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国内>>国内热词>>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电 (刘育英 彭大伟)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到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专家认为,两字之差,彰显出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市场化”导向的坚决态度。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12日发布,会议提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而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市场作用的表述是“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十八大报告中,官方已经提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而这些变化主要包括人口红利减弱、外部需求减缓等,“从十八大到现在又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中央已经意识到需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作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基础性”作用的表述意味着除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外,政府也可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而从“基础性”到“决定性”,说明“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作用主次分明,这体现出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坚决态度。

薛澜表示,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已经在许多经济领域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如价格、企业经营自主权等方面的改革,但仍有很多有待改革的方面,如土地等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等。

从12日发布的三中全会公报看,薛澜认为,公报提出建立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可能意味着土地制度改革将有突破,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将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使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交易。正如公报所说,“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薛澜注意到,与十八大报告不同的是,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从新一届政府上任来不断推进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政策措施分析,这有可能意味着在扩大市场准入方面将展开市场化改革,使国企和民企在市场主体地位上是平等的。

但“市场之手”并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毋庸置疑,政府不仅是制度框架的制定者,也将发挥自己的作用。

公报中重申“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将更多体现在未来宏观调控和政府行政、财税体制改革之上。孙学工指出,在财政改革上,“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亦是本届三中全会首次出现的提法,与十八大报告中“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相比,其涉及的财税改革动向,值得期待。

“公报只是从原则上阐明了改革的方向,涉及到其中提出的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都有待于即将全文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进一步阐明”,薛澜说。(完)

(中国新闻网)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公报摘要: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解读

应对更加复杂外部挑战

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名称字面上看,安全是这个委员会的核心。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指出,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时代的需要,中国近年来面临着很大的安全挑战,包括来自于周边国家,比如日本等国的挑战,国际恐怖主义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对我国提出很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必须要有这样一个部门协调各方面力量,全方面系统地有效应对来自各个领域的安全威胁,最大限度保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使中国更好地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

事实上,国家安全委员会所涉及的安全是一个更为广义的安全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的外部挑战越来越复杂,不是说挑战更困难,而是复杂性比以前更大了,需要更好地协调。这种挑战不仅仅指的是领土安全方面,还包括了经济安全等。当前我国存在着政出多门,各自出台的问题,就会打乱仗。比如说中国购买了世界上87%的铁矿石,绝对是大买家,可是我们100多家单位跑去竞价,结果造成了我们是大买家,却没有定价权。

金灿荣指出,我国经济和外部联系更多了,但是经济安全挑战也更突出了,这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比如汽车业,我国汽车业的发展就是各方出台,思路是以市场换技术,但实际结果是市场换出去了,但技术没有换回来。高铁却是一个成功案例,我们统一了谈判权,对方却是分化的,结果高铁的谈判就非常成功。“应对更复杂的安全形势,需要更系统的协调,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另外,金灿荣指出,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责任论也出现了,但是哪些责任承担是要有取舍的,需要有这样的机构来作出决定。

破除利益集团对外交决策干扰

外部环境更复杂,内部环境也对外交决策提出了新挑战。金灿荣指出,目前我国的国内形势比以前复杂了,所有的公共政策面临着社会舆论的评判,压力越来越大,外交决策的国内环境越来越复杂。利益集团已经出现了,引导着国家资源投向它的有利方向,但不一定符合政府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另外,各个部门也有自己的利益,产业利益集团和部门利益凸显,这也需要高层有更系统的思考。

金灿荣说,国际上看,有国家安全委员会比没有好,外交实践告诉我们,对外形势越来越复杂,决策如果从部门利益去思考就形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相互冲突,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十分必要。

顺应国际潮流

金灿荣说,成立国家安全委会员的这个想法在我国早就出现过,1980年就有人曾给中央写过报告,学者多年来也一直在讨论这个想法,主要是加强协调,要统筹对外决策。

目前一些国家已有国家安全委员会。金灿荣指出,国际上,大国战略思维比较好的是美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设有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样的机制,总统担任主席,副总统是副主席。很多国家都在效仿美国,俄罗斯成立了联邦安全委员会,日本刚刚效仿成立了国家安全保障局,韩国、以色列、法国也都有安全委员会,这已经成为了国际潮流。

