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国内>>国内热词>>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大以来,我国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不断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子,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改善外贸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一系列重要举措将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打造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试验田”

9月29日上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各界瞩目中正式挂牌成立。从诞生之日起,上海自贸试验区就被外界视为我国下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风向标”和“试验田”。

如今自贸区启航已“满月”,一系列改革措施平稳扎实落地、积极效应初步显现:

--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首月办结外资新设企业21家,平均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7倍。

--贸易监管模式创新起步,企业试点“先入区、后报关”,货物入关时间可缩短两至三天,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

--包括金融等服务业六个领域扩大开放,一批国际知名企业闻风而动、加速“抢滩”。

--推进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衔接,申办企业所需时间大大压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是过去30多年对外开放的升级版,有利于国内建立与国际贸易投资趋势相一致的规则体系。同时,负面清单等措施体现了政府管理思路的巨大转变,有助于更好地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激发企业活力。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制度创新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对激发经济活力、创造制度红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统筹多边、双边、区域开放合作

经过两年多时间、九轮谈判,2013年7月6日,中国与瑞士商签的自由贸易协定终于修成正果。

这一协议是我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署的首个自贸协定,也是近年来我国对外达成的水平最高、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不仅零关税比例高,而且涉及环境、劳工与就业合作、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信息交流、竞争等诸多新规则。

专家认为,我国在传统自贸协定中很少涉及规则问题,国际上也没有统一规则可以借鉴。我国此次在这一领域的大胆探索,表现了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积极态度,也为将来与发达经济体进行类似谈判积累了宝贵经验。

除了中瑞自贸协定外,今年以来我国还与冰岛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最近又与东盟领导人商议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同时,中澳、中韩、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均有不同程度进展。

双边、区域经贸合作的稳步推进,深化了我国与贸易伙伴的关系。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智利、巴基斯坦等9个与我国签有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合计进出口增长17%,高出同期外贸进出口整体增速9.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以多哈回合谈判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陷入停滞,但中国是多边体制坚定支持者的立场始终没有改变。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钟山说,不断发展的区域和双边贸易安排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中方乐见其成,但区域和双边贸易安排不能取代以世界贸易组织为首的多边贸易体系。


改善外贸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今年以来,制约我国外贸发展的困难增多,外贸增速一度明显放缓。7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一揽子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措施,其中包括通关模式改革、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等在内的多项举措8月份起陆续“落地”,使得很多企业感到商业环境有所改善。

10月29日,青岛至尊海珍品公司的3个装有进口海鲜的冷冻集装箱刚刚被卸出船舱,即被海关放行,实现零时差审核通关。这家公司进出口部部长孙爱玲说:“我们海鲜品加工企业最担心产品腐烂、变质问题。海关实行通关无纸化改革后,电子单据实现即时传递、即时通关,企业通关风险和成本大为降低。”

面对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弱化的情况,商务部等部门引导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同时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

海关总署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397亿美元,同比增长6.5%,延续了三季度以来的企稳态势。“我们有信心经过艰苦努力,实现全年外贸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预期目标。”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说。(记者王希 刘铮)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王宇、赵晓辉、何宗渝)在经历了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下滑后,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再度抬头,结构调整出现新的亮点,经济企稳回暖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引领中国经济乘风破浪,续写新一季的精彩篇章。

中国经济克服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稳中向好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如果给中国经济走势绘就一条曲线可以发现,在今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局势下,我国经济成功实现了V型反弹。

最新公布的出口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5%,较9月份3.3%的增速明显反弹,同时出口增长5.6%,由负转正。

“海外需求的恢复推动了10月份出口的明显反弹。随着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继进入传统的消费和生产旺季,预计未来两个月我国外贸还将延续这一良好势头。”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指出。

11月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数据显示,10月份PMI为51.4%,连续4个月回升,创出18个月以来的新高。

“GDP增速从一季度的7.7%,回落至二季度的7.5%,又反弹至三季度的7.8%,可以说当前中国经济不但消解了‘硬着陆’的风险,而且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一年来,中国经济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一方面受惠于逐渐回暖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与今年陆续出台的稳健经济政策分不开。

“农业丰收大局已定,产业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城镇就业继续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这一局面的形成,是今年我国促改革、调结构和稳增长政策积极互动的结果。”中国社科院世经所研究员刘仕国认为。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既稳当前更惠长远的措施。在财政增收紧张、市场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宏观政策既没有扩大赤字,也没有放松银根,保持了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同时出台简政放权举措,有效调动民间投资力量和企业活力。

经济的持续向好,也让此前一度“唱空”中国的外资机构,重新对中国经济给予积极评价。花旗银行不久前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7.4%上调到7.6%,瑞银集团将全年GDP增长预测从7.5%上调至7.6%。

“由于经济增长潜力仍在、结构改革释放经济活力、宏观调控政策有效,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平稳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

抓住难得的时间窗口,我国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用“壮士断腕”的行动,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超过100万快递人员备战、100多架飞机参与货运、2万多台云服务器进行弹性扩容……两天后就要到来的“光棍节”,将催生一次网购狂欢。

“去年11月11日凌晨的第一分钟,就有1000万人次上线抢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预测,今年“双十一”当天淘宝、天猫总销售额将突破300亿元。

网购狂欢的表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新兴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层次推进。

培育消费热点、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新兴服务业、严控产能盲目扩张、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对违规在建项目和建成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今年以来,一系列调结构、转方式、去产能的举措纷纷出炉。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促进信息消费,从五个方面对促进信息消费进行了部署。

工信部日前公布,19个行业落后生产线全部实现关停,“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有望提前一年完成,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做强做优的指导意见正在研究制定中。

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有迹象显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更加关键的作用;全国高技术产业增速继续领先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继续下降;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提高;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更趋平衡……

在当前“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稳中有进的积极成效。

历史正在给中国开启一道难得的时间窗口: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就能为保持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更像是一剂苦口良药,暂时会带来一些痛苦,但有助于保持经济健康,避免今后可能的更大危机”。对于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宏伟战略和有力行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席普克给予积极评价。

