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5月17日报道,身陷性丑闻的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现在依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总裁,但他很可能被迫辞职,谁将接替他的职位成为新兴国家和传统欧洲国家对决的焦点。
法国财长克里斯汀・拉嘉德(Christine Lagarde)本来是这一职位的最有力竞争者,但她现在正面临着腐败调查。前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Peer Steinbrück)曾帮助德国巩固预算,但他脾气太暴躁。此外,带领土耳其成功度过2001年财政危机的前财长凯末尔・德尔维什(Kemal Dervis)、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以及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埃利安(Mohamed El-Erian),都是有力竞争人选。
卡恩的继任者名单很长,这也暗示对该职位的竞争过程将充满了争论和冲突,非欧洲候选者也将在这场争夺中表现出强势。传统上,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一直占据着IMF总裁职位,美国人担任世界银行行长。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平衡发生改变,来自欧洲之外的新兴经济体开始要求更大的话语权,他们希望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影响力。
中国方面表示,选择IMF总裁过程应该公平、透明,根据能力大小来决定。印度、墨西哥以及南非也都提出自己的候选人。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坚持称,现在还不是欧洲人走开的时候。她说:“我们知道现在正处于过渡期,新兴市场有权竞争IMF和世界银行的领导职位。但是当前欧洲的形势建议我们,欧洲候选人最合适。”
按照程序,IMF总裁需要24名常务董事选择决定。但实际上,大多数董事都代表着本国政府,他们之间的权力平衡反映出西方国家的支配地位。在所有常务董事中,欧洲占九席、美国占四席。IMF拥有9000亿美元(约合5.9万亿元人民币)庞大资金可供调度,其总裁在如何分配这些资金上有很大影响力。(李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