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天下>>国内热词>>“这三年”

充满幸福的社会,法治是不可缺少的。“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建设法治西藏,西藏从未停下脚步。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回望孙中山提出的“中华民国建设伊始,宜首重法律”的观点,到《共同纲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每一个历程都凸显出了“法“在社会和我国政治生活上的地位。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如果没有“法”,就没有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

厉行法治,是治藏稳藏兴藏的必经之路。西藏是边疆民族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宗教氛围浓厚地区,处于反分裂斗争第一线,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艰巨。西藏各个地、市的街道上都有一道蓝白相间的“名片”——便民警务站,将近七百多个便民警务站不仅仅代表西藏法治建设的脚步,更是老百姓零距离的守护。

在这片圣洁的高原上,法治已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相信在今后,西藏的幸福指数依旧会连连上升,因为这里洋溢的幸福是从老百姓坚守法治开始。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4日(星期五)上午11时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傅莹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法制晚报记者:谢谢。请问发言人,民法典的编纂工作现在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好像迟迟都没有动静,想问一下这已经不是中国第一次做这样的尝试,现在改革强调的是市场发挥作用,编纂民法典是否有些推进不下去了?人大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傅莹:感谢你提到民法典的问题,很多人可能都不熟悉民法典,我也是到了人大工作以后了解、学习民法典这方面的知识。民法典对一个国家来讲,它是民事领域的根本大法,其核心是要保障私权利,就是要让公民在法律的框架内自己解决好问题,通俗地讲,叫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编纂民法典是几代立法人的心愿。你刚才也提到我们不是第一次启动这项工作,应该说建国以来,前前后后四次,第一次是1954年,最近一次是2002年,几起几落,都是因为条件限制没有实现。但是大家也了解,我们国家在民事法律制度的建设方面一直没有停步,这些年制定了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还有很多单项的民事法律。另外,民法通则到今年已经实行了3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这个要求很明确,我认为也显示了我们党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魄力和决心。

现在再次拉开了编纂民法典工作的大幕,这项工作已经启动了,这次我们下决心要把这件事情完成。从做法上来讲,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总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来了,正在征求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发布会之前我也专门了解了一下,预期6月份能够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我们审议时肯定也要张榜公布,向全社会公布法律草案,欢迎大家关注,提出好的建议意见。我相信完成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之后,一定能够更好地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民的根本权利,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民事法律基础。谢谢。

历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都会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政协界别联组会,简称“下团组”。人民网盘点发现,2013年至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每年两会都分别到6个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并作重要讲话,阐述重大政策、理念,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

具体来讲,2015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分别参加了全国政协民革、台盟、台联委员联组会,全国人大上海、江西、广西、吉林代表团审议和解放军代表团会议;2014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参加了全国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全国人大上海、广东、贵州、安徽代表团审议和解放军代表团会议;2013年则是参加了全国政协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全国人大上海、辽宁、江苏、西藏代表团审议和解放军代表团会议。

3年来“精神”、“干部”、“民生”、“产业优化”、“生态环境”、“军民融合”等6大关键词是习总书记每年“下团组”必讲的话题。下面我们就循着习总书记历次“下团组”的讲话,来探寻一下其中传递的重要讯息。

关键词一:精神

·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2013年3月6日,参加全国人大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希望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发愤图强,乘势而上,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2013年3月9日,参加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4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

·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这种担当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现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2014年3月6日,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2014年3月6日,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2015年3月6日,参加全国人大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关键词二:干部

·各级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2013年3月5日,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安徽代表团审议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2014年3月9日,参加全国人大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2015年3月5日,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关键词三:民生

·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13年3月6日,参加全国人大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积极构建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013年3月9日,参加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必须坚持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2014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

·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2014年3月7日,参加全国人大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广西代表团审议

·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2015年3月8日,参加全国人大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2015年3月9日,参加全国人大吉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3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审议

