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国内>>国内热词>>李克强访欧

李克强会见芬兰总理:赞赏芬对中国参与北极合作态度

中新网米兰10月17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李克强总理17日会见芬兰总理斯图布时表示,中方赞赏芬兰对中国参与北极合作持开放态度,双方应扩大双向投资,推进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信息通信等领域合作,以明年建交65周年为契机,规划好高水平合作路线图,推动中芬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李克强会见新加坡总理:欢迎参与中国中西部开发建设

  中新网 刘震 摄

中新网米兰10月17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7日在米兰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李克强表示,明年是中新建交25周年,中方愿同新方保持两国关系与时俱进的独特优势,打造新的支撑性项目,形成新的合作亮点,实现互利双赢。欢迎新方参与中国中西部开发建设。

2014年10月9日-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俄罗斯、意大利、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并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再次在欧洲奏响中国“强”音。在这一周多的时间里,欧洲的民众怎么看待李总理的到访?欧洲的媒体又是如何报道的?《图解天下》现在就与您一起回顾。

中新社米兰10月16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 沈晨)中国政府将再向西非埃博拉疫区提供一轮总额至少1亿元人民币的援助。这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6日在米兰宣布的。

李克强当天在米兰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全会并作引导性发言。李克强指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中国政府将在此前向疫区提供援助的基础上,再向西非疫区提供一轮总额至少1亿元人民币的援助。

李克强表示,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抗击疫情,直到最后胜利。(完)

中新社米兰10月16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6日上午在米兰会见泰国总理巴育。

李克强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和泰国内形势如何发展变化,中泰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两国传统友谊没有变化。中泰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双方,而且为促进地区乃至亚洲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李克强说,中方愿同泰方保持高层交往,落实好两国已经达成的共识和协议,统筹推进高铁等基础设施、农产品、经贸、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使中泰关系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巴育表示,泰中是友好的邻邦和紧密的合作伙伴,泰方感谢中方的理解和支持,愿学习、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与中方密切高层交往,落实好双方达成的合作共识,继续推进农产品、高铁等合作项目,扩大经贸、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使泰中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完)

中新社罗马10月15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5日上午在罗马会见意大利参议长格拉索。

李克强表示,中意是相互信任、携手合作的重要伙伴。两国应发挥好双方在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领域互补性很强的优势,继续扩大双边贸易、双向投资等务实合作,为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李克强指出,议会交往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希望意参议院一如既往支持中意关系发展,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欢迎意议员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中国。

格拉索表示,意中两国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丝绸之路将两国紧紧连在一起。意大利人民对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友好感情,敬佩中国的发展成就。意方愿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两国高层交往和议会交流,扩大经贸、投资、人文、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友好之树将更加枝繁叶茂,掀开两国友好关系新的一页。(完)

中新社罗马10月15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5日在位于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发表题为《依托家庭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演讲。李克强指出,我们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创造一个无饥饿、无贫困、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李克强表示,今年世界粮食日主题是“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依靠家庭农业解决吃饭问题,也符合中国实际。中国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就是从农村开始,通过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等改革,发展家庭农业,成功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帮助几亿人脱贫,提前达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李克强指出,中国农业生产要再上新台阶,必须适度扩大规模经营,走农业现代化之路。我们将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多种形式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尊重农民意愿,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

李克强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高度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耕地和淡水资源,解决了世界近20%人口的吃饭问题。我们将继续坚持集约高效地利用农业资源,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既满足当代人需要,也为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碧水蓝天。

李克强说,人人有饭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是一切人权的基础。促进农业发展,消除饥饿与贫困,是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国际社会应携手加强农业合作,减少贸易保护,更多关注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中国愿毫无保留地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农业技术、农业装备和农业发展模式。未来5年,中国政府将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赠5000万美元用于开展农业南南合作,并加大对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支持。

李克强最后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我们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创造一个无饥饿、无贫困、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在致辞中热烈欢迎李克强访问粮农组织总部,感谢中方对粮农组织的大力支持。他表示,中国是粮食安全的维护者,是世界减贫事业的促进者,是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领跑者。相信中国农业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就,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机构高级官员,各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及出席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第41届会议的与会代表共600余人出席活动。他们对李克强的演讲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完)

中新社莫斯科10月14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4日下午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李克强首先转达了习近平主席对普京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李克强表示,中俄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涉及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发展。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已举行十九次,充分表明两国关系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刚刚结束的会晤成果丰富,将有力推动两国务实合作深入发展。

李克强指出,中俄互为最大邻邦,合作互补性强,前景十分广阔。希望双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扩大双向贸易投资规模,推动双边能源、金融、高铁等各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助力两国经济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这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地区的繁荣发展。

