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百处文物建筑集中开放 各路非遗传承人“打擂台”
2018-06-12 16:25: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
原法租界会审公廨及警务处旧址(现黄浦区检察院)。 王笈 摄 中新网上海6月9日电 (王笈)今年6月9日是中国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海近百处文物建筑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沪上各路非遗传承人在上海大世界大秀绝技“打擂台”。 原法租界会审公廨及警务处旧址(现黄浦区检察院)是日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该建筑为外廊式建筑,底层有外置石梯,开拱形窗洞;一至二层采用清水红砖砌筑,砖工精美。建成百年来始终作为政法机构办公场所使用,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卢湾区人民法院等曾先后设于此。 此次旧址面向公众开放,网上400个预约号在15分钟内就一抢而空;当天早上6时45分起,便已有市民等候在旧址外排起长队,欲一睹两栋老楼的风采,亲历其中的“法治风云”。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刘晶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人们今天来看此处旧址,不仅是欣赏建筑的艺术特征,更多的是缅怀这段百年历史,“市民们的热情让我们深受感动。活动结束后,我们会和文保系统一起评估今天开放的效果,研究寻找今后是否能有长效性的开放机制。” “葫芦爷爷”展示海派葫芦艺术雕刻技艺。 王笈 摄 与此同时的上海大世界里,正上演一场“非遗擂台”。海派葫芦雕刻,上海绒绣,奉城木雕,扁担戏……来自上海各地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此大秀绝技,展现非遗之美。记者现场了解到,这些传承人大都扎根社区,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非遗、走近非遗。年近七旬的“葫芦爷爷”黄阿金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海派葫芦艺术雕刻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已有不少“业余学徒”跟随他学习技艺。 扁担戏。 王笈 摄 据悉,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共组织市、区、街镇三级文化设施开展以传承人为核心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800余项,实现沪上各级非遗传承人在市、区、街镇的文化设施布点全覆盖,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回归其孕育发展的社区、回归当地民众生活,引导传承人在社区常态化开展演、讲、示、教等传承传播活动。(完)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