目前,三中全会提出的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究竟怎样组建还不得而知,仅以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为例,这是一个汇集了多方面人才的机构。金灿荣说,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涵盖了外交、国防、情报、贸易等方面人才,甚至还包括了50个地理学家和50个政治学家,国防是核心,打击恐怖主义包括在内。大部分国家涉外事务都是这个机构做出决定。

全面升级中国思想库

1947年7月成立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统一有关美国国家内政、军事和外交政策,向总统提出建议。但不是决策机构,不能制定政策,是与国务卿密切合作协助总统制定长期对外政策的思想库,属于政策咨询和建言部门。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上达成的意见,须经总统采纳,才成为政策。

张国庆认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后,肯定会全面升级中国思想库和智囊团体系,并在国家安全应急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


十八大以来反腐大事记

●2012年12月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2013年5月27日 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清退专项活动

●2013年7月24日 中央办公厅:党政机关5年内禁建楼堂馆所

●2013年8月21日 中纪委:刹住中秋国庆公款送月饼送礼之风

●2013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

●2013年9月2日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上线,开通网上举报平台

●2013年10月31日 中纪委: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

●2013年11月8日 中纪委推网上廉政民意调查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今年1月至8月,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2617件30938人,来源于群众举报的有7080件。

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公报摘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解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昨天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三中全会就“反腐”问题进行了“组合表达”,这在各类会议中尚属首次。

任建明说,三中全会公报就“反腐”提出的观点和论述,在“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中纪委全会上都有所涉及。但是把这些制度组合起来一起表述,这还是第一次。

在任建明看来,这些内容“组合表达”,意在破解权力监督难题。“单看哪一点都是重要而迫切的,这些高度相关的制度表达在一起,体现了中央破解权力监督难题的决心。”

任建明说,下一步,就是要将这些制度措施落实到实处,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公报摘要: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解读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他和其他学者这些年一直在呼吁,要建立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构,因为中国改革到了今天,其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都在于要协调部门利益、中央地方利益,打破各种利益关系。改革在强调顶层设计的时候,顶层推动尤为重要。这次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层面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就建立了比以往更高层次的机构,以往是在政府层面,这次在党中央,以往协调经济体制,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协调。各级党委也要在统筹改革方面发挥作用。

国家发改委城镇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昨晚表示,改革会触动利益,要建立能在利益的碰撞点、矛盾点去协调解决利益关系的机制。改革既是中央顶层设计、统一部署出来的,也是地方群众基层大胆实践出来的。改革既有自上而下的部署、也有自下而上的探索,每一个人都是改革进程中的一份子。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报摘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读

这个说法是第一次提出。央视《焦点访谈》特邀专家张力昨晚在节目中表示,这次公报能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际上是出了非常大的一篇文章。这篇大的文章就是怎么样更好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关系。

张力表示,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三中全会的主题,做出决定和新的部署,这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公报中可以看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从全面来看,会涉及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甚至军队国防的改革也包含其中。“以往的全会决定只是在某一方面,比如经济、三农、社会等领域做出决定,这次与以往完全不一样。” 张力说,“改革已经改了35年,现在处于攻坚期、深水区。我们要在现有的改革的基础上推进一步,要克服阻碍整个党和国家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从公报上看,这次三中全会最大的不同,就是改变了此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调,改为“以国家治理机制、治理能力”为中心。实际上,本世纪初,经济制度基本已经建成,也就是说,不需要再加以建设,只需要出台一些细则进行完善。所以本次三中全会上面,并未将经济建设突出出来,而是突出其他需要建设的部分。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韩娜 邹乐 张璐

(北京晨报)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 题:三中全会亮点解读:专设机构统筹改革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12日晚间公布。专设机构统筹改革,首提国家治理现代化,首次强调市场决定性作用……因释放诸多改革信号,这份约5000字的文件备受关注。

首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报中这一对中国改革提纲挈领式的表述,引发热议。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中共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新提法应是此次全会公报最为突出的亮点。他说,这涉及到制度体系现代化和治国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耀桐也表示,这次全会公报一个很新的亮点和突破就是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公报中近10处提到“治理”一词。