关键词四:产业优化

·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抓住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这一工作重点,使我国经济发展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增强后劲。(2013年3月8日,参加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2014年3月6日,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抓住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通过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老工业基地蕴藏的巨大活力激发出来、释放出来。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一些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3个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5年3月9日,参加全国人大吉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关键词五:生态环境

·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碧水蓝天”工程,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3月8日,参加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贵州代表团审议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4年3月7日,参加全国人大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2015年3月6日,参加全国人大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关键词六:军民融合

·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2013年3月11日,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2014年3月11日,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

·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要强化大局意识,军地双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要强化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要强化战略规划,拿出可行办法推动规划落实,加强督导检查、建立问责机制,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要强化法治保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2015年3月12日,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摄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记者沈嘉)按照惯例,每年中国两会期间,国家最高领导人都会在全国人大开幕当日,参加其所在地方代表团的审议。于外界而言,这往往是观察中国高层治国理政思路的重要窗口。

在过去三年的两会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都是在3月5日下午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同代表们共商国是。

梳理习近平在人大开幕首日参加地方团审议时的讲话,可注意到三大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创新。

习近平在2013年3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在当日不足千字的官方通稿中,5次出现“创新”一词。2013年,中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习近平就此强调,“在这个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次年同期,习近平提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并强调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去年的讲话中,习近平再谈“创新”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他还具体指出“要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

第二个关键词:基层。

繁荣富裕是上海的标签,但除了“高大上”之外,这座城市还具有与中国其它地区一样的共性。在2013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将关注点落在了基层,“要落实好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更多关注困难群众……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同期,习近平在谈及社会治理问题时又提出,“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去年两会时,习近平具体解析了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动服务和管理力量向基层倾斜,实现从管理向治理转变。”

第三个关键词:治吏。

2013年的两会上,习近平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至少两次提到各级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的问题。

次年,习近平在讲话时表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

去年同期的上海代表团讨论中,习近平指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他肯定了上海市委针对少数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经商办企业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规范的意见,并要求上海稳妥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以上三个关键词的最终落点都是“人”。对创新而言,“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对基层而言,“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对治吏而言,“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从全局意义看,“下团”关键词,体现了中国执政层对重大议题排位序列的思考,具有“由点及面”的辐射意义。今年两会上,关键词的变与不变,将是重要看点。(完)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到会祝贺

俞正声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陈晓光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杜青林主持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务实真言共谋新蓝图,凝心聚力同创新伟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今后十几天里,2100多位政协委员将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和有关报告,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内气氛庄重热烈,象征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协会徽悬挂在主席台正中,十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韩启德、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华、万钢、林文漪、罗富和、何厚铧、张庆黎、李海峰、陈元、卢展工、周小川、王家瑞、王正伟、马飚、齐续春、陈晓光、马培华、刘晓峰、王钦敏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在主席台就座,祝贺大会召开。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214人,实到2136人,符合规定人数。下午3时,杜青林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唱国歌。大会首先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

俞正声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俞正声从8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人民政协的工作。他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开拓奋进、创新发展的重要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政协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人民政协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多次研究政协工作,中共中央出台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和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对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委会深入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广泛团结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履行职能,推进工作创新,加强自身建设,人民政协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俞正声指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人民政协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围绕“十三五”规划实施建言献策作为工作主线,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短板意识,着力增强协商议政实效,着力强化民主监督职能,着力做好团结联谊工作,着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为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作出积极贡献。

俞正声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分析并科学回答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的工作,努力汇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受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向大会报告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认真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制定“十三五”规划,通过提案积极履行职能,提交提案6012件。经审查,立案5027件。截至2016年2月20日,99.5%的提案已经办复。

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同志还有:马凯、王沪宁、刘延东、刘奇葆、许其亮、孙春兰、孙政才、李建国、李源潮、汪洋、张春贤、范长龙、孟建柱、赵乐际、胡春华、栗战书、郭金龙、韩正、赵洪祝、杨晶、王胜俊、陈昌智、严隽琪、王晨、沈跃跃、吉炳轩、张平、向巴平措、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张宝文、陈竺、常万全、杨洁篪、郭声琨、王勇、周强、曹建明等。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列席开幕会。各国驻华使节应邀旁听开幕会。