普京请李克强转达他对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普京表示,我很高兴看到俄中关系继续快速发展。去年虽然全球经济不景气,但两国贸易额保持高速增长,已接近双方确定的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这些成绩得益于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此次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取得丰硕成果,双方签署了众多合作文件。相信你此访将为俄中各领域合作注入强劲的推动力。中国有句名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俄中关系要不断攀升高水平,谋求新发展。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汪洋,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德沃尔科维奇参加会见。(完)

李克强见意总统:将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赴意投资

中新网罗马10月14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李克强总理14日在罗马总统府会见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李克强表示,中意扩大相互投资是互利共赢的选择。中国欢迎更多意大利企业赴华开拓市场,将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赴意投资。双方还可以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新华网德国汉堡10月11日电(记者陈二厚 郝亚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1日下午在汉堡会见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

李克强表示,东西方文明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互学互鉴,是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愿意看到一个团结、繁荣、强大的欧盟,这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安全、合作与发展。

李克强指出,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包括欧洲议会在内的欧盟机构的关系,愿与欧方加强互信,深化合作,扩大共同利益,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我期待不久后在米兰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举行会晤,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新发展。期待欧洲议会继续为此发挥积极作用。

舒尔茨表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欧中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核心伙伴,欧中关系已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欧中双方要用全球视野并本着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看待和处理彼此关系,超越分歧和对抗,通过坦诚对话和友好合作维护共同利益,应对共同挑战。欧洲议会愿同中方加强沟通交流,支持欧中尽快签署投资协定,为欧中关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李克强在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演讲全文

  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中新网10月12日电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当地时间10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汉堡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并发表题为《树立互利共赢的新标杆》的主旨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树立互利共赢的新标杆

——在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上的主旨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2014年10月11日,德国汉堡)

尊敬的施泰因迈尔外长,

尊敬的贝特尔首相,

尊敬的舒尔茨议长,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汉堡素有“世界桥城”的美誉,2000多座桥构成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线。在我看来,汉堡还有更多无形的桥通向世界。汉堡自古就有自由贸易传统,13世纪就建立了汉萨同盟。现在,汉堡以欧洲最快转运港闻名于世,汉堡港装卸的集装箱每三个就有一个往来于中欧之间。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中欧交流的悠久历史和繁华现实。

本届中欧论坛汉堡峰会议题丰富,包括中欧相互认知、贸易和投资体制、中国的城镇化、绿色增长等等,从中能感受大家对中欧合作充满期待。合作需要加深了解,借此机会,我介绍一下中国经济当前形势和发展前景。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GDP增长7.4%,第三季度基本延续这种态势。这一增速相对于中国过去10%左右的高速度,虽有所下降,但还属于中高水平。从世界范围看,我们的增长速度是高的。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相当大,现在7%的增量相当于、甚至高于过去10%的增量,也相当于一个中等经济体的规模。

今年年初和近几个月,中国经济一些指标出现小幅波动,但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有波动是难免的,类似波动在去年也发生过,其他国家的增长也不是一条直线。我们提出中国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合理区间,今年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请朋友们注意,这里有个“左右”。也就是说,只要就业比较充分、物价比较稳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生态环保取得积极成果,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最关注的还是就业。今年以来,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不降反增。1-9月,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增了十几万人,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

经济发展不是短跑,而是没有终点的长跑,要有一定的速度,但更重要的是看耐力和后劲。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在提升,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服务业比重继续上升,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快于整个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跨了栏”。节能减排也交出一份好的成绩单,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碳排放强度下降5%左右,是多年来最大的降幅。我们的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需求平稳增长,特别是大众消费快速上升,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经济能有这样的表现,主要靠的是改革创新。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没有实行“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没有放松银根和扩大赤字,而是强力推改革,在加快行政、财税、金融、投资等重点领域改革的同时,改革和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实施结构性调控,也就是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进行定向调控。改革对经济也是一种刺激,能够再造微观基础,优化宏观环境,激发巨大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我们推出一系列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的改革措施,就是要释放改革这一发展的巨大红利。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继续带头自我革命,大幅度简政放权,推进市场化改革,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展现创造创新的活力。今年3月,全面推行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半年多来新设立的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同比增幅超过60%。这些新设立的企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带动了上千万人就业,而且成长性强,是中国经济增长新的支撑力量。我们不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采取“雪中送炭”的政策支持这些新设企业,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让创业创新者无后顾之忧,培植企业健康成长的沃土。