“过去我们讲国家和社会、人民的关系,最早说的是国家统治,后来讲国家管理,现在确立为国家治理。治理和统治、管理肯定是有区别的,而且是比较大的区别。”许耀桐说。

在许耀桐看来,一方面,治理强调的是多主体,国家管理者是主体,人民也是。另一方面,治理还关涉渠道,过去多是单向的,从上到下,而治理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铺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指出,治理涉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三者关系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中国改革需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以期获得1+1+1>3的结果。在他看来,这一新提法的研究和落实空间都很大。

“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学、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许耀桐看来,现代化包含向科学、民主、制度更好的转化、移动。

专设机构统筹改革 彰显中央改革决心

全会公报提到,“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可以说,这是新时期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牵头人’。”对于各界抱以期待的这一新设机构,张希贤如是解读。

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谢春涛教授指出,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改革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中央的改革决心。

“这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以前统筹各方面的改革主要由国家发改委承担,作为国务院一个职能机构,它在制定发展战略、进行宏观管理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谢春涛说,但由于改革复杂性和紧迫性,以及加强各项改革统筹协调的必要性,国家发改委在一些方面受到局限。

在谢春涛看来,相对而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更具权威性,能够保证改革的设计、协调、推进和监督每一个环节的落实,有助于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分析认为,把“深水区”的改革向前推进需具有权威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领导机构进行掌握,因此该领导小组将对改革议题进行整体设定和统筹安排,在顶层设计上把握改革的方向和力度。

“如何推进改革,这需要领导小组既要立足中国实际,同时又要富有远见卓识。” 张希贤进一步指出,领导小组只能提出宏观设计和措施,要取得改革实效,还需要全社会的协同推进,因为长期形成的体制弊端,并非一个改革领导小组就能轻易破除。

首提市场“决定性作用” 市场化改革料将深入

全会公报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记者梳理发现,这已是公报第二处提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这份公报中,共有三处这样的提法。

在第一处表述中,公报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提法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是“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分析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一新提法,比过去进了一步,显示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说明市场化将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基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指出,从“基础性”到“决定性”,说明“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作用主次分明,这体现出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坚决态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如果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最重要的还是要规范政府的职能,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该管的要坚定不移的管好、管出水平。

事实上,中国新一届政府组成后,就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作为开门的第一件大事,既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又作为宏观调控的“当头炮”,目前已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政府和市场的合理职能界定,两个方面更好地分工和配合,这是使经济社会发展效率不断提高、发展的代价不断减少的基本制度性保障。”张立群说。(完)

(中国新闻网)

记者 马学玲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下午闭幕,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由此开启新一轮改革大幕。细观全会公报,新意颇多,记者初步梳理出十个亮点。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会议指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庆钰认为,这意味着此轮改革将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将会对各级党委和政府起到督促作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据公报披露,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多位专家对中新社记者指出,提出改革总目标显示出整体改革空间的扩展、改革力度的增加以及改革深度的拓展。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路逐步显现。会议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有利于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中央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专家们认为,把“深水区”的改革向前推进需要具有权威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领导机构进行掌握,因此该领导小组将对改革议题进行整体设定和统筹安排,在顶层设计上把握改革的方向和力度。

——“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央一系列举措无疑为司法改革注入助推剂。会议指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这也尤为引人注目。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公报中,“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基础性”到“决定性”,一词之变显示出市场作用的提升。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全会提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可见,中央将延续反腐高压态势,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的土壤。

——“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关于“三农”问题,公报亦着墨不少。鉴于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会议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全会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完)

(中国新闻网)

中国周边外交步入新一轮活跃期(钟声)

深秋时节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周边外交正在勃发的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中国以诚待邻、以利惠邻的真诚与暖意,中国周边外交正步入新一轮活跃期

中国不久前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这是党中央为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反映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周边外交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联系空前紧密,合作硕果累累。新世纪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贸易额由1000多亿美元增至1.3万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三成左右。中国与绝大多数东亚和南亚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亲上加亲、好上加好,成为双边关系的主流。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东亚和南亚国家民众的青睐,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人文交流日益活跃。2012年入境中国内地的东亚和南亚国家公民1553万人次,占外国人入境总数的57%。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和互联互通建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多惠及周边。

