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数字技术让历史记忆重回当代
2018-11-15 16:25:4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
观众在论坛展览区驻足观看 近日,由清华大学、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论坛以“创忆遗产,数字经济”为主题,聚焦遗产创意和经济发展,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新技术和新创意,拓展文化遗产的展示、阐释方式,使历史记忆重回当代,使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和传播,并重塑文化自信。 让文化遗产“重生”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有、共享的精神文化财富,具有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如何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文化遗产,近距离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曙光。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告诉记者,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此后,数字故宫、数字圆明园相继建成。2016年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互联网 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公布两批示范项目,并与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合作开展了两期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培训班,标志着中国“数字技术 文化遗产”迈入了2.0时代。 论坛上,敦煌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的相关负责人带来了50多个运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遗产的成果报告。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表示,多年前,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保护方式,都无法阻止莫高窟的衰落,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莫高窟的保存和资源共享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文物数字化的复原,使数字化信息便于线上、线下的交流,也便于不同受众使用这些数据,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传承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清林进一步指出。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以敦煌“数字供养人”项目众筹为例,认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该项目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有7万多人参与,募集了39万元资金,表明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形成了认可与共识,为今后文化遗产数字化记录、数字化展示项目的社会公众参与提供了实践和思考方向。”励小捷说。 激发更多人保护传承历史遗迹 除了高端的学术研讨,国际间合作是本届论坛的一大特色。记者发现,除了东道主中国外,论坛还增设了希腊、意大利、奥地利和英国4个欧盟国家联办的专场活动,集中展示各国最新的数字文化遗产经典案例,涵盖考古、测绘、建筑、博物馆、信息管理、数字科技等多个领域。 世界遗产数字档案馆(CyArk)项目开发部经理伯克斯通表示,他们对乌干达的苏比陵墓进行了详细的数字测绘,建立了宏大的数据库。“每年都会有10至12个历史遗迹的相应数据被录入,遗址数据库也在不断完善,期望以数字化的方式,让乌干达所有的文物和历史遗址都能够得到先进技术的保护。”伯克斯通说,同时,也希望借助虚拟现实等一些沉浸式的体验,推广历史遗迹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让公众获得更好的体验,激发他们探索、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 希腊国立雅典理工大学教授、耶路撒冷圣墓教堂修复项目首席科学督导主管安东尼娅·摩罗泼楼表示,在耶路撒冷圣墓教堂修复中,修复团队利用3D激光扫描对教堂的现存状况进行评估,之后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并且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利用相关数字技术进行监测和监控,使得修复工作能够比较科学地开展。“文物修复需要跨学科的合作,这意味着可以取得更多的成效,比如在教堂的修复中,就与地理科学领域的机构合作,由科学团队提出建议,建筑团队再去执行,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安东尼娅·摩罗泼楼说。 “在进行文化遗产数字化记录时,还需要有全面、综合的视角,了解使用单位对于这些数字化成果如何运用,确保数字化成果有用武之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马里奥·桑塔纳·坤泰洛说。 形成新的价值,拥有延续的动力 与会者表示,利用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不仅是对历史遗迹进行“重现”,更重要的是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形式,使其形成新的价值,以全新的模式迎接新的机遇与发展。这在与论坛同时举办的数字遗产主题展会中得到多方面体现。 在展会现场,获得本届数字遗产实践案例竞赛最佳实践项目的数字圆明园得到与会学者及观众的一致好评。该项目通过对消失的文化遗产圆明园的复原研究,形成了数字圆明园原创IP ,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了睿秀、睿游、睿礼产品线,涵盖了数字展演、园区智慧导览、文创产品等领域,展现了从文化价值的挖掘研究到IP打造再到产品化运营的全产业链案例。此次数字圆明园项目为数字遗产主题展带来的“重返·海晏堂”E-MAX沉浸交互秀是睿秀(RE-SHOW)系列的最新产品。本次点映场结束后,E-MAX展演还将陆续开展国内巡展。 在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公众参与方面,江西古村金溪吸引了各方与会代表的关注。金溪老屋修缮公益项目发动村民深度参与,尊重村民的生活、情感需求,并用产业化方式拓展文旅资源,让老屋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被活化利用造福于民的“文化财富”。金溪的大胆探索与成果受到了政府、公众、专家学者、媒体、投资机构、文旅企业的全面肯定,被称为“金溪模式”,是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的经典案例。在活动现场,来自金溪的村民展现了金溪浒湾龙须贡面的精彩制作过程等非遗表演,也让在场观众都感受到了金溪文化与当地民众的活力传承。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