重点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推动中国经济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经济转型的道路绝非一马平川,更不会一蹴而就。唯有依靠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完成转型,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到更多领域简政放权,从减免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到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从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到基础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一系列实质性改革紧锣密鼓地推进,彰显出党中央、国务院以改革促发展的决心。

改革千头万绪,关键是抓准“牛鼻子”。通过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成为今年改革的重头戏。

3月18日,全国两会闭幕第二天,新一届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常务会议,对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此后,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不断出台简政放权相关举措,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企业‘减负松绑’,这些举措均意在激活市场活力,为中国经济提供内生动力。”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

以此为契机,今年以来,各项重点领域市场化改革也稳步推进。

今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这让曾提议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办民营银行的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感到十分欣慰。

“这是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一个重大突破,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更多的民营银行参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必须把制约民间投资的‘弹簧门’卸掉、‘玻璃门’打碎。”董文标说。

沿着市场化的路径,今年以来,我国在利率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7月19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这是继去年年中我国宣布放宽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此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国债期货交易,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金融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通过市场化改革完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为中国经济续接出新的发展能力。这个过程不会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一旦形成,必将是重大飞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毫无疑问,今年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对拉动中国经济回暖并加速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外资机构认为,中国政府近期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不少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并且取得阶段性成效,这是中国经济增长没有“硬着陆”风险的重要原因。

“从反腐、限制政府审批权力、利率市场化、稳健货币政策等政策信号来看,关键领域的改革已经开始,期待中国下一阶段经济改革的系列措施,这必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及未来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渣打银行指出。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一年来,中国经济围绕主题主线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更是中国经济续写辉煌的新起点。

中新网北京11月9日电 题:北京民众寄语三中全会 聚焦民生支持反腐

作者 曾鼐 尹力

11月9日,深秋的周末。清晨不到6时,天安门广场外已排起数条几百米的长队。萧瑟晨风并未影响上万民众对观看升旗仪式的期待。而几小时后,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将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召开。

经历了例行安检后,记者跟随人群一路快跑进入广场。6时52分,迎着东方淡淡的曙光,伴着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站在记者身边的杨玉莲很激动。她来自甘肃,头一次到北京旅游,说早知道今天要开三中全会,最希望国家能“坚决持续”反腐败。

和女友一起看升旗的马华彬来自山西。他不清楚三中全会的具体内容,但说最关心房价,“想早点买房结婚”。女朋友站在他身边笑着补充:还希望北京空气越来越干净,“都能像前几天似的一直是蓝天就好了!”

今天在天安门带领团队参观的导游王丹对记者说:“政治是国家的事,我不太懂,只希望导游的工作环境、待遇和保障能得到更多改善。”她今天凌晨4时就到火车站接游客,称导游的工作太辛苦,工资、保险等方面保障挺低,而所谓的“黑导游”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希望社会能理解我们。”

正在广场外打扫卫生的白春梅自称“没文化,不了解政治。只希望能靠双手多挣钱,供孩子上学。如果他能考上个大学就太好了!”

看完升旗仪式在广场参观的游客朱俊洲对记者说:“广场很庄严,但没想到这么简单朴素”,原以为天安门广场很奢华,会有红旗花环彩灯环绕,“不过我觉得这样挺好,中央说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非常支持!”

早上7时30分,记者从天安门广场乘车沿长安街一路西行,没有宣传横幅,也没有彩旗飘飘,城市一如既往地慢慢苏醒。出租车司机刘丙权边开车边对记者笑呵呵地说:“老百姓当然会对很多事有抱怨有不满,但还是相信以后生活会更好。”

在与京西宾馆仅有一街之隔的肯德基快餐店里,朱光霞女士说,自己岁数大了,最关注养老和医疗。现在看病难,买药贵,但她说:“医生病人需要互相理解,我女儿就是医生,工作特辛苦,精神压力很大,出门诊回家累得根本不想说话,经常半夜被叫去做手术……”她希望政府能多增加医疗投入。

上午在北京文博会现场,专家们也建言献策。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认为,目前文创产业发展已进入“深水区”,希望三中全会能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融合度,让文化消费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中国旅游设计学院(香港)院长郑建平表示,他的团队致力于在城乡结合部设计综合型产业园区,并将其打造成城市人的第二休闲地。这是为了让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完成城镇化转变。他希望,三中全会能给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引,让城镇化成为新经济成长的引擎。(完)

本报北京11月9日电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是一次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将勾画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全世界都将受益于中国深化改革的举措。

为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罗伯特·戴利说,这是一次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过去3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美国专家学者十分关注此次会议出台的政策将会有哪些新的突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管阿努普·辛格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个机会,现在的重点是制定具体的改革计划,尤其重要的是实施这些计划,以过渡到新的增长路径。他热切期待会议本着高瞻远瞩的务实精神,为中国今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奠定基础。

俄罗斯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夫谢耶夫表示,中共历史上的三中全会往往是中国实现改革的“跳板”。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进一步确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清晰地向世界表明,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奋发有为的集体。

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教授杉田欣二表示,作为一个曾经在中国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他十分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35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中国的繁荣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定。通过大胆的改革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海外怀疑的目光变成羡慕的目光,就是中国梦实现的时候。

突尼斯战略研究所经济部主任默哈莫德·马布克表示,本次会议将对解决中国经济和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给出基本的政策主张。中国外交日趋活跃,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赢得了世界赞誉,相信本次会议将使中国更加全面地走向世界。此外,中国今后将大幅增加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交往与投资合作,这次会议将给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西班牙《环球亚洲》杂志社社长、中国问题专家伊万·马涅兹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政府已经推出了多项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在本次会议上,中共领导层释放更多的改革信息,展现中国政府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能力。