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不断推进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是中国的必然选择。“邻居好,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此类民俗谚语足见中华文化对邻里关系的重视。家如此,国亦然。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既是中华民族兼爱非攻、亲仁善邻和平基因的传承,也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周边国家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一个稳定安宁的地区环境,不仅是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所有热爱和平的周边国家的共同期许。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周边外交。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俄罗斯、中亚、东南亚、南亚等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等重大合作倡议。中国喜迎四方高朋,广纳八方来客,接待俄罗斯、蒙古国、韩国、越南、巴基斯坦、印度等周边国家领导人访华。在多边场合,中国领导人与周边国家领导人密切接触。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已成为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随着全球经济重心加速东移,中国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正孕育新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当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并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亲就是要传承山水相连、血脉相通的传统友谊;诚就是要坚持重义守信、言出必行;惠就是要让中国的发展惠及周边,实现互利共赢;容就是要实现和而不同、多元共生的包容开放发展。中国致力于促进地区的稳定、发展与繁荣,积极探讨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坚持共同管控好矛盾与分歧,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问题。中国正积极打造基础设施联通、制度相通、人文互通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网络,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促进本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便利畅通。未来5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5000亿美元,进口价值10万亿美元左右商品,出境旅游人数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这无疑将为周边国家带来巨大机遇。

本报北京11月12日电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2日在北京胜利闭幕。国际社会对此次会议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外国专家学者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意义重大,为中国经济转型、改革深入发展指引明确的方向。会议成果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坚持改革的勇气和决心,相信中国的改革一定会成功,中国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为中国改革深入发展指引明确方向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和中国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俄罗斯不仅可间接获得经济发展动力,而且也可获得非常有益的发展经验。

俄罗斯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夫谢耶夫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分水岭,其目标是实现富民强国、社会和谐。一个强大开放、稳定和谐的中国,有益于地区发展和世界和平。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学者哈里森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对中国重要,对世界也很重要。中国历时35年的改革现已进入深水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重大决策,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改革深入发展指引明确的方向。中国的重大经济决策将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哈萨克斯坦国际商学院教授图列绍夫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这将成为中国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方向。说到底,改革的目标是让民众过上幸福生活,这也是中国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作为邻国和友邦,哈萨克斯坦乐见中国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的长期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国改革的成功将进一步惠及周边地区,中国改革的经验也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体现中国领导人执政能力和理政智慧

埃及学者法乌兹教授表示,中国领导人展现出坚持改革的勇气令人钦佩。在本次会议后,中国将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改革。这不仅将给中国民众的生活带来改善,同时也将对其他国家带来积极影响。尽管中国的改革或将面临较大阻力,但是一定能获得成功。

波兰著名政论家彼特·加济诺夫斯基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体现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高超的执政能力和非凡的理政智慧。中国在经过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继续发展势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改革措施,适应了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为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勾画出新蓝图,也为中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相信这次会议后,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和谐发展阶段,世界各国也将因此而进一步受益。

俄罗斯俄中企业经贸关系促进会主席阿尔乔姆·谢苗诺夫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探索出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力求消除城乡和贫富差距,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确保经济平衡发展。新出台的政策是经过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深思熟虑的结果,清醒地判断了国内和国际形势。稳定发展的中国经济有助于全球的经济繁荣,俄罗斯期望中国继续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增长。

巴西—中国研究所总干事安娜·雅瓜里贝表示,全球瞩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从会议公报中可以看出,此次会议勾勒出未来中国改革的总路线图,为中国未来的全面发展和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会议成果真正彰显了中国领导人加大推动改革力度的决心、以民为本的理念,中国的顺利转型将惠及全世界。巴西也面临着与中国相似的困惑,中国在改革过程中的发展模式非常值得巴西等国借鉴。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罗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毫无疑问是改革。通过本次会议,国际社会了解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也看到了中国未来改革的蓝图和纲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毋庸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取得这些成就的牢固基础,中国领导人在本次会议上作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定是明智的。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注重实效、脚踏实地,这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中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之一。

