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语言学家杨耐思逝世 曾让“绝学”重放异彩
2019-03-14 10:47: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6日电(记者 宋宇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6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杨耐思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3月5日21时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2岁。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讣告截图。 杨耐思,湖南省临湘县人,1927年10月20日出生,笔名杨道经。 他曾任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顾问等职,1986年获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51年,杨耐思考入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学习,1954年随院系调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55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并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部首届副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为汉语音韵史,指导老师为罗常培先生、陆志韦先生。 1960年毕业后,杨耐思留在语言研究所工作,先后在汉语史组(室)、《中国语文》编辑部、近代汉语研究室从事编辑和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杨耐思曾出版《中原音韵音系》《蒙古字韵校本》《近代汉语音论》《近代汉语音论(增补本)》等著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学术论文,在汉语音韵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杨耐思的研究使得几乎成为绝学的八思巴字研究重放异彩。 八思巴字是元朝创制的拼音文字,八思巴字汉语材料以及用作拼写规范的韵书《蒙古字韵》,是探讨十三、四世纪汉语语音的宝贵材料。 杨耐思从研究生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八思巴字,校读《蒙古字韵》,撰写了《八思巴字对音——读龙果夫〈八思巴字与古官话〉后》和《元代巴斯巴文的汉语拼音》。他还与蒙古语语言学家照那斯图先生合作,从事八思巴字文献的搜集、整理与解读,在八思巴字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列成果,如两人合著的论文《八思巴字研究概述》、《八思巴字研究》,并合作出版了《蒙古字韵校本》一书。 此外,杨耐思还对《中原音韵》的音系基础和入声的性质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其音系基础是当时北方广大地域通行的应用于广大交际场合的一种共通语音,认为《中原音韵》的入声是一种失去塞而不裂的韵尾,不是短调,只保持独立的调位而在戏曲语言里可以变读为平上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讣告称,杨耐思先生的逝世是语言学界的一大损失。他在音韵学、文字改革、语言应用、湘方言、普通话语音规范等多个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近代汉语音韵与《中原音韵》音系研究、八思巴字与汉语音系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