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国际滚动新闻 > 正文
卡恩案掀法美司法口水战 法国视戴镣铐“游街”为侮辱
www.fjnet.cn 2011-05-19 13:53   来源:环球时报    我来说两句

“隐私权”VS“窥私癖”

在许多法国人看来,这次对于卡恩案的争论成了法美司法制度之争。法国BFM新闻台和24新闻台请司法专家解释两国的司法差异:美国是要被起诉者证明自己无罪,而法国是公诉方证明被起诉者有罪。BFM电视台评论道,美国体制更偏向于起诉者,导致美国官司极多,不小心就会陷入司法陷阱,在男女关系方面更是如此。法国电视二台称,美国的司法体系不利于“无罪推定”原则,这本应是公正法制的关键。

英国《经济学家》17日称,法国公民法第九条内容中所写的“人人都有隐私权”,但这一条文设置的历史其实并不久远,只是在上世纪70年代才有的,而它却成为法国政客们最好的“保护伞”。尤其是在法国总统萨科齐上台之后,媒体无端披露政客们的私生活将可能被依法处以30万欧元的罚款,这自然让法国媒体掂量一下“值不值得”冒险,很多时候法国的记者们只能耸耸肩算了。

法国资深媒体人卡萝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法美司法体系间的差异不是一点点。美国已经达到滥用诉讼的地步,索赔等可以达到天文数字,这是一种恶性的体制。卡恩案就是最佳例子。另外,美国动不动用陪审团制度,降低专业法官的作用,夸大律师口头辩护的作用,常常是逞口舌之利就可以赢得官司,公正性就会大打折扣。看看美国每年误判诉讼的比例就知道了。

英国《每日电讯报》说,法国看到一个大人物戴手铐的震惊程度明显比看到一名非洲移民女服务员被遭受性骚扰高得多。这就是美法之间的差异。从法国的法律角度讲,法国人对卡恩在纽约遭受警察和法院不光彩的对待感到愤怒或许有一些合法的理由。但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基本前提除了关系生死存亡的安全问题外,任何事情都不能逃避公众的视线。事实上,法律规定的公民的知情权是自由、平等社会的基本特点之一。美国媒体也称,卡恩并没有被特别单独挑出来,美国对待他的方式和对待任何一个刑事案件中的嫌犯一样。英国《卫报》还讽刺称,“在法国资深男性政客中,有几个不是调情者、骗情者和连环引诱者?法国依然保持十八世纪的贵族道德标准”。

法国社会历史学家巴歇莱认为,法国人认为个人隐私不可侵犯,只要不危害公共利益就成。法国人将公共生活与私生活分得很清楚,不像英美这类新教国家,对个人的所谓道德看得很重。因此,密特朗总统有情人、有私生女并不影响民意。而克林顿稍微出格就连总统也可能当不成。法国人可以更加容忍“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实际上,法国对美英一直热衷曝光隐私非常反感,当年戴安娜去世时,有法国媒体就指责称,戴安娜实际上是死于英国人的“窥私癖”下,英美文化对名人私生活的特别关注反映了英美民众的变态心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狗仔队,那么多报道人们隐私的报刊。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