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即将开幕,此次两会可以说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因为来自全国的人大代表将审议通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开启中国发展新进程,这也是全国人民检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和政府一年工作的重要时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这样四件事:扶贫、生态、转型和三农。在26次国内考察中,有15次涉及扶贫开发,有7次是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也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事情。他指出,2020年让全国人民一个不落都过上小康生活。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从政以来,习近平践行着“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老百姓”的承诺,致力为老百姓谋利益,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当年主政地方,著书《摆脱贫困》,习近平身体力行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做服务人民的好公仆。而今,主政中国,他要打响扶贫攻坚战,全面小康不能有人掉队。他始终牵挂着广袤大地上的“老乡们”。自上任以来,习近平带着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贫困百姓的生活、扶贫工作的推进。每逢他在各地调研期间,总不忘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就扶贫开发工作进行深入考察。2012年12月,习近平来到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前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了解村里围绕扶贫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的情况。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期间,习近平专门主持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提出“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强调“切实做到精准扶贫”。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他对乡亲们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一句庄严的承诺给革命老区贫困群众的新年带去满满的希望。这种“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中,行程万里,不忘初衷。作为最高领导人,他心里始终装着全体老百姓,他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确保全体人民实现小康。从他的考察行程我们也不难洞悉到中国在关键历史时期阶段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抓住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大力补齐短板,全面实现小康。

资料显示,每一年的两会期间,都有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省份的代表团会迎来习近平一起进行审议工作。2013年的西藏代表团,2014年的贵州代表团,2015年广西代表团,在参加这些代表团审议工作的讲话中,我们总能读到习近平对普通民众的深深挂念: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特别是在2015年的两会期间,在几次审议中,习近平很是担心:扶贫工作会打水漂、看盆景、狗熊掰棒子。生动的语言很接地气,也引人深思。他要求,精准扶贫,立下扶贫“军令状”,到户到人,扶到真贫的身上,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

“但愿苍生俱饱暖。”老乡能过上奔小康的幸福生活,是习近平心底最朴素的中国梦。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既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以广大党员干部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在“十三五”规划的引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将甩掉贫困的包袱,携手走进小康的新天地。为了美好的梦想,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2015年,反腐成为中国最大的亮点。在这一年里,不仅有数位身兼要职的中央高官落马,也有省部级官员被查,另外还有若干大小不等的“苍蝇”被抓。这让全国人民清楚地看到了党和国家反腐决心前所未有,反腐力度前所未有,反腐成效前所未有。

为了坚决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在过去的一年里,党和国家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严格用纪律的尺子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突出执纪特色,加大纪律审查力度,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姿态。

法治的要义不仅在于让违法者受到惩罚,更在于让违法者必然受到惩罚。“小偷入户、情妇反目、拍照露富、交通事故”,人民以往对反腐的调侃折射出的是对反腐偶然性的不满。而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反腐不再是隔墙扔砖头,而是靠制度发力,法律发威,体制内监督已成为反腐的核心力量。反腐真正体现出了不论权力多大,职位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依法受到惩罚这一基本的法治原则。正是这种必然性让法治反腐成为当前中国反腐“新常态”。有贪必肃,有腐必反,“老虎”、“苍蝇”一起打,无论“老虎”多大,必须照打不误,防止腐败糜烂之风滋生蔓延。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毒瘤。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格局越加明朗,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反腐败斗争也愈演愈烈,让“老虎”“苍蝇”噤若寒蝉,腐败分子闻风丧胆,人民群众看到此情此景,无不拍手称快。反腐之行,不仅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也有利于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分子,顺应民意,赢得了民心。

中国廉政建设在路上,要始终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来加强党员队伍纯洁性建设,要以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为着力点,提高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意识,筑牢廉洁防线,收获广大人民群众的“人心福利”。 (王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2月14日新华网)

