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党政网群> 百花文艺 > 正文

缂丝传承人:“雕刻了的丝绸”如流淌的乡愁

2018-10-18 11:26:11 白明山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新华社石家庄10月14日电(记者白明山)春意盎然的鹊闹枝头,国色天香的花开富贵图……在河北定州孟家庄缂丝传习基地,一幅幅图案逼真、色泽鲜艳、正反如一的缂丝作品让人流连忘返。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这个基地接待游客人数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我从小就喜欢缂丝。”45岁的基地负责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传承人程苗欣说,“小时候,奶奶做刺绣或是缂丝,我就坐在旁边看。”

程苗欣从屋内拿出一块布料,布料上的文案颜色明快,布面平整。“看,这就是我奶奶留下的,虽然年头久了,可这颜色、花纹,都跟新的一样。”

定州缂丝,被誉为“雕刻了的丝绸”,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宋代,孟家庄村成为缂丝贡品产地和丝织品交易地。

随着北宋与南宋更替,政治和经济中心南移临安,缂丝也由发源地定州迁移到了苏杭一带,缂丝有了“北有定州,南有松江”之说。

程苗欣说,传承这一古老技艺,既是对奶奶的纪念,也是骨子里对缂丝美妙技艺的喜爱,更是流淌在血液里那股魂牵梦萦的乡愁。

“起初只是觉得红红绿绿很好看,越钻研发现学问越多,再也撒不开手了。”

为此,她两次专程到苏州学艺。“我尝试着把千年以前失去的技艺拿回来。我从感兴趣的花鸟等简单图案学起,一点一滴的摸索积累。直到2005年,才尝试做大幅作品。”不知耗费了多少丝线,用坏了几架织机,程苗欣终于熟练掌握了缂丝这门古老的艺术。

程苗欣说,缂丝工艺费时费力,一天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10来个小时,现在年轻人很少有能坐住的。现在国家特别重视传统文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学习、传承缂丝技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