泰国开泰研究中心专家披彬表示,预计会议将达成覆盖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重大改革政策。会议将显示出中国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巨大努力,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和强化市场机制,这有利于各个经济部门平衡协调发展,形成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新体制,以确保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这与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巴西重要报纸《圣保罗页报》报道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设计蓝图的重要会议。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成功让中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新时代,中国需要对发展进行新的变革,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改革措施将让世界受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研究员巴巴·迪亚耶表示,全世界都将受益于中国的经济改革举措,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改革抱有良好的愿望。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邓肯·弗里曼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有望通过一整套改革政策,必将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大幕。现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契机展开,中国改革进程将加速推进,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积极影响。改革将为中国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提供动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会对世界经济的再平衡做出贡献。

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表示,全世界都在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世界各国都想了解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下一步会怎么走。中国的发展影响整个世界,中国的走向关系到世界的未来。海外华侨华人相信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具有改革的决心和魄力,中国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中国问题专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世界需要中国持续稳定发展,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就新的路线图,有助于解决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对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对世界的重要作用也不容低估。

德国墨卡托基金会中国项目主管马克·贝尔曼说,这次会议有望推进中国实现新一轮的市场经济改革,因此备受关注。中国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不断通过改革解决了一系列发展中遇到的经济社会难题。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世界经济有重要意义。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措施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老挝公共工程与运输部部长宋玛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备受世界瞩目,老挝国内有很多关于这次会议的报道。各界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将强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和进一步发展,而一直从中国发展中受益的老挝经济也将获得更大发展动力。此外,老挝与中国具有相近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对老挝是很好的借鉴。

《印度时报》8日发表评论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预示着大的经济、社会变革。尽管印度和中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但这次会议有关深化改革的举措对印度也有借鉴意义。

(本报记者温宪、吴成良、陈效卫、田泓、孙健、丁大伟、孙广勇、张卫中、李博雅、孙天仁、李宁、黄发红、吕鹏飞)

人民日报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最高层领导人频繁通过出访、会见外宾、地方考察等场合,向海外释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信号。

按照时间顺序往前推,11月2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强调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习近平说:“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

11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开幕式上发表演讲,表示中国正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并将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市场的活力。而在开幕式之前,他还会见了与会的部分国家前总统、前总理等政要,同样传递了中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息

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透露,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而且这一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

10月23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表示,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

10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东亚峰会期间发表演讲,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10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中表示,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将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改革。

另外,就在几天前,中央政治局多位常委密集到各地调研考察,同样也释放出发展改革的重要信号。(记者刘乐)

外媒称,中共于11月9日举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会议中,中国领导层将提出核心改革框架,以指导未来10年的决策。中国政府将让世界相信,此次会议将是1978年12月邓小平让中国踏上经济改革开放之路以来最重要的三中全会。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11月6日报道说,无论习近平的政策能否像邓小平的政策那样具有决定性,习近平都别无选择,只有实施这些政策。正如邓小平当年面临的情况一样,目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模式都已接近极限。此次三中全会的重要性在于,中国正处在一个拐点上,而这个拐点是中国领导人所不能忽视的。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7日指出,虽然会议名称不能说明什么,但中共的三中全会历来重要,因为在三中全会上中国领导人会提出他们的长远经济规划。今年的三中全会是习近平当选总书记一年后召开的,舆论普遍认为,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会提出更加详细的中国未来发展路线图。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报道称,中国9日召开关于经济政策的重要会议,有望宣布重大改革措施。此次会议的成果将主要是经济政策,但作为对第五代领导集体领导下的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阐述,会议成果将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及其在与外国打交道时对自身利益的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报道说,虽然尚不清楚会议将宣布哪些政策,但官方媒体已在热切期盼一些重大改革。因此可以保险地预测,三中全会将产生一些可被共产党称之为改革的成果。

另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6日报道,中共承诺制定一项“总体规划”,9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掀起下一个飞跃式大发展,推动中国迈入世界高科技富裕国家之列。

报道说,习近平主席10月誓言要让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许多国家在经历上世纪60年代的高速发展后,由于未能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纷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报道认为,此次全会将带来“深刻变革”,意义不亚于1978年邓小平时期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那时起,中国摒弃了毛泽东时期闭关自守的政策,释放了市场的创造力,使5亿人民脱贫致富。从理论上说,实行改革将使中国摆脱对投资的“有害”依赖(占到GDP的49%,为世界之最),并使勤劳的中国人更多地从国民生产中获益。这将逐步消除中国产能过剩的状况,进而缩小贸易顺差。

李克强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

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11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黑龙江同江、抚远、哈尔滨等地考察。这是4日傍晚,李克强来到同江银川乡幸福大院,察看洪灾后五保户和特困户安置情况。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11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黑龙江同江、抚远、哈尔滨等地考察。

今夏,黑龙江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近9万户群众的房屋损毁或倒塌。眼下临近隆冬,灾区又地处严寒地带,正值过冬安置的关键时刻,受灾群众能不能安全温暖过冬,李克强十分牵挂。他来到受灾最严重的同江市八岔赫哲族村,踩着泥泞湿滑的道路,查看村民房屋状况和越冬准备情况。他对围拢来的群众说,你们这里洪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批示,省委、省政府带领大家奋力抢险救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抗洪救灾的胜利,没有因灾死亡一个人。他特别叮嘱当地干部,这里冬天冰天雪地,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要把排查工作做细做深做到位,看群众房屋安不安全,保暖程度够不够,绝不能让一个群众受冻,使大家住得保暖、住得保险。暮色渐浓,李克强走进安置受灾五保户和特困户的银川乡幸福大院,看到新建的安置房里暖融融的,他十分高兴。他对周围的群众说,党和政府惦记你们的冷暖,我们一起努力共渡难关、重建家园。冬天过暖和了,来年一定有好春天、好日子。考察回到驻地,李克强又立即召开工作会,进一步部署做好群众越冬、灾后重建、水毁工程修复和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等工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1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黑龙江同江、抚远、哈尔滨等地考察。这是5日一早,李克强到抚远县红旗村查看耕地深松情况,并攀上驾驶室同农机手交谈。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农村改革是我国当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国务院今年批准的国家首个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考察中,李克强详细了解改革进展包括整合涉农资金使用、健全重点水利工程规划实施机制等情况,与干部群众探讨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他说,农村改革又到了新的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还得靠改革。要着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此为龙头,配套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并带动金融和保险更好地支持服务农业。

