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更要拨开云雾看清路
2019-10-10 10:18:1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责任编辑:肖月青 |
媒体融合的本质是什么,目前认识中有哪些误区?媒体融合应该怎么融,哪些案例可供参考?5G技术为传媒业带来哪些改变?5G时代媒体融合的机遇和路径在哪里?9月11日—12日,在第十四届中国传媒年会上,围绕上述话题,来自传媒产业的领军人,互联网、新媒体企业代表,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专家学者、传媒科研机构负责人等展开对话和思考,期待在媒体融合的“下半场”跑出“骄人成绩”。 第十四届中国传媒年会上,与会者的观点碰撞让业界对媒体融合的认识更进一步。 本报记者 杜一娜 摄 新瓶装旧酒行不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 对此,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认为,中央对媒体融合的要求不仅仅是新闻的平台,而是要建立智慧全媒体平台,即集新闻+政务+服务于一体的平台。这个平台的特点是打通上下、深度垂直、用户细分、精准服务,能够满足政府、行业、用户三方面的需求。 胡正荣进一步说道,目前一些地方媒体只是建了一座新楼,没有进行流程改造,没有进行平台再造,没有打通整个流程,这不是真正的媒体融合,也建不成全媒体的生态技术。 华龙网集团总裁、总编辑周秋含也表示,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由此导致媒体融合中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有些地区媒体融合还只是简单的相加,没有相融,改一个名字,挂一个牌子,然后坐在一起办公,还是各做各的事,这是新瓶装旧酒,形式是全媒体,本质上离融媒体还有很远的距离。 “此前的几年中,媒体围绕内容、技术、产品、渠道等做了大量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现在发现,目前媒体融合工作的方向基本局限在提升内容生产力和媒体传播力上。”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光明网董事长陆先高认为,由此带来的两个问题越来越明显:其一是关于媒体同质化的问题,不仅在内容、技术、产品等方面雷同,还有不同的媒体都在用雷同的产品去争抢有限的传播资源渠道;其二是由于消费是有限的,用户、流量向巨头集中,爆款的产品无法带动媒体的影响力。“如果不考虑信息消费模式的转变,不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媒体可能会陷入一种自娱自乐之中。”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媒体要建设“四全媒体”,上海澎湃新闻常务副总编辑李嵘的理解是,全媒体时代已然来临,整个生态化过程已经形成,主流媒体是全媒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内容的采集、生成、分发、接收以及反馈进入到一个生态化的过程,并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闭环。 依据优势提升自我 “在融合‘下半场’,不管是全域性、区域性、行业性、领域性媒体,都需要向服务型媒体转型,根据自身的资源、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提升相应的服务能力来聚拢用户,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发展。”陆先高对媒体融合的“下半场”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结合光明日报社融媒体的探索与实践,陆先高认为,构建服务型媒体可以探索以下做法:强化核心内容生产,创新舆论引导能力,光明日报社以评论为内容建设核心,组建作者核心层、紧密层、外围层,加强时评的权威表达,确保《光明日报》的核心优势;建设特色网络平台,创新核心受众服务能力,光明日报社所服务的对象是知识分子,而服务知识分子最直接最核心的要素是对他们进行学术服务,这成为光明日报社多年的坚守;集成最新的技术运用、创新技术引领能力,比如已经升级到第三代的“钢铁侠”,在确保视频画面稳定流畅的基础上,前方采编将采集的视频内容进行碎片化加工包装传输,一次成型多渠道播出,满足媒体融合内容生产和传输的需求;善用品牌资源,创新产业局部的覆盖能力,比如光明日报社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刊登的独家高招信息,在媒体格局发生变化后,近年来通过手机直播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最直观的方式、最便捷的服务提供信息,这也“逼迫”前方记者拿起话筒,当起了主播;整合融媒体队伍,创新特色项目承接能力,光明日报社在科普方面具有传统的资源与优势,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画、VR、AR等手段,全面打通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推出了一批内容严谨、制作精良的产品,同时,成立科普专家委员会,对推荐科学家或者科普人物等形成创新项目。 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看来,目前,党报集团媒体融合推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在于“质变”,需要破解六大难题——技术引领何以自主可控、平台优势何以重塑回归、内容爆款何以持续常态、一体化机制何以跟进配套、媒体经营何以创新模式、骨干人才何以吸引稳住。 对于技术,向泽映表示,技术是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最大的软肋和短板,因此,媒体要增强紧迫感、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他认为,媒体应当有日常运行的技术支撑平台、基本的管理平台以及自有为主公私兼顾的云平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平台建设就是按照这几方面而设计并研发的,目前全媒体内容生产技术支撑平台、集团新闻内容生产监督服务平台都已建成使用,下一阶段正在积极建设“上游云”平台,以此为技术基础,以技术换市场,目前正在与广电联合投资5000万元共同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 向泽映认为,构建作为新型新闻生产关系的一体化机制是媒体融合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他表示,曾作为媒体融合发展标配的“中央厨房”现在逐渐成为“展示厨房”和“节点式厨房”,尚未真正解决“一体化”机制的问题。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目前正在积极协调内部各方利益,努力解决机制问题。 华龙网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认识到本地资源的价值并重视头部平台的作用。于是,他们先后成功搭建了覆盖重庆全市所有区县的“1+39”重庆客户端集群和重庆手机报集群、智慧数字屏集群。