中国的改革肇始于农村,正是有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才迎来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希望也根植于农村,当我们阔步奔向两个百年梦想的征途时,如果农村的农民依然还贫穷,那我们的小康梦想就是一句空话。正是源于这种深刻的历史认识和厚重的责任担当,才有了“习式扶贫”的大视野和大战略。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飞速发展之后,经济体量不断增大,国际声望不断增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并未被眼前的成就所陶醉,而是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精准的战略研判。发展不平衡,全国贫困人口规模仍然很大,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正是有了这种专注于发展的定力和坚守,短短三年多时间,中国才成功完成了脱贫5000余万人口的首场战役。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脱贫5000万,但毕竟还有7000万,并且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脱贫攻坚来不得丝毫的懈怠。由此,在2015年岁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这份长达万余言的重要文件,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来说不仅是一份脱贫攻坚责任书和“军令状”,更是一份新时代的发展答卷。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关键要有宏观的阅题视野,要从地方发展的高度来审题会意,才能紧扣发展这个主题。

五个拇指弹钢琴,才能奏出大乐章。回望过去三年,为啥能够取得脱贫5000多万人口的脱贫致富成绩,这是科学统筹的结果,也是社会齐心协力的结果。脱贫攻坚不是政府的独角戏,也不是党员干部的独角戏,而是社会力量的大汇聚。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要打一场攻坚战,更要打一场大会战。2015年10月末,国务院调整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此次调整新增了9个成员单位,包括中组部、国新办、统战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中国铁路总公司等。从政府“单打独斗”到全社会“握拳出击”,“习式扶贫”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社会力量,广泛凝聚各界合力,奏响扶贫开发最强音。

精准扶贫,书写时代发展新答卷。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不仅是过去扶贫开发的经验总结,更是未来脱贫攻坚的方向和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有针对性的举措瞄准贫困“病根”,实施“靶向治疗”,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巨大飞跃。中国的地区发展差异性十分明显。由于资源要素及交通条件不同,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上不可生搬硬套。对于资源禀赋好的地方,可以立足自身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对于资源贫乏,交通条件之后的地区,可以搬出“穷窝”,开辟发展新战场;治贫先治愚,脱贫攻坚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地方教育。扶贫帮扶固然重要,但内生动力才是关键。春节前关于“上海小康女”与“江西凤凰男”的新闻更是暴露出了中国农村脱贫攻坚的痛点。(张继)

日前,中纪委网站公布了一则中央纪委2015年给予10名中管干部党纪重处分并作出重大职务调整的要闻。这10名省部级中管干部受到了降职的党纪重处分,有的降为了厅级、有的降为处级,甚至还有的降为了科员。这种处分方式被人们称之为“断崖式”降级处分。本要闻一经公布,舆论一片哗然,一致表态力挺中纪委政治够硬、手腕够狠、执行够严、力度够大。目的就是通过这些案例,揭示其危害,批判其错误,警示教育他人。中纪委如此断崖式降级处分中管干部,可谓布局深远、寓意深长。

纪在法前。我们可以看到这10名“断崖式”降级处分的干部,没有一人被开除公职,把纪在法前,纪严于法,践行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充分体现了“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保护。这个事实充分表明了不管党员干部什么时间违纪,一经发现,立即打回原级。可谓是奋斗几十年,一夜回到违纪前。此举真正让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挥了作用,展现了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关键节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纪委紧盯年节假期,抓了一个节点又一个节点,抓了元旦抓春节、抓了春节抓“五一”、抓“五一”抓中秋,抓了中秋抓国庆,着力解决在关键节点送卡送物等问题。特别是,在春节来临之际,更是“四风”易发期、请客送礼易发期,中纪委在春节前公布这10名“断崖式”降级处分的干部,就是紧盯重要节点,强化警示震慑,殷殷叮嘱劝告党员干部不要去做违纪违规的事情,否则将遗恨终生,要慎初慎始慎小,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坚决反腐。这次公布断崖式”降级处分的干部有10名,“10”是个不小的数字,可以说量比较大了。中纪委用实际行动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用事实表明了,党纪常规之下,没有侥幸者,没有纪外施恩者,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中纪委用严查违纪违规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只要共产党长期执政,就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只要有违纪的,纪律就会长抓不懈。