谈到这个话题,我想起歌德曾经说过,“你若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创新创造是人类共同的理念和追求。我们采取这些改革创新举措,就是要让市场新生力量站稳脚跟、发展起来,也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敢于跟进,在中国大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掀起这股热潮,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成就事业、精彩人生的梦想,这可以把我们的“人口红利”转为“人才红利”,也可以完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更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人的全面发展。

为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我们将在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作为。下一步,我们还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仅对体制性障碍“拆藩篱”,还对结构性矛盾“动手术”,弥补发展中的“短板”,做强实体经济的“筋骨”。比如,在财政资金、金融信贷上,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支持“三农”、小微企业、新兴业态等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推进中西部铁路、城镇棚户区改造、水利、污染防治等重大民生和发展工程,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有改革创新形成的强劲动能,我们对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充满信心。

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快速发展了30多年,未来发展依然有充沛的动力源,前景是光明的,因为我们的经济有巨大的增长韧性、市场空间和回旋余地。在座的不少是中国工商界的老朋友,如大家所感受到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素质在提高,基础设施完备,产业配套性好,资金与技术有一定积累,经济抗风险能力强,这些都是我们的综合优势。认识中国,需要立体地透视。中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广阔的农村和内陆腹地,可以使经济梯度发展、渐次开花,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改革创新是潜能最好的“挖掘机”。中国人民吃苦耐劳,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创新体制、创新科技,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有人担心的“硬着陆”,而是会给国际经济带来正面影响,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这有利于中欧经贸合作和互利共赢。

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周边环境。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也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希望各国携手共进,相互尊重,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我多次来过欧洲。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经济与科技发达,作为世界上十分重要的战略一极,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特殊的贡献。欧洲关注中国,中国也关注欧洲。我们看到,欧洲在稳定经济、重振竞争力中采取的努力已见成效,银行业联盟建设迈出重要步伐,重债国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国债收益率明显下降,相信经受危机考验的欧洲会变得更加强大和昌盛。

近40年的中欧关系,已由一棵小苗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树上挂满了累累果实。无论是政治互信、经贸合作还是人文交流,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欧建交以来,双方贸易增长了230多倍,现在平均每天就有15亿美元的贸易往来。也就是说,在我演讲的这20分钟里,中欧之间达成了几千万美元的合作。共同利益的纽带使双边关系充满吸引力和扩展力,这让我们对中欧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和欧洲是两大战略力量,肩负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的崇高使命,双方正在形成不断放大的战略交集。今年春天,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倡导中欧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把中欧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我们愿与欧方一道,把握好双方关系的发展航向,在国际上树立起互利共赢的新标杆。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经济体,“最大”与“最大”交融、一切都有可能,“新兴”与“发达”携手、优势就会倍增,中欧在新兴和发达经济体合作中可以成为典范。中国和欧洲分处欧亚大陆的两端,这块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也是人口最多的大陆,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机遇巨大,中欧可以在促进亚欧地区繁荣发展、实现共赢多赢中作出更大贡献。中欧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在许多国际重大事务上有共同利益,双方关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全球影响,在世界和平与全球善治中可以紧握双手。中欧都有伟大的文明,都有理性考量和哲学思辨的传统,中国推崇“和而不同”,欧盟倡导“多元一体”, 13亿多中国人与7亿多欧洲人命运相连、前途相关,中欧在不同文明包容互鉴中可以成为引领。

欧洲正致力于一体化进程,无论全球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欧盟的支持始终如一,支持欧洲联合自强,支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也希望欧盟继续理解和支持中国选择的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尊重和照顾中国的核心利益。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身处一个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当前中欧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都面临稳定增长、调整结构、促进就业的共同任务,双方深化务实合作既有客观要求,又有难得机遇。中国有句古话,“掘井九轫,必得其水”,我们应当像挖井一样深挖合作潜力。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共谋贸易发展“大棋局”。中欧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1/3,双方贸易总量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只有1.5%。这两个数据虽然不能简单相比,但也说明双边经贸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种空间既表现在扩大规模上,也表现在优化结构上,这就需要精心布局、做大做优。我这次访德期间,中德两国商务界达成了100多亿美元的协议,不仅有商品贸易,而且有技术合作,你来我往。我们注意到,欧洲计划投资500亿欧元用于交通、能源和数字网络建设,希望欧方积极采用中国有性价比优势的高铁、核电等装备。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问题,中方一直关注,希望欧方在即将推行的出口管制改革中,公平对待中方。中欧应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愿与欧方就无线通信反补贴案积极磋商,尽快达成共识。中欧建立自贸区,对于提升贸易水平很有意义,双方可以尽早启动可行性研究。