其中,“1+39”重庆客户端集群是华龙网与重庆39个区县全面合作,帮助其做技术平台,协助他们做内容建设,包括融媒体采编人员的培训。“1+39”重庆客户端集群,把全市的39个区县党政客户端全部打通,形成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后台管理和统一的用户数据,以及统一服务能力的移动端新媒体矩阵。用周秋含的话说,就是与重庆39个区县一起打造产品矩阵,全面地用产品去覆盖全市所有的渠道。 在生态化的过程中,澎湃新闻希望成为一个全媒体的生态引领者,在优质原创新闻、专业开放内容、交互社区内容上追求内容生态化,未来将强调内容的多元化来源,打造一个融合湃客、政务、媒体的专业开放平台的澎湃号。李嵘表示:“未来数据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因此,我们也开始在5G时代,在人工智能跟数据应用上进行一定的尝试。”据李嵘介绍,他们将成立澎湃新闻全媒体实验室,在直播、长视频、AI等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5G或成媒体未来变数 “针对5G技术的未来研发将是一个百舸争流的业态,如何精准地服务传媒行业,将给我们一个特别的想象空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如此表示。 无论未来如何,5G已来。 “5G的应用,必然会带来全媒体、强互动、高智能。”胡正荣谈及未来5G的应用时说道,在强互动这一方面,将出现超高清、直播、中长视频、AR/VR/MR技术带来的强体验。5G也会带来视听新业态发展,包括超高清视频、互动影视、智慧影院、VR和AR等互动、服务、体验式业务;按照用户行为、爱好、终端和网络状态等,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视听推荐和服务体验;打通资本、创作、生产、流通、版权、平台之间的链接,实现全产业的云化与物联。胡正荣表示,未来的发展一定是无屏的生态系统,真正的媒体融合是建立智慧全媒体生态,在产品、技术、用户、业态、体制机制、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 张志安认为,5G等新技术给传播业态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重构媒体格局,技术在重塑媒体竞争力格局中会发挥主导作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搜索、算法推荐等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互联网平台公司,会更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重塑核心资源,数据将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利器,谁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内容数据、传播数据,谁就拥有智能传播的先决优势和基础条件;变迁传播权力,传播权力会越来越从专业媒体转向互联网平台媒体,这种传播权力的重构深刻改变着新闻传播系统,也会直接影响政务传播体系、策略和模式;移动碎片传播,移动互联网会成为信息获取、传播、交互和消费的主流入口,也带来了基于移动互联网场景传播的内容娱乐化、消费化、碎片化、视觉化、交互化等趋势。 “5G将是对广播电视这条老路进行一次大修。”这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对即将使用的5G的期待和判断。他认为,5G等新技术、新应用创造了全新的产业空间,广播电视对5G的重视可能超过三大电信运营商对5G的重视。未来网络视频这条路上将向超高清、虚拟式、沉浸式方向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方面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广电和网络视听新媒体。移动大屏,包括可折叠的屏幕都会在未来给受众带来一些新的视听体验。 祝燕南还表示,5G时代下,优质内容必然成为不断强化的核心竞争要素,电影、网综、网剧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此,必须走精品化之路。同时,他还认为,在5G时代下,特别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视听新媒体的新业态、新服务也将进一步被加强监管,并将进一步建立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的智慧化监管体系,同时,为视听媒体走出去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观点 传媒业百余年来一直在变与不变中前行,今天的技术也正基于不变的东西做改变。当下,媒体正围绕两大核心推进发展:一方面是如何更好更快地采集新闻资源和新闻数据;另一方面是如何更好更快更准确地处理新闻资源和新闻数据,不管是融媒体还是其他媒体形式都需要解决这些所面对的共同痛点。因此,今天的媒体需要做更多原创、有深度、有锐度、有新意的精品。 ——新华智云副总裁、首席新闻官商艳青 5G也好,人工智能也罢,他们的到来也许会改变新闻传播的格局,但记者不会因此而失业。因为优秀记者的采写能力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人工智能尚无法代替。因此,在内容为王的当下,内容竞争的背后正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有赖于大学教育为行业提供多元化的专业人才。 ——澎湃新闻常务副总编辑李嵘 当前,视频化已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和内容形态,也更多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视频生产的内容资源得到极大丰富,随着手机终端的不断完善,生产、发布、编辑、消费结合在一起让视频生产门槛不断降低。但与此同时,技术研发不容忽视。在各种视频模板化的生产方式中,其研发门槛正不断提升,毕竟,今天技术的进步和手机的普及、软件的普及,通过模板化制作完成之前,只有专业人员完成复杂技术的研发才能让视频生产门槛降低。 ——腾讯新闻副总编辑王舒怀 5G的到来把更多新的业态、新的形态带入各行各业,这其中,5G对于传媒业的影响也十分巨大。但在这一过程中,无需过分放大5G技术对未来传媒业的影响,毕竟,未来是怎样的媒介形态我们很难预见,因此,业界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思索和探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 虽然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新闻生产,但目前尚不是很广泛,因此,需在更广泛应用方面继续着力,通过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将新闻业务全流程拆解为类似工业生产的流水线,通过智能算法进行调配组装。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 人工智能始终只是一个技术、一个手段,人是智慧的,我们的人工智能仅仅是智能,智慧比智能要高端很多。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曾润喜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