引领示范。中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各级党委、纪委必须以党中央、中纪委为标杆,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主动向党中央、中纪委看齐,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履行好“两个责任”;做到级级立标杆,作示范,以上率下,抓好关键少数;紧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决不做两面派,绝不能出现党中央在上面九级台风,地方党委政府纪委在下面却纹丝不动。(朱永刚)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任务。他还要求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市委全会上,把这些指示形容为“一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考’”,要求全市上下“努力考出好成绩,向中央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两年过去了,北京是怎样应考的?

一曰瘦身健体。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得到了飞速发展,仅用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城市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走的路。在集聚资源谋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2014年年底,北京常住人口达2151.6万人,城市不堪重负,机动车已达到559万辆,工作日拥堵持续时间接近2小时,人均通勤时间居全国首位,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00立方米,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很多能源均需外部供应。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对症下药,为北京开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药方。

二曰壮士断腕。疏解功能,势必涉及一些既有的利益。比如,赫赫有名的“动批”,服装批发业务幅射到整个北方地区,一度被称为亚洲最大的服装市场,每年有6000万元的产值,1327万元的税收。但是,动批周遭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火灾治安隐患突出,实在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不相称。有关各方着眼大局,敢舍敢得,协调好利益关系,把动批的几万商户成功安排到天津、河北的有关市场。2015年,北京全市共撤并升级清退低端市场150家。同时,工业企业向河北转移项目超过80个,涉及总投资额约1368亿元。

三曰腾笼换鸟。企业、市场迁走,会不会出现产业空心化?北京的做法是,把空间的转移与产业的升级结合起来。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批发市场疏解,腾出空间,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疏解后的“动批”将变身金融、文化创意等业态集中区域,产值将从6000万元增长到160亿元。2015年,疏解“动批”的西城区经济不但没下滑,还增长了7%,这无疑是对“瘦身健体”最好的注解。

四曰一加二大于三。京、津、冀山水相连,以往经济也呈“差序格局”,北京吃不了,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北京把疏解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三省市取长补短,共同打造新型首都圈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达到1 2>3的效果。两年来,在交通方面,三地打通“断头路”、“瓶颈路”800多公里,未来将有27条城际铁路联通,“轨道上的京津冀”呼之欲出。在环保方面,三地打破行政区划,实现联合立法、统一监测,合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为京津冀构建“绿色长城”“生态屏障”。在教育、医疗、旅游、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三地合作也不断深化……

协同发展之路还很长,目前也只算是“期中考试”,期待北京继续考出更好的成绩。

日前,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重庆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了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攻略”: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二是积极稳妥去除无效供给,三是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负担,四是加大风险防控力度,五是补强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短板。(新闻链接)

供给侧改革,从方向到方案,向我们走来了,这个很高大上的东东,英文是Supply-side。尽管说清楚这个概念不易,但咱们不妨从重庆发改委副主任黄朝永举的这个浅显通俗的例子,来稍作了解,譬如生产矿泉水,发现卖不掉,说明市场可能需求不足或者产能过剩,于是来刺激需求,比如号召大家多喝矿泉水、多买矿泉水,包括想把矿泉水卖到国外去,最后发现国内外都卖不走,说明内需不足,外需也不足,这就说明矿泉水的问题不是出在需求侧,而是出现在供给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从供给侧方面,就要改善矿泉水的工艺、改善矿泉水的水质和里面的微量元素等,这实际上就是增加有效供给,改善以后还是发现卖不掉,哦,原来还有价格太贵的问题,所以还得减负担降成本……

