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环球要闻 > 正文

德国经济受欧债危机影响渐大 但尚无衰退风险

www.fjnet.cn 2012-12-20 12:12  魏爱苗 来源:经济日报 我来说两句

欧洲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欧元区已经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负增长,陷入衰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将再度缩水,幅度可能达到0.5%。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今年的经济运行出现了前高后低的现象。今年第一季度德国经济环比增长0.5%,第二季度环比增长0.3%,第三季度环比增长0.2%。第四季度“最好的前景是零增长”,很可能负增长。尽管如此,德国全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仍将达到0.8%。这说明再强大的经济体最终也难以摆脱外部环境的影响。欧债危机对德国经济的影响是渐进的,而且愈来愈大。

从第三季度经济运行看,虽然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工业明显受到全球经济放缓和欧债危机的拖累,但并未完全失去活力。第三季度德国商品和劳务出口比上一季度增加1.4%,进口增加1%。私人消费环比增加0.3%,公共消费增长0.4%。从投资的角度看,除了医药和建筑行业的投资还在增长之外,其他行业的投资基本都处于“停滞和下滑的局面”。

德国建筑业的投资第三季度环比增加了1.5%。建筑业增加投资得益于住宅市场供需两旺。医药行业的增长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将提高人均寿命作为医学的主要目的,使医学在德国的发展中始终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二是居民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或许这与德国退休制度的改革不无关系。德国的退休制度正由过去的65周岁向67周岁过渡。

除了上述两个行业的投资有所增加之外,其他行业的投资基本处于停滞或倒退的状态。这在机械制造和汽车行业表现得比较明显。企业的出口和国外的订货都呈“明显的下行趋势”,对德国经济产生了遏制作用。但由于消费的增长弥补了投资的不足,德国经济在欧盟和欧元区内依然是一个亮点,有专家认为,德国经济尚没有衰退的风险。

分析认为,即使今年第四季度德国经济环比出现负增长,那至多也就是表明经济已经抵达“景气的低谷”。德国财政部预计,从明年初开始,德国经济将逐步走出低谷并开始上行。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德国出口的两大市场美国和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好转迹象。一旦美国和中国经济回暖,德国出口的长项装备制造业必将迎来一个喜人的春天。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德国装备制造业(包括机械设备、仪器和车辆)的投资始终处于下滑的局面。今年第三季度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又比上一季度减少2%,究其缘由主要是新订单连续16个月萎缩,海外订单的降幅几乎达到2009年4月以来的最高峰,这是德国经济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德国工业经济规模巨大,无论怎样调整,有限且已经基本饱和的国内市场都无法容纳和消耗这一庞大的生产力。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怎样扩大内需,发展空间都是有限的,这也是德国为什么心甘情愿掏钱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可以说,德国内需的扩大无法代替出口,特别是机械设备更需要仰仗国外市场。

鉴于短期内欧洲不可能摆脱债务危机,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又十分有限,因此德国2013年的经济增幅也不会太大。德国联邦政府的智囊机构五贤人委员会认为,明年经济增长率可达0.8%。德国政府预测,增长率为1%。专家们普遍认为,“要想达到2%以上的高增长率,至少要等到2014年”。

虽然属于低速增长,但从宏观上看,德国经济运行仍有几大亮点。

首先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今年1月至10月,联邦和各州政府的税收累计已达4410亿欧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4%。官方估计,到今年年底,德国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将首次突破6000亿欧元大关。财政部长朔伊布勒称,2014年德国“将不会再有结构性赤字”。这意味着德国有可能比预定的2016年提前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

其次是就业形势良好。目前就业人口达4100多万,为德国统一以来的最高点。登记注册的失业人口10月份降至275.3万,失业率为6.8%,创两德统一以来的最低点。

第三是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各行业今年工资的增幅皆在3%至6%之间。

2012年,德国普通民众是良好就业形势和工资大幅增长的直接受益者。据统计,在今年的税收收入中,工资税的增幅为6.7%,而营业税的增幅仅为3.7%。工资增加和就业人口增多也提高了居民的购买力,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德国有关机构预计,今年的圣诞市场销售额有可能突破800亿欧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平均每个家庭在圣诞节期间的开支将达到485欧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魏爱苗)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