 > 正文

80后驻村干部托起山村脱贫新希望

2017-11-01 15:19:2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许静娴 许静娴  
驻村干部黄一楠(右一)走访贫困户

东南网11月1日讯(本网记者 林杰)黄一楠,泉州市国资委派驻德化县龙门滩镇霞碧村“80后”驻村干部,“驻村工作269天、走访全村625户农户、落实帮扶资金300万元、增加村财收入10.2万”,截止11月1日,这组数据是他身上最鲜明的标签。离驻村结束时间尚有几天,他还有个小目标——实现3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村“摘帽”。

因地制宜 助力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

近年来,霞碧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经济基础仍较为薄弱,缺乏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结构比较单一,基础设施也还不够完善,后续投入得不到有效保障。

2016年11月,黄一楠以驻村干部身份任龙门滩镇霞碧村第一书记。入户走访、唠家常、同劳作……驻村期间,黄一楠先后走访群众2611人次,组织党员群众座谈255人次,收集群众和党员意见建议103条,逐渐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

“他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帮扶政策,与村两委共同制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贫困乡村发展’的工作思路,为驻村帮扶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霞碧村书记彭华海表示,黄一楠坚持把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产业脱贫的有效途径。

据介绍,黄一楠充分发挥单位优势,打造霞碧村与国企之间的产销对接机制,通过掌握村当季农产品的类型和价格,制作农产品供应清单,并推介涉及餐饮业的国企开展批量和预定采购,先后完成黄姜、禽蛋、稻谷等农产品采购,达成茶油等农产品采购意向,有效解决了群众农产品销售问题,极大地提升了群众投入生产、扩大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除了在农产品产销上发力,黄一楠与村两委还于今年争取到光伏建设资金、国企捐赠等共计71万元,着力解决致富项目资金问题。如今,霞碧村光伏电站正式并网,装机容量78.84KW。预计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6万元,并为6户最低保障、扶贫开发“重叠对象”增加年收入0.3至0.5万元,时间将持续20年。

“他告诉我们,脱贫的根本在于要干实业,有造血功能。”贫困户彭华宾是2017年计划脱贫对象,他依托产业扶贫基金,并在专业种植大户的指导下,加入种养业。

据了解,为帮助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黄一楠与村两委积极争取产业发展资金用于31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由国企和市国资委干部承诺回购。同时动员村民参加培训班,提升养殖专业技术。安排专业大户带动4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动员缺资金的贫困户申请小额信贷投资入股光伏产业、发展油茶业等。

真抓实干 为贫困村插上腾飞的“翅膀”

修路筑桥是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之一,地处龙门滩镇西北部的霞碧村以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对乡村主干道提出修缮规划。驻村干部黄一楠积极参与村“两委”集体决策,提出加强村传统风貌保护方案,参与道路、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他年轻有朝气,思路敏捷,积极主动,给了我们很大帮助。”霞碧村主任彭朱伟说道,从项目规划到争取资金,黄一楠真抓实干的作风得到村干部和群众点赞。

霞碧村地处德化县龙门滩镇西北部,土地总面积11.97平方公里,共2个自然村625户2186人,劳动力912个。今年6月,在黄一楠和村“两委”的努力下,风吹格至碧潭公路全部完成硬化,总长5.5公里,路宽4.5米,总投资260万。另外,黄一楠还努力争取到相关扶贫资金,用于道路畅通、河沟渠道疏浚清淤、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等工程。如今,到村庄收购特色农产品的车越来越多,交通的便利也给村民带来更大的商机。

同时,为加强乡村传统风貌保护,经黄一楠联系协调,霞碧村邀请泉州文旅集团参与传统村落保护评估和设计,严格按照保护发展规划和村庄设计,开展建筑风貌整治和公共空间节点打造,着力彰显传统村落特色。今年8月份,霞碧村被列入福建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为今后开展文化旅游和加强文化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近一年来驻村蹲点工作,黄一楠实现全村625户农户全部走访,落实帮扶资金300万元,增加村财收入10.2万,近期将实现3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村“摘帽”。

“驻村期间,他把家安在村部、把心安在基层,迅速融入村集体,全身心投入农村基层工作推进中,为霞碧村的发展建设、脱贫致富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泉州市驻德化龙门滩镇驻村工作队领队陈清海如此评价黄一楠。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