咱们再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角度讲,需求侧是企业,供给侧是政府,改供给侧,就是让政府为企业服好务,让企业减负,重庆专门制定企业减负30条,就是为这事来的。还有诸如审批权下放,窗口服务一条龙,微企孵化扶植一大堆举措,都是为了让企业能轻装上阵,让创业创新能风起云涌,能繁花似锦。

再往整个利益格局讲,供给侧改革也要提出新的制度供给,通过培养新的利益来对老的利益构成压力,因为单纯从改革老的利益下手,需要成本而且阻力很大,所以就培养新的利益,对旧的利益和旧的体制构成压力了,这些旧的利益、旧的体制就可以去改变自己,同时新的利益也可以消化因为改变老的利益而带来的成本。

供给侧改革中的去产能,就是重庆这个方案里提到的,“用2-3年时间基本消除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生产不安全、长期亏损的企业”,这些叫做“重复过剩产能”的东东,是我们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就得逐渐放弃或者盘活,这就需要兼并重组作为重要手段。

当然,盘活存量是一方面,重视增量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重庆在这一块,也未雨绸缪,早作打算,立足本地、着眼全球,把推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这一块的产值数据,已达1660亿元,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30%,这妥妥地就体现了攻略一:以市场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

总的来讲,从供给侧发力,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方法、市场化的手段,矫正供需结构错位和要素配置扭曲,促进供需新平衡。重庆被习总书记看好,从具体方案来看,所订立的改革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日程紧迫,任务繁重,所以,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就得靶向引导、精准施策,既盘活存量更重视增量,要讲效果,不要将精力过多用在通行证申办,而是要搅活市场一池春水,不要将精力过多用在中场盘带,而要将球打进球门,不要将精力过多用在病树前咏叹,要看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风起扬帆正当时,凝心聚力开新篇!

 

作者:兰朝永

近日,凯迪网络数据研究中心课题组作为独立第三方机构,发布《“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各省(市、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对外开放程度及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报告》通过指标体系测算发现,2014年,重庆对外开放发展指数总得分14 .28分,总体表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市、区)中位居首位。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从制度安排,到具体路径实践,已经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在“四个全面”战略下的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成为热度不减的高频词汇,也指引全国各地对接落实。而重庆在落实这方面,其实早已主动接驳国家战略,下好发展“先手棋”。

“一带一路”蓄力发展。在合作共赢的旗帜下,“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拓展外开放新通道,也是中国着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备受各国关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正沿着世界资本、技术西开放的大潮流,而渝新欧国际铁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通道,随着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东边的重庆和西边杜伊斯堡集散中心的作用愈发凸显,“渝新欧”影响力扩大,货源来源也更广,以此推动重庆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集群。

长江经济带动力引擎。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区域治理的战略版图,不仅覆盖范围广、涉及人口多,而且还要先行先试探索绿色、生态发展典范,让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绽放出“黄金效应”。重庆打造以铁、水、空三大枢纽三大口岸和三个保税区为载体的大平台,深耕长江经济带,联动流域各大开发区(园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体系,同频共振联动发展,让大开放、大开发的动力引擎更强劲。

西部大开发活力刷新。中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后劲的战略腹地。随着全面改革开放的推深入推进,走过16个年头的发展历程,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重庆发展基础条件好,生产要素齐备,近年来在少说多干深入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取得了可喜成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重庆更应肩负起中西部地区发展排头兵的角色与担当,刷新发展活力。

重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络点上,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同时,两江新区国家线新区、保税港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政策优势,这些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是重庆保持发展定力的信心和底气所在,需要在发展的实践中体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主动接驳国家战略,重庆发展就有了“压舱石”。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将河北建设成“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为落实国家规划,河北在广泛吸纳社会建议的基础上,反复推敲、数易其稿后,‘三区一基地’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在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需由国家审批,正在按程序报批,其他三个规划已正式印发实施,这标志着河北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3月1日《 新华网》)

