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座右铭 | 两位新闻“老兵”转型:时间是最好的显影剂
2020-04-15 09:35:27 来源:中国记协网 责任编辑:王姗菲 王姗菲 |
编者按:说起自己的座右铭,每个新闻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回答。有的执著坚守:“努力到用尽全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不停地走下去”;有的勇敢转型:“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这条新闻路我且行且珍惜”……虽然每个新闻人的座右铭角度有别、表达各异,但是坚守初心使命、永立时代潮头的精神气质,是这个职业独特而不变的价值追求。 今天,让我们一起分享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总编室主任邹韵、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视频中心副主任王坚颖的新闻座右铭。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邹韵: 努力到用尽全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做新闻工作就像在海边走路,浪花会不断把你的脚印抹平。想要留下点什么,就得不停地走下去。说话的人就是曾经电视里的那个让我敬佩、给我启蒙的新闻记者,如今他已经成为我工作中的师长。已从事新闻工作15年的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义,那就是:努力到用尽全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不停地走下去…… 2000年5月的一个傍晚,我和爸妈窝在沙发里看黑龙江电视台《攀登珠峰》节目。海拔8000多米的珠峰山脊,一群新闻记者一边强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一边记录着孤身一人攀登珠峰的登山发烧友阎庚华的前进脚步,丝毫不敢怠慢。白雪覆盖的山路上,留下了长长的一串脚印。我在心里默默惊叹,也发出了疑问:这么苦,这么难,这些人图什么?这个节目当时的负责人、现任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关中的话回答了我的疑问,他说:“做新闻工作就像在海边走路,浪花会不断把你的脚印抹平。想要留下点什么,就得不停地走下去。” 因为他们坚持不停地走,所以我们看到了珠峰的真实面貌、攀登者的不屈不挠,以及中国人在保护珠峰生态环境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样也是因为这群人坚持不停地走,我们还看到了更多的人性温暖、事件真相。一直坚持不停地向前走……雪山之巅的那串脚印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2012年9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上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各界代表屏息凝神,倾听着已经成为了一名记者的我,在报告台上的讲述:5月初,29岁的佳木斯中学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被车轮碾过,身受重伤,双腿高位截肢。从抢救到治疗再到康复,张丽莉在病房里躺了100天,为了能采访到她伤情救治的最新进展,我也在病房外守了100天。这100天里,我赢得了张丽莉的信任,也收获了她的友谊,我先后4次进入病房对她进行专访,总计播发了150多篇新闻报道,直播连线近百次。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邹韵(左)与张丽莉在人民大会堂合影。 有一天我问她:“疼吗?”她说:“不疼,就是时常出现幻觉,好像腿还在,夜里也常梦见自己又跑又跳。”我又问:“后悔吗?”她摇摇头说:“那是一种本能,所有爱学生的老师都会有的本能。” 原来,向前不只是一种选择,也可以是一种本能。此刻,我分明看到,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身后也留下了一串脚印,如同当年珠峰之上的脚印一样踏实、一样厚重,仿佛在鞭策着我,坚持向前,不停地走下去。 2019年8月17日,黑龙江广电大厦五楼融媒体指挥调度平台,全省各地的汛情信息正源源不断地从八方传来。连日的降雨导致黑龙江流域出现严重汛情,各地政府紧急施策,转移群众,抢险救灾……刚成立不满一个月的融媒体中心能做些什么?直播!我们决定利用融媒体同频共振、实时广泛的传播优势,助力全省防汛抢险工作,直播地点就设在融媒体指挥调度平台。 经过不到1小时的紧张筹备,下午两点,《防汛进行时》融媒特别直播在“无限龙江”APP推出。52分钟的直播中,网友看到了近50路记者从各地发回的最新汛情报道,也看到了全省各应急平台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还看到了新闻记者们在抗洪前线采访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传播影响力,引导各地居民有序出行,配合防汛工作顺利开展。到直播结束时,累计观看人数近百万。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防汛抢险融媒直播《防汛进行时》正在直播。 这是一次没有任何预热宣传的临时直播,也是黑龙江广电的第一次融媒联动网络直播。