抚远县红旗村的大田里,村民正在用大型农机整地。李克强蹲下来查看耕地深松情况,又攀上驾驶室同农机手交谈。随后,他来到前哨农场现代农机发展中心,这里为上千户农民提供大型农机服务。李克强对此表示肯定。他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大型农机才有用武之地。他鼓励身边的干部群众说,改革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你们最了解脚下的黑土地,我们支持大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趟出适合你们的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促进多打粮多增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1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黑龙江同江、抚远、哈尔滨等地考察。这是4日,李克强在抚远浓桥粮库考察秋粮收储工作时,抓起烘干塔传送带上的稻谷仔细查看,并放入嘴中咀嚼,感受水分和品质。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李克强来到以股份制方式建设和经营的抚远浓桥粮库,考察秋粮收储工作。他抓起烘干塔传送带上的稻谷仔细查看,并放入嘴中咀嚼,感受水分和品质。他还登上高高的谷堆,查看库里的存粮。李克强说,人是铁,饭是钢,大米是金,站在这个金仓上,我们心里就踏实。他要求,要切实做好秋粮收购工作。并强调,现代农业要由现代农产品物流网络作支撑。要创新机制,探索中央、地方和社会多方参与的收储、流通模式,以更好地调控市场、稳定价格,保障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杨晶陪同考察。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1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黑龙江同江、抚远、哈尔滨等地考察。这是4日傍晚,李克强来到同江银川乡幸福大院,察看洪灾后五保户和特困户安置情况。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1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黑龙江同江、抚远、哈尔滨等地考察。这是4日傍晚,李克强来到同江银川乡幸福大院,察看洪灾后五保户和特困户安置情况。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1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黑龙江同江、抚远、哈尔滨等地考察。这是5日一早,李克强来到抚远县红旗村查看耕地深松情况。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今夏,黑龙江抚远、同江等地遭受特大洪灾。临近寒冬,李克强十分牵挂灾区群众能否温暖、安全过冬。4日,他来到八岔赫哲族乡看望受灾群众。在群众家中,李克强说,政府最惦记你们过冬安全,房屋一定要做到“双保”,不仅要保暖,安全上更要保险。新华社记者 丁林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八岔赫哲族乡是全国唯一赫哲族乡,今夏洪灾中八岔村全村198户全部受灾,150户房屋损毁严重。4日,得知李克强总理来到村里,村民们纷纷赶着围拢过来。李克强对大家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赫哲族因水而生因渔能发,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你们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洪水已退,但八岔赫哲族村道路依然湿滑。4日,李克强踩着泥泞小路,一脚深一脚浅来到老乡家后院,查看村里水毁房屋受损情况。看到许多土坯房泡水后墙体溃烂,李克强关心地询问新房建设规划。听了村里重建新房计划后,他说,政府会帮助大家建起赫哲族新家园。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4日,天色渐晚,李克强来到同江银川乡幸福大院安置点,这里刚为受灾特困户和五保户建起安置房。李克强说,黑龙江冬天冰天雪地,最怕冷。政府要安置好困难群众,让大家有地方住,温暖过冬。冬天过暖和了,来年也一定有好春天,一定有好日子。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4日,在符合购买幸福大院住房条件公示栏下,李克强帮患病特困户邢方才查询,邢方才高兴地告诉总理自己榜上有名。幸福大院10月6日开工,建有8栋32户平房,已基本完工通暖,可让当地五保户和贫困户温暖过冬。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4日晚,李克强在黑龙江抚远召开会议部署灾后群众过冬安置,要求加紧水毁工程排查、抓紧恢复生产。他特别提出,这里地处严寒,要仔细排查损毁住房、群众保暖够不够,防止房屋严寒冻裂和来年春胀,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到位,绝对不让一个群众受冻。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日来到今夏曾遭受特大洪水袭击的黑龙江抚远县查看粮食收储情况。灾害对今年粮食收成影响怎么样?农民卖粮难不难?都牵动着总理的心。李克强来到抚远浓桥粮库详细了解情况。该粮库负责周边约2百万亩农田的粮食收储,今年已收水稻4万多吨。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4日,在黑龙江抚远浓桥粮库休息室,李克强询问卖粮农民今年收成、是否因灾减产、家庭年收入。他说,黑龙江作为大粮仓为全国做了贡献,且在严重洪灾下取得不错收成,说明我们抗灾能力增强。政府要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他鼓励种粮农户多打粮多增收,为国家做更多贡献。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4日,在黑龙江抚远浓桥粮库的储粮仓,李克强沿着粮袋码成的台阶,登上三米多高的粮堆,查看储粮安全。工作人员告诉总理,一旦国家需要,随时可用列车调运!李克强说,你这是金仓、垫底仓,站在上面心里踏实。要保管好每一粒粮,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4日,黑龙江抚远浓桥粮库烘干塔前,传送带正在输送金黄的稻谷。李克强抓起一把稻粒仔细查看,并捡出一粒咀嚼,体会测算水分。看到新收的稻米堆积成山,李克强对工作人员说,人是铁,饭是钢,大米是金。这谷堆是真正的“金山”,你们是在“金山”上工作,责任重大。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5日上午,李克强来到抚远前哨农场考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展。他说,发展现代农业还得靠改革,特别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这是关键,是重中之重,是龙头。通过改革破解体制机制制约。黑龙江要闯出一条路子,给全国做示范。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5日一早,李克强到抚远县红旗村查看农田深松情况。地里两台拖拉机正在作业,李克强踩着湿滑的田垄,登上驾驶室,拽着扶手与农机手攀谈,询问购机补贴,与他们一起细算成本账收入账。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首都防空部队模拟攻击隐身战机 导弹13发12中