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巴西利亚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普洛哥比奥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明智的决策。中共抓住时机,调整发展战略,以拉动内需、平衡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做出调整,经济结构需要改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有效引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今后中国经济将以质量内涵为重,也将从内部解决外部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世界多数国家为中国的强大而感到骄傲。

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教授祖拉桑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释放出许多积极信号,中国坚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的勇气值得赞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经济上迅速发展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迎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更大程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等问题对中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我看好中国的改革之路。”

巴基斯坦拉合尔管理学院教授阿彼得·阿曼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为中国的长期发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战略,并为中国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今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稳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释放出积极的信号,让世界对中国更加充满信心,也将使更多的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中受益。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快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更加强调资源分配上的市场作用。只要中国成功按照本次会议制订的方针路线向前发展,中国经济就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同时对全球经济增长继续做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陈效卫、李景卫、黄文帝、刘睿、李增伟、林雪丹、王海林、丁大伟、张卫中、张建波、杨迅、廖政军)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人民观点)

本报评论部

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表明改革开放的信心无可动摇、步伐无可阻挡,再次向世界宣示:共产党人的激情与梦想长存,决心和勇气仍在

英国《卫报》不久前曾发文感慨,正像100年前的1913年,全球秩序变化的种子在2013年开始显现,不过现在的焦点是中国。

随着世人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落下帷幕,似乎是35年前初冬时节那次重要会议的历史共鸣,澎湃的改革潮音再次响彻神州大地。在改革声浪的上下激荡和交响之中,这次会议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行了总部署、总动员。而中国在新起点上的再次出发,也必将汇聚起改变历史的力量。

虽然一个表述的改变——如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基础性”变成“决定性”,或是一项制度的存废——如劳动教养制度,会引来众多关注。但要读懂改革,无疑需拉开更广阔的视野。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新思想、新论断形成,时间表、路线图划定,新愿景、新目标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宏蓝图,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起共识和智慧,更鼓荡起勇气和信心。

所有对中国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否认近30多年发展的巨大成就;但也只要对中国稍有了解,就能看到未来改革的道阻且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预测,1个农民工变成城市居民政府要花2.4万元,2.6亿农民工哪怕1/10“市民化”就要花6300亿元,相当于中国2012年GDP的1.2%。这才是中国改革巨大成本的九牛一毛,从教育、医疗到住房、养老,哪个成本低廉?而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创新能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体制机制,更不是“靠人民币就能解决的问题”。

面对多元的利益格局、复杂的矛盾冲突、巨大的风险挑战,有人担心改革者的决心和勇气,有人怀疑改革者的立场和态度,甚至散布不敢改革、不愿改革、不应改革的言论。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的,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除了横下一条心、杀出一条血路,没有选择;除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攻坚克险,没有他途。十八届三中全会继续高高举起改革开放的大旗,再次表明信心无可动摇、步伐无可阻挡,再次向世界宣示:共产党人的激情与梦想长存,决心和勇气仍在!

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行动最有说服力。改革开放之初,贵州省委书记曾以“拔河比赛”比喻包产到户的推广,“那一边是千军万马的农民,这一边是干部”,干部的认识落在了群众的后头;而为了说明盖楼出租并非“卖国”,深圳罗湖的干部都会背列宁语录: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35年改革开放的征程,无时无刻不需要与陈旧的观念、僵化的思想、冒进的冲动、小富即安的懈怠宣战。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无论简政放权还是调节收入,仍有部门、地方的利益掣肘,仍有保守、畏难的观念藩篱。方此之时,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难以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难以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既跟不上中央的改革步伐,更会有负于人民群众的期待、愧对历史赋予的使命。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被问及乘坐新干线列车的感受时,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语三关”地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今天的中国,虽然高铁总里程过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却仍有“被催着跑”的紧迫感。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改革任重道远,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锲而不舍坚持、义无反顾向前,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是通往胜利的新里程。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新华网快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新华网快讯:全会公报指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新华网快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新华网快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新华网快讯:全会公报指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新华网快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新华网快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