《河北省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规划》中明确,当前河北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时期,河北将通过“与京津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弥补发展短板”等措施,来推动河北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规划,到2020年,河北省的城镇化率要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应基本形成。而到2030年,河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则要达到70%。河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未来无疑是灿烂的,因为它有着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背景下的“大视野”,其落脚点则是“大民生”,最终是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获得感,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目前,全省建成了12个国家级园林城,73个省级园林城,省级以上园林城数超过了县城总数的60%。新型城镇化的显著特征,就是生态文明。我省各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结合山、水、林、湖的整治修复,不断改善县城生态空间和环境,让县城充分融入自然中。如此新型城镇化,才是老百姓所喜欢的。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因此,管理要人性化,一定要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不仅要考虑人的物质需求,还要考虑人的精神需求,不仅要考虑现实需要,而且要考虑未来需要,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给人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使城市真正成为关心人、陶冶人的幸福家园。同时,城市管理还要标准化、精神化和互联网化,其目的就是让人生活在城市中觉得很舒服。其实,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体现在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城镇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城市病”,环境问题可能变得异常突出,再加上特色不鲜明,公共服务存在短板等,而新型城市镇化则是始终贯彻“以人文本”的建设理念,积极发挥“新市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大视野”和“大民生”中打造出河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王军荣)

治国理政十大关键词 2016-03-03 15:46

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代表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劳动者和接班人。今天,实现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根本转变,既是我们心中的中国教育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事业,要惠及全体人民,要让每一个人都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培养和关怀。教育是全民的事业,中国教育梦的实现,要靠大家一起努力奋斗。

——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记者 张烁)

五位一体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五个方向性的战略,既相对独立又统一互动,它们都是为了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 “五位一体”的新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提出的新部署。在我看来,这是中央的一个战略性决策,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我所在的奉贤,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更有不少新举措——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绿色廊道……这关系到我们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更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党委书记孙跃明 (记者 曹玲娟)

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国家战略,肩负着支撑一极、示范带动环渤海区域振兴发展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先行先试、破冰攻坚的改革重任。

要完成这些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抓发展机遇,推进改革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记者 彭波 靳博)

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各阶层都有些许信仰缺失的现象,很多人变得浮躁、急功近利,没有小德也没有大德。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令人为之一振。通过近年来的践行,24字的核心价值观已融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深入到了各族人民的心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被全国各族人民遵循和弘扬。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权贞子(记者 苏艺)

命运共同体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突出的全球性问题,各国人民需要加强友好交流,携手合作,同舟共济。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金融、难民、气候变化等现实问题上的相互依存正不断加深,“命运共同体”基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出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积极、主动的一面。

无论是“一带一路”、乌镇互联网大会还是气候变化的议题,从国与国之间到一个区域再到全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能够发挥作用。对内,将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风向标;对外,则成为站在最高点、覆盖最大范围、争取最大共识的一面旗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记者 周飞亚)

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的讲话

新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切合当前发展的实际,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

践行新发展理念,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惠州要扬绿色之长,补创新之短。落实低碳生态规划,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以人才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力争2020年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当前,要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发展惠民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记者 李刚)

新常态

从历史长过程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中高速”“结构调整优化”和“创新驱动”是经济新常态的三个关键词,新常态将是中国经济换挡升级的更高水平发展阶段。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的领头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代表来说,如果在未来能够对接一个时间尽可能长久的中高速增长平台,成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那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一定能够把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实现全面小康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中央推进供给侧改革,正是在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新阶段,以攻坚克难的深化改革为核心内涵,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动力机制和体系转型的现代化取向的系统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记者 吴秋余)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宏观上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要素,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扩大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市场需求。这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作出的应对,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我国经济的向好发展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企业应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通过精益生产降低成本,从而提供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家应该抓住机遇,坚持创新,满足市场需求。要着力引领市场需求,每个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都会有作为。

——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集团航宇公司董事长马永胜(记者 程远州)

一带一路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要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一带一路”建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十三五”期间,新疆、兵团要进一步加大重大、特色项目的推进,以项目带动服务与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项目技术支撑。开展跨学科、跨地域、跨文化的协同创新实践,加大教育文化的交流,扩大留学生规模,推进与周边国家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积极连接沿线国家,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为构筑亚欧和世界发展共同体携手同行。