据中央电视台近日新闻报道,北京军区某防空旅部队装备了一款新型的国产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10月9日上午8时,北空某训练基地沿海阵地组织一场实弹发射战术演习,某导弹旅发射某型导弹13发,12发命中。这是该旅组建以来首次使用新装备训练取得的优秀成绩。

该基地担负着空军地面防空兵部队学兵培训和实弹战术演习任务。他们运用各种不同类型靶标模拟隐身目标、精确打击目标、低空突防目标、空中分离目标和干扰目标,组织部队深研精训作战中情报组网、抗击小反射面目标、快速运用火力抗击近距离突然出现目标等作战重难点问题,并采取空地实兵对抗、与航空兵互为对手对抗、就近机动支援作战、紧急机动作战等形式,加强部队预警侦察、信息获取、火力运用和战斗保障等要素演练,有效提高部队实战能力。(宋水利石林)

解放军报

——十八大以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述评

新华网北京11月8日电(记者江国成 高敬)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要求,近一年来,我国不失时机地推进成品油、天然气、电力、水资源等重点领域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既保障稳定供给,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以价格杠杆撬动市场供给

我国是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等大宗资源性产品的大买家,国内消费量的一半以上来自进口。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我国资源性产品的进口成本和国内价格。如何平衡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保障供给,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今年3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说,以前油价调整周期过长,无法及时反映国际油价调整步伐,一些经销商往往在涨价前囤油惜售,坐等涨价套利;炼油企业在亏损时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油荒”。新机制使油价更灵敏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油价调整相对平缓,有效稳定了市场供应。

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逐步取代煤炭等高污染、高排放能源,有利于遏制大气污染。但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剩余可采储量不足世界总量的2%。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负责人称,多年来,我国天然气价格水平偏低,国内天然气出厂价格比“西气东输”中亚进口天然气到岸完税价格每立方米低1.5元,既不利于扩大进口,也无法激励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投资者勘探开发和投资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

今年6月底出台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建立了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并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适当调整了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不变)。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震说,这项重大改革对鼓励天然气生产和进口、引导天然气合理使用将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保障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促进节能减排。

推动结构调整助力绿色发展

价格是市场调节的灵敏信号,也是利益调节的重要杠杆。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注重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最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差别电价政策。这是我国主动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目前,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制定差别化的电价政策。基本思路是:分业施策。对不同的高耗能(电)产业,依据其行业特性和产能过剩程度,制定针对性的电价政策;实行差别电价,即对同一行业内的企业,以同质单位产品的电耗标准为依据,电耗水平不同,加价标准不同,单位产品电耗越高,加价标准越高,以促进企业提升技术,降低电耗,鼓励先进,淘汰落后。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说,目前,“发展改革委正抓紧研究制定电解铝阶梯电价制度。”由于电费占这个行业成本的80%左右,实施差别电价,特别是惩罚性电价,对于淘汰落后电解铝产能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差别电价政策正在陆续产生预期效果。

广东省韶关市一家小水泥企业的董事长余柏林说,广东对列入淘汰类的水泥行业出台了差别电价政策,电价每千瓦时加价0.3元,并取消了峰谷电价优惠政策。“公司原来每吨水泥的利润就只有二三十元,实施差别电价后,我们的成本急剧增加,公司运营举步维艰,已于年初停产。”

我国还积极运用差别电价政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6月6日,我国调整和规范销售电价分类结构,对商业用户实行与大工业用电同价的优惠政策。这将减轻服务业的用电成本,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

创新改革机制 努力保障民生

我国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时,十分注重创新价格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化解价格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各地在阶梯水价、电价、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中立足基本国情和科学发展要求,确保80%以上的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保持稳定,绝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活负担没有因为改革而增加,有的因高效利用,负担还有所减少。

家住广州市越秀区东山水恋社区的李润洪老人告诉记者,自从实行阶梯价格后,家人更注意节约用水用电了。“以前我们洗澡的时候,花洒先出来的凉水就直接放掉了,现在就会想着拿个桶收集起来,用来冲厕所或者拖地、浇花。”以前每两个月交一次水费,要七八十元,实施阶梯水价之后,由于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费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原来减少了20多元。每月电费也比原来少了50多元。

同时,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当价格上涨超过一定幅度时,向居民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周大地说,尽管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取得初步进展,但距离改革的目标和十八大的要求,特别是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华网北京11月8日电 题:中国聚焦:中国改革令社会主义焕发生命力

新华社记者 桂涛 许晓青 艾福梅

被称为“杨百万”的上海人杨怀定坐在自家宽敞的“大户室”里,回忆他以2万元本钱起家到如今在股市中拥有2000万的传奇经历。从80年代自砸“铁饭碗”下海谋生,到“投机倒把”买卖国库券赚取差价,再到转战股市成为“中国第一股民”,他把握住了改革给中国人带来的一次次机会。

“穷则思变!小平同志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就是这句话的具体实践者。”杨怀定紧盯着三块电脑液晶屏上的实时K线图,“我现在富了,但我比任何人都支持改革,改革中有新的机遇。”

对他而言,改革不仅让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有股票交易,更重要的是带给人们思想上的理性转变。

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确立,到加入WTO,中国30多年来每一次改革红利的释放、思想和生产力的解放,总是带来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快速发展,中国的“杨百万”们也从中找到机会。

“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动力。”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王怀超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焕发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从打破以“一大二公”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传统模式开始的,此后的一系列改革涉及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党、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人治与法治的关系。


在不断进行的改革中,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内涵不断得到实践与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始终在不断拓展。”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

改革不仅源于建立上海自贸实验区那样“以开放倒逼”的顶层设计,也源于基层民众的探索与实践。

在中国相对贫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枣一村,农民们为了防止村干部用集体经济的钱大吃大喝,发明了一种农村民主理财新模式“五牙子章”--只有村民理财小组5名各持一瓣印章的成员全部同意,开支票据才能报销。