二是推动投资进入“快车道”。投资合作是中欧关系战略性的体现。现在双方投资发展机会多、态势好,应顺势而为,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领域支持企业扩大投资。中欧早日达成投资协定,能够为相互投资保驾护航,应加快谈判进程,尽快取得成果。希望欧方对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提供更加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在市场准入、入境签证、工作许可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中欧之间还可以采取联合投资等方式,开发第三方市场,实现多赢发展。

三是开辟创新合作“深海域”。中欧都致力于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升级,这为拓展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前年我访问欧洲,中欧建立了城镇化合作机制,这方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合作都大有可为。在绿色经济领域,欧洲有优势,中国有市场,我们希望双方合作建设一批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示范区,以增强聚集和放大效应。推进航空航天中长期合作,加强轨道交通运营、维护和管理合作,也是双方努力的方向。

人文交流就像一个解码器,能够解开彼此的隔阂,织密心灵和情感的纽带。在徳国莱法州有一位食品加工师,30多年来往返中德250多次,不仅把自己的生产技术带到中国,还为中国地震灾区捐款,资助失学儿童。这位友好人士称自己是“一个85%的中国人”。这是中德、中欧友好的一个生动写照,也是一种“全息”缩影。现在,中欧每年有500多万人员往来,到对方国家留学的学生总数近30万人。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鼓励文化产业和产品服务领域的合作,扩大人员特别是青年人往来,使中欧关系扎根深处、更加稳固。

女士们,先生们!

中德关系已经走在中欧关系的前列。42年前的今天,中国同联邦德国建交。现在的中德关系日趋成熟。这次我访问德国,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为两国各领域中长期合作制定了具体方案和措施。我们愿与德方一道,继续携手共进,使中德关系更上层楼。

中欧论坛汉堡峰会走过了10年历程。10年来峰会为中德关系、中欧关系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座的朋友们长期以来为双方的务实合作添砖加瓦,我要向你们表示感谢!峰会是智慧相激之地,灵感纵横之所。德国人常说,“信念能移山”。中国也有一个“愚公移山”的寓言。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有开放的信念、合作的信念,就能跨越山川海洋的重重阻隔,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宽广道路。

最后,祝贺本届峰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新华网德国汉堡10月11日电(记者田栋栋 唐志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1日上午在德国汉堡市会见市长肖尔茨。

李克强表示,汉堡与中国交往历史悠久,不仅是中德贸易的领头羊,也是中国企业落户最多的欧洲城市。昨天,我与默克尔总理共同主持了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双方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全面系统规划了两国各领域中长期合作。希望汉堡在落实过程中走在前列,与中方在自由贸易、铁路运输、新能源、清洁能源、媒体等方面加强合作。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汉堡投资兴业,希望汉堡市为此提供便利。

肖尔茨表示,汉堡与中国一直保持着友好交往,是中国通往欧洲市场的门户。汉堡市愿与中方进一步扩大航空、制造业、海运、人文等领域合作,欢迎更多中国企业来汉堡投资。

[责任编辑:钱中兵]

新华网德国汉堡10月11日电(记者俞铮何梦舒)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1日上午在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前会见卢森堡首相贝特尔。

李克强表示,中卢关系堪称东西方不同幅员、人口国家之间友好相处的典范。两国政治互信水平高,经济合作力度大,金融合作关系深。中方愿同卢方扩大交流对话,深化务实合作,使两国关系更具活力。

李克强强调,中方重视卢森堡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支持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扩大本币使用,支持卢森堡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欢迎卢金融机构和制造业企业赴华投资,希望卢方为中国企业在卢投资经营提供便利。

贝特尔表示,卢中关系是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始终充满活力。卢方愿与中方加强金融等领域合作,愿做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进入欧洲和欧元区的门户,欢迎更多中国企业和银行赴卢发展业务,并将为此提供便利。卢方愿为欧中关系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梁霄]

李克强以吃螃蟹妙喻推进中德务实合作

中新网柏林10月10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在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中,李克强总理说,中德合作领域和内容非常广阔和丰富,双方要像吃螃蟹那样,用智慧、技术和耐心抓好落实,把“螃蟹”吃干净, 不能吃一口就算了,用中国话说就是要言必信、行必果, 确保各项合作取得实效。

李克强赠默克尔鲁班锁喻示中德共解难题开启未来

中新网柏林10月10日电 (记者欧阳开宇)当地时间10日的中德经济技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将一精巧的鲁班锁现场送给默克尔。他说,这是访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希望我送给默克尔总理。解开鲁班锁是解决一道难题,相信中德之间的合作能不断创新,共同破解世界性难题,开启美好的未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