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豕咬斗纹金带饰牌 好像猫咪咬拖鞋
2018-10-17 16:22:51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
虎豕咬斗纹金带饰牌 好像猫咪咬拖鞋 虎豕咬斗纹金带饰牌。 都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如果老虎的屁股被咬一口,将作出何种激烈的反抗?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金色记忆展上,来自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的虎豕咬斗纹金带饰牌,定格了虎猪互咬的精彩画面。腰带上的这只老虎,一边奋力甩脱野猪的袭击,一边撕咬野猪的后腿,它后肢翻转朝天蹬踏的动作,好像一只咬着拖鞋、扭腰发狠猛踹的猫咪,超凶哦。 猛虎与野猪缠斗 展现匈奴艺术的精华 这件出土于准格尔旗西沟畔匈奴贵族墓葬的饰牌,定格了猛虎和野猪撕咬得难解难分,身体滚动在一起的瞬间,塑造了一种后肢翻转的特定艺术造型,使之具有了浪漫主义风格,老虎的斑纹和野猪的毛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堪称匈奴艺术的精华之作。 饰牌整体略呈长方形,周边饰一周绳索纹,主题图案为浅浮雕的猛虎与野猪缠绕咬斗的场面,猛虎在下,腹部着地,前肢极力撑起上躯,昂头张口狠狠咬住野猪的后大腿根,后肢翻转朝天蹬踏野猪,虎尾下垂经裆部由后向前弯卷至背部;野猪在上,虽处于劣势,但仍死死咬着猛虎的一条后肢,奋力反抗,双方厮杀得难解难分。 饰牌背面满布失蜡法铸造技术制模时留下的粗麻布印痕,靠左右两端分别有一横向、一竖向的扁平桥型小钮。其中,一件饰牌的靠虎头端有一椭圆形孔,有明显的使用磨蚀痕迹,应该为带钩钩挂所致;饰牌背面靠左、右两端的边缘处,竖向直行“一斤二两廿朱少半”及“故寺豕虎三”刻款,字体接近于战国晚期秦人的书写风格。 饰牌造型生动,其所塑造的后肢翻转的浪漫主义风格,是草原艺术的上乘之作。后肢翻转的造型,取材于动物搏斗翻滚时的精彩瞬间,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和夸张,这种看似不合常规的姿态,恰恰是艺术的彰显。此外,该饰牌还包含着战国时期的度量制度、书法、金属铸造技术,以及早期北方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文化交往等诸多信息,弥足珍贵。 崇虎情结的见证 青铜金器版的动物世界 虎乃百兽之王,在国人心中是威严与权力的象征。汉代民俗著作《风俗通义》,记载了汉代许多风俗和鬼神崇拜,其中提到老虎在古人心中是神奇力量的化身,人们对虎有着无可比拟的敬畏:“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古人常借虎的形象彰显权力,崇虎习俗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印记。 尽管我国境内自原始社会以来崇虎之风盛行,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地域的古代先民,和鄂尔多斯地区早期北方民族这样,对老虎的崇尚、仰慕、眷恋之情根深蒂固,并且表现在生动鲜活的实物上。 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有大量的虎型文物,超凶的老虎敢于手撕野猪,还有虎噬羊纹、虎噬鹿纹、虎噬牛纹等图案的带扣,简直就是青铜金器版的动物世界。 专家推测,早期北方游牧民族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来抵抗自然灾害,赢得部落争斗。 他们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彪悍的性格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还对自然界的弱肉强食现状感同身受。处于食物链顶端的老虎,自然成为他们效法的对象。于是,他们在日常生活、祭祀、战争中佩戴猛虎捕食图案的饰品,将白虎星视为精神寄托,将崇虎情结发展到极致。 封面新闻记者曾洁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