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舆论环境中正义不能缺席
2020-05-15 10:33:1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责任编辑:王姗菲 王姗菲 |
无论什么环境中的游戏规则,正义都是首要的价值,对这一点,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述及后的30多年来,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而舆论环境中的正义,也应该是正义覆盖的范围,但是当今之世,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环境却乏善可陈。 环境正义这个理念,不只是在一定场域当中实现资源平等分配的泛化存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人似乎都被赋予了发布信息的能力,实现了很大程度的公平。但是,这种看来廉价的公平是不是就实现了传播的正义呢?显然,就连西方人士都在叹息:假新闻、后真相大行其道,恶化了舆论环境。 但凡越是遇到大事件,有着强大控制力的某些西方舆论领袖,越是抛弃罗尔斯所说的“基本善”——承认抑或尊重,当然也包括自尊。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时,这种现象尤其严重。无论是主要发生在撒哈拉以南的埃博拉疫情,还是这次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傲慢与偏见都总在主导着某些人的视角。当弱者无助时,他们以渲染惨况反衬自我的优越,而当自我也被疫情危及时,则以“甩锅”把脏水泼向同为受害者的他人。此时,正义不知被放到什么地方去了,“他人就是地狱”的理念充斥传播话语。 人类文明的多元现实,是思考全球社会正义,以及各种环境下的正义所应有的基本框架,也是当下舆论场建设中需要秉持的一个要素。过去人们误以为在技术理念至上的科学范畴(包括医学)内,世界上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是讲究事实的,毕竟科学的内核不仅要用硬刚的事实作支撑,并且还要像哲学家波普所说的那样“能够证伪”——“叶子是绿的”,但只要找得到一片黄叶就能证其伪,这反而说明了“叶绿说”的科学性;只有迷信和固执己见的认识才不可证伪。不幸的是,当下的国际舆论场中,压制着“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主张,例如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似乎经得起事实检验的成绩单不重要,而只有某些舆论狠人说的话正确,而且是同一件事他昨天可以说好,今天却可以马上说成坏,人们戏称这种现象为“翻脸比翻书还要快”。 不过,历史已经翻过了话语权独占的时代,数字化的传播环境里容得下正义的位置。然而,就“承认”“尊重”这些看起来基本或者微不足道的东西而言,实际上它不仅非常重大,而且,它不会自动被平均赋予,反而要通过争取和博弈才能够获取,这就需要坚持讲真实的话,讲有正确主张的话。不能梦想在这个后真相大行其道的场域当中,某些人会施舍话语权,让善良的人自动成为所谓网红。 至于自尊,那也是要靠环境中的正义监督才能实现的。靠耍大牌获得别人表面尊重,其实别人心里会认为你不自尊,哪怕你是中国老百姓说的“太平洋的警察”。(江作苏)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