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军委为什么要组建东北边防军?
东北边防军某部进行宣誓,誓死保卫祖国安全。
1950年夏,中共中央领导人冷静地分析了美国武装侵略朝鲜的新形势,认为朝鲜战局已趋复杂化,美国侵略者很可能继续扩大战争,甚至攻击中国东北地区。为了保卫中国东北边防,不能不采取防范措施,预作准备,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受毛泽东主席的委托,于7月7日和10日,两次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以及林彪、肖华、肖劲光、刘亚楼、杨立三、李涛、许光达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中央军委根据两次会议的讨论,于13日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确定:
(一)抽调第13兵团(第38军、39军、40军),第42军,炮兵第1师、2师、8师和一定数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战车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这些部队最迟于8月5日前抵达指定地点,完成集结。
(二)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
(三)以15兵团领导机关为基础组成第13兵团领导机关,以邓华为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沛然(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23日,毛泽东批准周恩来、聂荣臻的报告,在粟裕(因病不能到职)、肖劲光(任刚组建的海军司令员,工作离不开)、肖华(总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均不能到职的情况下,东北边防军归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指挥,并统由东北军区供应,李聚奎改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边防军的训练工作由第13兵团统一组织,并先后任命洪学智、韩先楚为第13兵团副司令员,赖传珠离职养病,由邓华兼任兵团政治委员。
8月上旬,第38军和第39军由河南、第40军由广东进至东北边境地区,完成集结任务。之后,军委又调第50军及部分高炮部队、工兵部队编入边防军。至此,边防军各部已全部到达指定位置。2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有各总部和各军兵种主要领导参加的东北边防军准备工作会议,决定加速特种兵建设,增编飞行团、战车旅、高炮团及队属炮兵,强调边防军要加紧训练,务必在9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待命出动。
31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东北边防军建设计划会议,决定东北边防军以11个军(36个师)60万人作三线配置:以第13兵团(含第42军)为第一线,第9兵团为第二线,第19兵团为第三线。并预定第一线部队出动后,第二线部队北上至第一线部队原驻地,第三线部队移至第二线部队原驻地,边继续训练,边准备参战。
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在东北边境地区预先集结部队,是战略上的明智之举,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争取了军事上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