村委会主任郝振华回忆,“五牙子章”制度建立后,第一张拒盖的是一笔700多元的电费,理财小组审核认为这笔钱不应由村集体承担,而应该由受益的几个村的村民承担。“那之后,再没有人对财务问题提出异议。”朴素的分权制衡改革思想很快被推广到宁夏全区。

和“五子牙章”一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等“自下而上”的改革让中国经济社会不断焕发新活力。

改革成绩斐然,但随着中国发展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等拉响警报,医疗、住房、环境、食品安全、官员贪腐等各种矛盾和问题积聚。能否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也需要再改革。

承载改革预期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国领导人表示,这次会议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大家关心的财政、金融、价格、企业等改革,都会不断走向深入。”

舆论普遍期待,新一轮改革以“敢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的勇气,向政府、特权、垄断和既得利益等“硬骨头”开刀,为中国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下,西方资本主义一度陷入泥淖。但中国“掌舵者”已经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但同时也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辛鸣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未来将在各自更高水平上竞争与合作。

他提醒,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不能以改革为由抛弃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富裕在内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现阶段的改革,比任何时候都更应注重效率与公平。

“处理好改革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他说。

新华网北京11月8日电(记者何宗渝、马姝瑞)来自财政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国有金融类企业外的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37057.8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总额17667.3亿元,同比增长10.5%,两项主要经营指标增速均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速。

今年以来,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安排,国有企业全力转方式、调结构、强管理、促改革,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进一步提升,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7月8日晚,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揭晓,89家中国内地和香港企业上榜,其中有67家是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能有今天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改革;国有企业要有更大的发展,还得靠改革。”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

今年以来,按照十八大报告指明的方向,国有企业改革步伐铿锵——  中国二重与国机集团重组,彩虹集团并入中国电子,华粮集团并入中粮集团,中央企业重组取得新进展;国资委最新修订的考核办法更加注重提升中央企业经营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品牌建设和国际化经营能力。

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已有52家中央企业和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累计已有141个中央企业高管职位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各级经营管理人员中有60万人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

截至目前,全国90%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子企业改制面达到89%,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6%、净资产的70%、营业收入的62%已在上市公司。

国企改革发展并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引领百花齐放。

截至目前,引入民间投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占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的57%,378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引入民间投资累计638项、15146亿元,民间投资通过产权市场参与国有产权交易受让达到8784宗、2753亿元。

以结构转型提高增长效益

8月30日,川西雅砻江上的世界第一高坝——锦屏一级水电站,一股激流喷涌而出。这里的两台60万千瓦机组正式投产,使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水电装机量站上900万千瓦的台阶。

“今年以来我们的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目前水电、火电装机容量比例基本达到一比一;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的发电量和上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了25%和26%,带动全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14%和19%。”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说。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业绩表现是今年以来113家中央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稳健发展、创新发展的缩影。

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6万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利润总额9927亿元,同比增长14.4%。

财政部的数据则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国有金融类企业外的国有企业应缴税费为26941.5亿元,约占同期全国税收总额的三分之一。

今年以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同样捷报频传:“神舟十号”飞行圆满成功,“蛟龙号”首次实验性应用潜水,运-20重型运输机实现首飞,未来深海“空间站”雏形“海底龙宫”完成总装……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仅中央企业的研发投入就超过了3000亿元。

“前三季度国有企业能有这样的突出表现,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在调结构、抓创新等方面切实发挥了‘领头羊’和主力军的作用。”李锦说。

以开拓发展迎接新的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国有企业改革和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们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上下工夫,要在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上下工夫!”国资委党委书记张毅如是说。

从企业来看,加快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需要在改制上市、完善治理结构、“三项制度”改革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增强企业竞争力,需要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所作为。

从监管部门来看,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需要各级国资委深入探索监管的方式和途径。仅以分类监管为例,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智慧。

从政府部门来看,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还远没有分离到位,迫切需要让政府回归本位,致力于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全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将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释放改革红利,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张毅说。

新华网贵阳11月8日电(记者李惊亚 杨洪涛)“为什么拆迁安置方案不按政策执行?为什么同地段同样的房子补偿标准差别那么大?”50岁的贵阳市龙洞堡农畜场职工莫琴华最近到贵州省群众工作中心接访中心反映问题时,情绪激动。

为确保龙洞堡机场排水大沟顺利施工,莫琴华和30多名上访户在2012年2月搬迁,按照协议,每户可得到搬迁奖励费、补助费、过渡房费等5万元左右。然而一年多过去了,他们还没拿到全部补偿款。

涉及此事的贵州省住建厅、贵阳市住建局以及龙洞堡农畜场等相关单位负责人赶到群众工作中心,在贵州省信访局局长张仕福的主持下,双方最终达成比较满意的调解意见。

“我第一次来这里,能得到这样的结果,感觉很舒心。”莫琴华说。

以往,基层群众反映问题要往返于各个部门,还经常碰到部门间推诿、扯皮的情况。今年8月,贵州省成立群众工作中心,整合41家单位集中在接访大厅27个窗口现场办公,要求“全心全意解决群众问题”。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将对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进行部署。分析人士称,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共政府改革的思路已与以前有所不同,正试图将自己的定位从“管理者”变成高效的“服务者”。

“中国政府只有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公仆’身份和‘为人民服务’本色不变质,才能赢得群众坚定拥护和执政地位不动摇。”贵州省委党校副校长汪建初说。

“为人民服务”是上世纪40年代由毛泽东提出的,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还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及公务员的座右铭和行动口号。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政府部门“为人民服务”意识正在逐渐淡化,政府与群众“脱节”现象日益严重;一些机关工作人员遇事“顾上不顾下”,导致干群矛盾突出尖锐,遭到社会广泛批评。

