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日经济问题致政治混乱 外交成“出气口”
www.fjnet.cn 2012-08-27 16:31 霍建岗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我来说两句
外交成为闭塞感的突破口 政治家在国内事务上威信扫地,在外交上表现得强硬、表现得“爱国”,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其在国内问题上的失分。 社会心理学中有“利己主义归因偏差”说,简单讲,就是对自己的成功往往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比如能力等等,而失败往往归咎于外界原因或者他人。这种归因偏差,不仅存在于个人,也存在于社会群体之中。因此,当国内社会矛盾难以缓和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将矛盾外化的可能。美国政治家就很善于操纵这种“归因偏差”,将美国失业率的增加归咎于中国便宜产品与人民币汇率。这就是国内矛盾向外释放的一种过程,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民众基于“利己主义归因偏差”,往往相信政治家的这种说辞。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土壤,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中国威胁论”的发源地,而近几年日本鼓吹的“中国海上威胁论”也在国内获得多数人的支持。国内矛盾向外释放,主要表现在: 首先,宣扬民族优越性,鼓吹民族主义。民族主义,说简单了就是自己一切都好,别人一切都不好。在经济低迷期表现为自卑心理的民族主义,其特征就是强调日本的文化优越性。2006年成为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就是一个日本文化优越论者,同年藤原正彦撰写的《国家的品格》将日本的武士道等传统文化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半年内狂销200万册,在自卑心理盛行的时候,就是通过重拾传统来重塑自尊,这种重塑的过程就是民族主义发展的过程。 其次,外交上强调独赢而非双赢。在民族主义的背景下,主张强硬的势力占据了话语权,任何理性的互惠、双赢都被视为出卖国家利益。因此在钓鱼岛问题上极端强硬的石原慎太郎不仅四次当选东京都知事,在宣布“购岛”后还获得了十几亿日元的捐款。前原诚司曾在南千岛群岛、钓鱼岛问题上对俄、对华强硬,使其人气蹿高,一直位居“最适任首相”民调前列。有这种先例,就会有更多的人去仿效。 其三,渲染威胁。日本的军事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其海军更以技术高端闻名。但近几年,日本媒体与政治家们却自我贬损,渲染中国军力增长,鼓吹中国进入西太平洋是“扩大势力范围”,不仅媒体如此,日本高官也常常在阅兵仪式等场合暗示“中国威胁”。当民众感受到外在“威胁”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就会转移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对当政者而言,就能减轻国内压力。(霍建岗)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5]中国外交直面世界变局 在国际舞台作用日益凸显
- [ 08-25]日首相亲笔信遭韩国退回 召见韩大使强烈抗议
- [ 08-24]日深陷领土困局 或因其未反省二战“强盗逻辑”
- [ 08-23]分析称美国霸权战争下一站或在亚太
- [ 08-23]日本四面树敌 专家建议其多做有益双边关系之事
- [ 08-16]全球海洋岛屿争端面面观
- [ 08-14]页岩气将改变美国外交政策 或摆脱依赖中东石油
- [ 08-13]韩称李明博登日韩争议岛屿不会改变对日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