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党政网群> 百花文艺 > 正文

218名海外青年在重庆完成非遗传习之旅

2018-06-12 16:43:03 钟旖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我在重庆学非遗”落幕 218名外国青年完成非遗学习之旅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6月9日电 (记者 钟旖)在喜庆的乐声中,意大利女孩乔丹娜(Giordana)身着鲜黄的舞龙服装、手拿道具,在舞台上将“独龙”舞得自如。作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姜家舞龙”项目的首批“洋弟子”,为了此刻的表演,她已准备了一个多月时间。

由重庆市巴南区政府主办的“我在重庆学非遗”活动9日举行成果展示表演。自2018年4月22日该活动启动以来,共有来自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印度、俄罗斯等12个国家的218名外国青年传习了当地的数项非遗技艺,完成了一段难忘的“非遗之旅”。

  图为来自巴基斯坦的古勒姆(Khurram)表演“接龙小观梆鼓舞”。 陈超 摄

“中国的非遗项目种类繁多,如皮影戏、京剧都让我印象深刻。”已在重庆生活两年的乔丹娜说,她从活动初期便报名学习“姜家舞龙”,每周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2个小时以上,“这是一段有趣的经历,虽然过程很难,但结果我很满意。”

来自巴基斯坦的古勒姆(Khurram)毫不掩饰自己对非遗的喜爱,“从2013年我初到中国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开始阅读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籍”。舞台上,古勒姆向观众展示了当地的非遗项目“接龙小观梆鼓舞”。他说,希望未来自己能够通过线下体验的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将把学习体验与亲朋好友分享。

  图为外国青年展示“姜家舞龙”项目。 陈超 摄

“这是我第一次收洋徒弟,没想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高,态度也很认真。”75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洞山歌项目传承人喻良华透露,他每周为学生授课一次,学生们为了更好地掌握咬字发音,会通过标注汉语拼音、跟着音频模仿等方式进行练习。学生们一个多月的成长令喻良华感到惊喜,他说,已开始期待下一批“洋弟子”的到来。

“巴南区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重庆市级非遗项目11个,区级非遗项目56个。”“我在重庆学非遗”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说,通过邀请“洋弟子”学习非遗技艺,可进一步保护、传承和推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同时丰富海内外青年友好交流,搭建起双方沟通的文化桥梁。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