201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提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专家认为,“为人民服务”是中共的执政基础和权力本质,建设服务型政府警示中共上下权力来自于人民,对于解决当前政府自身效率跟不上社会运行步伐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针对政府行政效能低下问题,山东、广西、福建等地,从省市到县乡,纷纷开出各种“药方”,如山东曲阜市成立“马上就办”办公室。目前,类似的机构和提法也在湖北襄阳、广东东莞、福建福州等地出现。

今年7月9日,贵州省开通了“书记省长群众直通交流台”,网民通过上网写留言、发邮件、发短信、打电话、发送传真,意见和建议便可直达省委书记、省长。

贵州省政府督查室负责承办“省长留言板”,该督查室副主任李荣说,对于推诿拖沓、消极办理的地方政府或职能部门,他们会通报批评,如果网民投诉的问题确属政府责任的,他们会要求上一级主管部门给予追责,并向网民回复。

打造“公仆政府”,不仅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还要取消和下放权力,改变职责交叉混乱不清的局面,赋予基层更多资源服务群众。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新一届政府施政改革的一大着力点。

但一些专家和干部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制度保障。汪建初说,只有完善法律条文,才能有力监督政府行为,杜绝“潜规则”,避免公权力的异化。

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学术研究联席副总裁及资深研究员肖耿说,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在于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新华网北京11月8日电(记者李宣良 解放军报记者欧世金、周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确立了军队建设新的起点和标准,明确了军队各项工作的聚焦点着力点,拎起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

强军目标一经提出就得到全军上下高度认同和衷心拥护,极大地提振了军心士气,有力推动了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显现出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

铸牢强军之魂,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将士们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气势豪迈的《强军战歌》回荡在座座军营。

军歌励士气,军旗永向党。铸牢强军之魂,最核心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习主席要求军队走在前列。这是对三军将士寄予的厚望,更是对全军提出的政治要求。

从军委总部到基层营连,全军上下闻令而动。新年伊始,军委决策举办大单位党委书记集训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指示。总政从全军抽调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组成宣讲团,全军各级组织宣讲小分队,近万名团以上干部深入基层授课辅导。

2013年新年刚过,“坚定信念、铸牢军魂”“学习贯彻党章、弘扬优良作风”两项重大教育活动在全军展开,朝着一个共同目标聚焦用力——铸牢军魂,做到政治上坚定不移,思想上纯洁忠诚,行动上高度一致,确保部队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习主席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努力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梦,强化使命担当,矢志扎根军营、建功军营。

全军各级坚持大事大抓、强势推进,部队建设在强军目标引领下不断创新发展。

军委、总部对强军目标学习宣传贯彻及时作出部署、加强跟进指导。组织专题学习调研活动,召开主题教育座谈会,总结宣扬重大典型,推出系列理论文章,编写学习教育提纲……各级坚持把强军目标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理论轮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加深对强军目标的认识理解。

从健全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到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技术平台搞好舆论宣传;从部署军营向社会开放试点,到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加强。


扭住强军之要,吹响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号角

金秋时节,4万多名官兵参加的“使命行动—2013”跨区机动战役演习,在陆海空天电多维战场打响。

不怕出错,不怕搞砸,不怕推倒重来。军委领导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对演习进行临机导调。参演部队机动总里程达3万余公里,在危局难局险局中经受了锻炼。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年初,总参谋部颁发《2013年军事训练指示》,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做好打仗准备,提高打仗能力。全军各级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实战化训练如火如荼,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成为演兵场上的主基调。

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总参组织开展“砺剑-2013”全军信息化条件下战法创新集训观摩,探索进一步推进实战化训练的方法路子。全军各级大兴学习战争、研究战争之风,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积极探索克敌制胜的招法对策,初步形成一大批战法创新成果。

着眼能打胜仗,全面推进现代后勤建设。总后科学确定后勤资源投向投量,大幅审减压缩与打仗贴得不紧的后勤装备立项和经费支出,优先保障武器装备、战场建设、教育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急需项目,集中财力物力办大事、办难事、办保障打赢的事。

瞄准强军目标加强武器装备建设。总装大力实施高新技术工程,深化拓展“两成两力”建设,加速推动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步伐。航母“辽宁舰”多次出航,快速拓展试验训练课目;国产三代战机批量装备部队,大型运输机试飞成功;一批新型装备相继列装……

能打仗、打胜仗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全军各级积极构建院校、部队与职业教育三位一体培养大格局,重点抓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打造托举强军兴军的人才方阵。从2013年起,全国征兵时间统一由冬季调整到夏秋季,一大批高素质优秀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踊跃参军。

从远洋护航到反恐维稳,从芦山抗震救灾到东北抗洪抢险……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英勇善战,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赢得广泛赞誉。


夯实强军之基,凝聚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磅礴力量

在刚刚结束的全军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围绕制约军队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对一批重要政策法规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内容涵盖军事训练作风建设、总部机关党组织建设、行政消耗性开支限额管理、装备经费管理使用等诸多方面。

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优良作风的保证。新一届中央军委成立伊始,就出台《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军委领导坚持从自身严起,以上率下,立说立行,为全军作风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军委领导亲自动员部署,深入部队调研,分头参加大单位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活动开展实施有力指导。四总部和全军各大单位按照“标准更高、走在前列”要求,充分贯彻整风精神,始终聚焦反对“四风”,推动解决问题向纵深发展,努力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聚焦“四风”,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各大单位共清退不合理住房8100余套、车辆25000多台;认真贯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关规定,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核,大幅压减行政消耗性开支;各级党委机关带头转文风改会风,精简文件电报,严格控制会议活动和工作组数量规模。

到基层去、到连队去、到火热的一线去,与士兵一起实投实射,和战士一个大锅里搅勺子……45000多名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包括760多名军职以上领导干部,下连当兵、蹲连住班。各大单位抽查表明,当兵蹲连干部的群众满意率达98.8%。

从源头上清除作风之弊,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中央军委印发《中央军委关于开展巡视工作的决定》《中央军委巡视工作规定(试行)》,在军队建立巡视制度、设置巡视机构、开展巡视工作;中央军委下发《军队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四总部联合印发《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理的规定》,要求按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能打仗、打胜仗上。总政下发《关于规范大型文艺演出、加强文艺队伍教育管理的规定》,要求军队文艺团体进一步提高为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服务的质量效果。