我第一次成为了一名“网络主播”。直播结束后,同事们开玩笑说,别的主播都是靠噱头,你是靠“后台”。是啊,我的“后台”,是一群敢想、敢拼的小伙伴,是应势而动、打破壁垒、创新格局的黑龙江广电。 在后来的总结会上,我又听到了那句话,“做新闻工作就像在海边走路,浪花会不断把你的脚印抹平。想要留下点什么,就得不停地走下去。”说话的人就是曾经电视里的那个让我敬佩、给我启蒙的新闻记者,如今他已经成为我工作中的师长。已从事新闻工作15年的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义,那就是:努力到用尽全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不停地走下去……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王坚颖: 在融合转型中奋楫争流 时间是最好的显影剂,在20多年的工作里,我做摄影记者业务没有掉过队,在融媒体发展、全媒体建设的过程中也没掉过队。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这条新闻路我且行且珍惜。 身体“老了”无法避免,功夫还没“老了”,心就不会“老了”。 突然被人提醒工作20多年了,心里一惊,惊的是这么快,觉得时间非常残酷。但可能是一直工作在一线,一直和年轻人一起战斗,对自己“老了”这件事还不敏感,更得益于在浙江日报这样的传统纸媒里,作为已经顺利转型的全媒体视频影像记者,在融媒体的大势前,自己的本领也已经升级换代,更对“老了”没太大压力。 顺利转型固然要付出个人的努力,但首先要感谢浙报集团在媒体转型期,应势推出的融媒体举措——2017年元旦,浙江日报图片中心和浙江在线新闻中心视频图片部融合,“浙视频”应势而出。仅仅两年,“浙视频”占据省级党媒视频团队排头兵地位,影响力和内容流量相当可观,变现模式已经有实际成效。近年来亲眼目睹多家纸媒摄影部的撤销,大批摄影记者或改行或流失。我得感激浙报这艘大船的应势而争,给“浙视频”团队创造了转型升级、抓住融媒体红利期的机会。这个机会,对需要团队作战的视频从业者来说尤为珍贵,对需要转型的图片记者来说需要感恩。 大船应势争流,水手需奋楫。 “浙视频”融合之初,大家都是被推着走,也时常听到一些牢骚,对融合后的陌生工作有抵触心理,原来只做报纸的图片编辑会抱怨网络图片的效率和数量要求,图片记者会抱怨视频剪辑的入手难度,惯做专题视频的记者也会抱怨做新闻的内容要求。 得益于在集团多个媒体平台工作,在多个岗位上锻炼,我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摄影和技术的紧密关联,让我也对新技术新形式一直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对“转”并不存在心理障碍。 我工作的前10年在传统纸媒,从浙江日报到钱江晚报,关注点更加大众化社会化。而在摄影记者的岗位上,新技术的挑战对一个新闻科班出身的年轻记者来说,应对得还挺从容。在浙江日报摄影部的时候,胶卷的性能改变了,我帮大家换掉用了几十年的显影药水;在钱江晚报的时候,我是一个能用电脑处理图片、用第一代数码相机发当天稿件的人。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王坚颖(中)在浙江千岛湖采访拍摄。 在纸媒工作10年后,我到了浙江在线,从纸媒转入网媒。恰逢网络蓬勃发展,在纸媒人的眼里,网站还算新媒体。非常庆幸这次转岗,我从开始不喜欢网站用图片的“随便”,很快理解了网络媒体对速度、互动性的要求。在浙江在线,我的摄影记者主业没变,同时也涉及论坛、微博、评论、视频等内容板块,这样的跨界让我对新媒体的理解更丰富,更完整。 网络媒体的摄影记者应该有网络媒体的特点,抱着这样的信念,我带着年轻的小团队在G20杭州峰会报道中,用GIF动图做主旋律报道,在媒体报道中独树一帜,G20倒计时视频作品还得了中国新闻奖。行动的力度首先源于认识的程度,我对融媒体大势有清醒的认识,转型的心理障碍早在2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荡然无存。 融合之初,采访室当时近30个人,只有我一个管理人员,原来的图片团队对视频很陌生,原来的视频团队对做新闻不熟悉。为了把团队带出来,每一个视频我都自己先初审,半年多时间里,我是典型的“996”人员,在剪辑软件里改过近千条视频新闻。年轻人为主的团队毕竟有激情,记者们也都为转型拼命争气,采访室很快达到了周产近40多条原创视频的产量,全网播放百万次、千万次、甚至亿次的视频陆续出现,“浙视频”的影响力迅速在网络上扩张。 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自己带头是让人服气的条件。要批评记者的问题自己得先解决,要指挥记者自己得先冲在前,我一直践行这样的管理观念。我对自己业务能力的要求是不怕露怯出丑,样样得在科室平均线以上。和团队一起探索磨合的同时,自己玩票水平的视频技术也在迅速进阶。刚学航拍的时候,我在西湖边把胳膊划伤了,缝了两针,当着别人的面炸机的丑事有两次。但是学业务我还是有点狠劲的,炸机了自己掏钱赔,陆陆续续花了近万元;伤好了专门练习手接手飞,直到非常娴熟;熬夜逐帧学习高手的视频剪辑。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王坚颖(右)在采访卡丁车业余赛车手。 时间是最好的显影剂,在20多年的工作里,我做摄影记者业务没有掉过队,在融媒体发展、全媒体建设的过程中也没掉过队,仍然能和年轻人一起采访,分担各项工作,心情还很年轻。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这条新闻路我且行且珍惜。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