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党政网群> 网上博物馆 > 正文

两代皮影艺人的“光影摇曳”:唯有存活 传承才有希望

2019-03-20 16:01:41 施紫楠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两代皮影艺人的“光影摇曳”:唯有存活传承才有希望

  制作皮影 张卉 摄

中新网湖州3月17日电(见习记者 施紫楠)鼓声弦乐响起,斑驳的幕布在灯光照射下,逐渐泛黄。项翠萍和父亲项玉山打开皮箱,取出皮影,双手灵活操控着,台下观众不时发出喝彩。浙江安吉大河村,正上演隽永故事。

  项家皮影戏 张卉 摄

76岁的项玉山,是“大河项家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清光绪二年,其祖辈挑着两口皮影箱,从河南迁至浙江。项家皮影戏班自此扎根,代代相传。

  项翠萍在表演皮影戏 张卉 摄

作为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傀儡戏之一,“皮影戏辉煌时,‘项家班’名气响当当。”项玉山12岁便跟随父辈去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农村、山区巡演。“一个地方,一呆就是几个月,场场客满。”

后来,因历史原因,皮影戏遭到禁演。项玉山冒着风险,将14幅祖传皮影,用牛皮纸和塑料袋包了十多层,埋在后山。

这一埋就是几十年。正当项玉山准备“重操旧业”时,他却发现,当下的皮影戏,故事内容和表现形式缺乏创新。

“简陋的皮影道具,没有音响和显示屏,《杨家将》《薛仁贵征东》等传统历史剧,一演就是两个小时……”17日,当记者问起时,项玉山忍不住开始“吐槽”。

然而,项玉山更关注皮影戏没有市场,找不到传承人。

“以前,乡间每逢婚丧嫁娶、新房落成,都会邀请戏班演上几天。”项玉山告诉记者,随着社会发展,古老民间艺术受到严重冲击,皮影戏的演出市场也受到挤压。

“一片白布,几个皮影人,就是一出好戏。”在热闹的戏台前,落寞的项玉山无奈下,终于同意让大女儿项翠萍加入戏班。

这让项翠萍欣喜不已。受父辈影响,项翠萍从小喜欢皮影。

“家族有传男不传女的规矩,我只能偷偷自学。”项翠萍说,对她而言,皮影是一定要传承下去的艺术。

“南瓦新开影戏场,满堂明烛照兴亡。看看弄到乌江渡,犹把英雄说霸王。”2011年,项翠萍正式接手“项家班”,成为孝丰项家皮影艺术团团长、“大河项家皮影戏”第六代传承人。

也不知是命运使然,还是什么原因,在项翠萍手上,皮影戏“复活”了——新元素、新内涵,正让它在传承中,走出一条创新路。

“我们出去表演时,小孩嫌戏太老,嚷嚷着要走。小孩一走,长辈也留不住。”项翠萍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她在皮影戏题材上,做年轻化处理,创作出了《熊猫咪咪》《小羊过桥》等现代童话皮影戏。

由于经费紧张,加上老版皮影简陋、粗糙,项翠萍还突发奇想,特意邀请皮影雕刻师傅,带领戏班成员学习雕刻。皮影制作也更趋于精细化。与老版相比,现在的皮影,眼睛、嘴巴都会动,表演起来更加生动逼真。

此外,项翠萍还将影窗放大2倍,通过添置LED无影灯,给观众创造更好的视觉感受。如今,项家皮影戏已声名在外,经常受邀前往学校、广场、社区、美丽乡村开展巡演。

“大家喜欢,传承就有希望。”项翠萍说,“我想多招些大学生或年轻人,把剧目变得更丰富,更贴近生活。”

在项翠萍看来,没有民间的邀请与展演,皮影戏就没有发展市场与生存空间。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从长远来看,只能自力更生,依靠造血而非输血。

确实,“只有让戏班先存活下去,才能谈传承。”这是记者采访过程中,项翠萍一直挂在嘴边的话。(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