目标引领方向,梦想凝聚力量。奋进在强军征途上的人民军队,正按照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埋头苦干、奋力开拓,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于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国际社会对此次会议充满期待,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塑造中国今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道路,国际社会有理由期待从中国新一轮改革进程中找到新的合作机遇。

国际社会期盼新机遇

法国战略学会会长、中国问题专家马翼科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举世瞩目,令人期待。他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使中国迈向一条共享繁荣、更加平等、环境友好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不断释放的信号,让国际社会有理由期待从中国新一轮改革进程中找到新的合作机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表示,期待中国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消费,减少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她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期待中国继续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江原规由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或将提出的推进城市化等关注民生的方案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备受关注。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庞迪我中国研究中心秘书长费利佩·德巴萨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国际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中国的任何决定都会对世界产生影响,世界期待着中国的改革取得成功。国际社会非常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讨论的议题,也十分期待本次会议推动中国改革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政治系教授阿布巴卡尔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当代历史进入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之际召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为中国在下一个5年乃至10年规划发展路线图。近年来,非中关系在各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广大非洲国家希望非中关系不断加强和深入,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对此次大会的圆满召开充满期待。

经济改革成关注焦点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色威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点将放在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上,此次会议承载了社会各界的期盼,其中,中国的经济改革尤其是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此次会议的意义非常重要。

韩国联合通讯社评论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案预计将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三中全会上所讨论的经济改革方案将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邓肯·弗里曼说,此次会议的重点无疑是经济领域的改革,经济领域改革涉及诸多影响中国长期发展的棘手问题。鉴于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行政体制改革也是应有之义。此次会议将就改革形成一个广泛的原则,也会明确从哪些领域展开具体改革。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对中国经济改革持乐观态度。他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景从未如目前一样良好。

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说,“对中国,我是长期乐观主义者”。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中国已经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出了自觉的战略决策。 

会议将产生深远影响

巴西主流媒体《经济价值报》就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表长篇评论文章,认为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化改革的决心不容动摇,中国即将推出一系列全面和深刻的改革,这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将产生史无前例的深远影响。 

美国经济分析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拉吉夫·比斯瓦斯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是规划重点改革的关键会议,将推动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高。中国新的领导层将通过此次会议制定进一步改革的路线图。三中全会的改革议程举世瞩目,可能将产生重大的国际影响。

法兰克福经济学院霍斯特·洛切尔教授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其意义可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此次会议将为中国的发展转型指明方向。中国的发展模式转型体现在增加内需消费,减少出口和投资依赖,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同时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出台更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环境。

南非金山大学商学院学者库阿库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大会,是承前启后的一次大会,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一件大事。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后,中国经济社会迎来一个新的转型期。值此关键时刻,这次会议应该在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腐败和构建公平社会等问题上提出新方向和新举措。非洲国家期待这些新举措能推动中国对非投资和发展支持,促进非中关系深化。

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项目副研究员克里·布朗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很多观察者将其视为更清晰地了解中国领导人未来改革方向和力度的窗口。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渐进式改革进程,并更多地关注在经济改革过程中的社会福利、社会公平问题。(记者李永群、吴成良、刘军国、丁大伟、李凉、韩硕、马菲、孙天仁、李博雅、王海林、王慧、黄发红、苑基荣、白阳)

 

此前,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到湘西、长沙等地考察;11月4日至6日,李克强到黑龙江同江、抚远、哈尔滨等地考察;11月1日至4日,张高丽赴上海、浙江调研。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幕前一周左右时间内,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先后外出考察调研,所释放出的一系列深化改革信号令外界十分关注。

■ 领导人考察什么

梳理几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三中全会前一周的活动,不难看出,民生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职能转变和思想政治建设等都是考察重点。

在考察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常委们强调的话题。

在湖南,习近平强调,要防止一味以GDP论英雄。他还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在黑龙江,李克强表示,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不让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在上海,张高丽要求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要发挥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先行先试政策效应。

民生问题是总书记和总理过去一周考察的重点,他们都深入一线调研扶贫攻坚,到田间地头了解实情。

在湘西农村,习近平表示,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他还表示,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在黑龙江,李克强在部分省区座谈会上表示,要健全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避免制度碎片化;要完善相关制度,“防止冲击社会心理底线的事件频繁发生”。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也被多次强调。李克强在黑龙江座谈时认为,要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上下联动,把简政放权的措施落到实处,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服务,使经济更加充满活力。张高丽在上海考察时则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为民营企业松绑放权,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释放什么改革信号

在专家看来,在三中全会开幕前一周这样重要的时间节点上,高层的外出调研,本身就是向外释放改革信号的一种表现。

“应该说,全会的主体改革思路已经形成了,领导人更多地是带着主体思路去和基层民众、和社会各界沟通,以便形成容易被广泛接受的改革方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强世功分析说,从此次全会前领导人的讲话和媒体传递的信息来看,总书记、总理在调研中以“高频率”谈到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重视民生等问题,可能将成为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对此表示认同,他告诉本报记者,在三中全会之前,上下均已达成共识,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要下定决心,不惜放慢脚步,也要转变发展方式。而从高层考察透出的信号来看,如何稳定中国经济,如何完善市场体系等,都将是三中全会的重点内容。

“调结构、促改革将是此次全会的主要内容。”强世功说,“以民营经济为例,一方面,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可以释放市场活力,另一方面,领导人考察的民营企业都是与科技创新、经济方式转变相关的企业,这也明确释放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号。”

此次调研,习近平、李克强都不约而同地将第一站定在了农村。强世功表示,这说明,让多数人分享改革成果、缓解两极分化、完善社会分配制度的民生问题,也将是此次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只有这样,中国经济和社会才能长期平稳发展。”他说。(记者申孟哲 刘少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