——全国人大代表、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何慧星(记者 杨远帆)

获得感

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福建宁德赤溪村,30年间从就地扶贫,到造福工程搬迁扶贫,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实现了改天换地的历史性巨变。

精准扶贫的赤溪成效,也是每一个脱贫村庄的缩影。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既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又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既要着力当下,彻底摆脱物质贫困,又要立足长远,“扶志”更“扶智”。随着各项扶贫举措发挥效益,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必将进一步增强。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党支部书记林和星(记者 钟自炜)

让中国发展更具活力

——国际人士高度评价中共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外国专家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这些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指导性和可鉴性,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结合具体国情

指导未来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含鲜明时代特征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为中国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高级研究员彼得罗夫斯基表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治国理政新思想,是中国在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总结提炼而成的,对中国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例,中国仍有数千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构成了经济管理学上的‘短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有利于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进而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彼得罗夫斯基说。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西蒙表示,中国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其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非常及时,它能推动中国经济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法国尼斯欧洲研究所学者乔治·佐戈普鲁斯表示,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治国理政新方略和社会经济发展新坐标,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埃及《金字塔报》中国事务资深记者萨米·凯姆哈维认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为中国在国内、国际新形势下的发展确立了新的战略方向,因此“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意义都不可低估”。

在凯姆哈维看来,从中国国内角度来说,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原有的依靠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在促进经济增长上日益乏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首要的工作就是在发展思路上有所突破,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是顺应了这样的时代潮流,显示出中国领导人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从国际层面来说,这是中国影响力的一部分,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的“软实力”。“世界期待并且能够从中国治国理政新方略中寻找到共同发展的重要机遇。”

彰显战略思维

助力全球治理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关注。“这不仅对中国治理非常重要,对全球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学院国际政治经济高级分析师米格尔·奥特罗·伊格莱西亚斯表示。

创新位居五大发展理念首位,是历史进步的动力和时代发展的关键。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足见创新理念对发展的重要性。

佐戈普鲁斯表示,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之中,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更需要智慧。用创新开创一条稳健且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人类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无不与创新密切相关。沿着这个路径发展下去,中国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创新型大国。”

西蒙表示,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遇到不少困难,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因此需要依靠创新挖掘新的增长潜力,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经济不仅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还可以提升全社会人口素质。中国劳动力收入正在逐年上升,但人口已经向老龄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可以有效化解新形势下的不利因素。

巴西经济学家、中国问题专家罗尼·林斯经常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理念让他印象十分深刻。他认为,只有不断推动创新,推动优势产业发展,中国才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创造经济奇迹。

佐戈普鲁斯认为,创新不仅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有着重大提升价值,也会引导中国社会形成一种创新创业的新风尚。中国一些企业已经在创新的路上迈开了脚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努力提升自主品牌价值,在全球舞台上逐步展现出中国的创新实力和潜力,让世界刮目相看。

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西蒙表示,中国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中国要成功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就一定要依靠高科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自然环境已经不再能承受传统产业的污染,绿色经济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联合国制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指导思想。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胡逸山表示,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仍有待加强。中国强调绿色发展,就是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这将为中国和世界作出贡献。

伊格莱西亚斯说,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政府下了很大决心,推出了强力措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2015年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严环保法”,“我相信,中国百姓期待的蓝天将不再遥远”。

五大发展理念关系中国发展全局,是战略思维在发展问题上的充分彰显。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洛马诺夫说,从五大发展理念中可以看出,中国将努力为海外市场带来新产品,同时保证国民福利,用内需支持经济发展。中国新的治国理政方略,创造性地继承经验和理论,将让中国发展更具活力、更有潜力。

(本报莫斯科、纽约、布鲁塞尔、开罗、里约热内卢、曼谷3月2日电 记者陈效卫、曲颂、李秉新、任彦、许立群、王云松、王海林、俞懿春)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03日 03 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