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党政网群> 网上博物馆 > 正文

徐则臣长篇《北上》:书写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历史

2019-03-05 15:10:47 高凯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徐则臣长篇《北上》:书写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历史

  徐则成长篇小说《北上》 小新 摄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高凯)“在泛泛地以运河为故事背景的写作之后,决意这一次倾囊而出,把大运河作为主角推到小说的前台来,于是就有了耗时四年的《北上》的写作。”徐则臣日前这样谈起自己的最新长篇,对于这位著名作家到目前的写作生涯而言,《北上》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

《北上》讲述了公元1901年,时局动荡,整个中国大地风雨飘摇。意大利旅行冒险家保罗·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了中国,与本书的主人公之一谢平遥作开始了一段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的运河之旅。这一路,既是他们的学术考察之旅,也是他们对于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同时,更是他们的寻根之旅。当他们最终抵达大运河的最北端——通州时,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运河的实质性衰落由此开始……一百年后的2014年左右,中国各界重新展开了对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最终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

  徐则臣长篇小说《北上》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杨志成 摄

作为一部书写运河书写历史的文学作品,本书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

“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脉、精神之北。大水汤汤,溯流北上,本书力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在这个意义上,大运河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作为中国地理南北贯通的大动脉,大运河千百年来如何营养着一个古老的国度,又是如何培育了一代代独特的中国人,在作品中亦有深刻的文化思索与艺术表达。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作家协会、北京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著名作家徐则臣长篇小说《北上》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对于这部作品于己的特殊意义,徐则臣在研讨会上表示,自己从小生活在河边,校门前便是江苏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石安运河。他后来在淮安生活过几年,每天在穿城而过的大运河两岸穿梭,一天看一点,一天听一句,对运河也知道了不少。

徐则臣表示,“二十年来,我一点点地把运河放进了小说里。我也因此培养出了对运河的专门兴趣,但凡涉及运河的影像、文字、研究乃至道听途说,都要认真地收集和揣摩。也正是基于多年的专注,在泛泛地以运河为故事背景的写作之后,决意这一次倾囊而出,把大运河作为主角推到小说的前台来,就有了耗时四年的《北上》的写作。”

徐则臣坦言自己一直都在写运河,一直想彻底把对运河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身为一名编辑,他看过很多稿子,逐渐对长篇小说有些不满足,觉得长篇小说这个文体在今天应该发生一些变化。“我不认为非常好的东西才能成为我个人的里程碑,只要我用心了,倾注了努力,就都是我的里程碑。”

关于《北上》中历史性与文学性的关系,著名作家曹文轩指出,“徐则臣不是历史学家,他只是一个文学家,但《北上》这部长篇也许在多少年以后会成为一部关于运河的历史,甚至有可能有一些历史学家也会注意到它。他用这部根本上说是他写个人经验的长篇小说,给了我们可以闻、可以看,可以用手触摸的运河史以及这个运河史所折射出来的一段中国史。”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作家邱华栋认为,《北上》里真正的主人公就是这条河流,徐则臣想撬动很多东西,并且又以若隐若现草蛇灰线的方式处理,这是徐则臣写作的一个巨大的突破。关于《北上》的结构,邱华栋这样理解,“他的结构是非常精美和精巧的,写这种历史的故事要下很大功夫,但是历史上发生的事对小说家来讲不过是承载我们想象的一根绳子,我们要通过它,并且要把它忘掉。”

对书中的人物,邱华栋作了如下阐述,“《北上》中的这几组人物选择的非常漂亮,这些年我一直思考,我们能不能自身把写作的人物和题材扩大,变的更为广大。当年大英帝国时期,像毛姆这些作家,基本是写全世界的事。我觉得中国作家应该有这个能力。”

评论家贺绍俊认为,《北上》很明显是一种知识写作。徐则臣是一位职业文学家,他有一种职业的文学思维,他是建立在对各种知识掌握、理解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人生经验、体验进行写作的。“他写运河,要从运河去看世界,同时也要用世界的眼光回望运河,这是一个很大的格局。”

同为评论家的张柠认为《北上》中饱满的细节让他印象深刻,而人物设置也是长篇小说史里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张柠说:“一个作家不可以只写时然的事件,这是传记和历史学家干的事。作家是在历史学家终结的地方重新开始,他写的是应然的事件。”

作家宁肯坦言,《北上》是一个空间的小说,很像空间装置结构,它要求读者放弃传统阅读习惯,像欣赏装置艺术那样去欣赏它。宁肯还捕获到了《北上》中的另一个特点:分散性。他认为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自己的经验。

评论家张莉认为,《北上》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中国长篇小说应该有的长度、宽度和密度。“徐则臣有文化自信和写作自信,更有作为运河儿女的自信。小说家最大的光荣就是给予养育你的土地与河流以回报,将它写在纸上,成为无数人精神的家园。”(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