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爆炸案记者手记:拿什么来面对“恐怖”?
www.fjnet.cn 2013-04-17 15:56 孙浩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在波士顿体育盛事的重重安保中发生致命爆炸,再次凸显恐怖威胁和安全防卫之间“矛与盾”的复杂关系。美国国土面积大,境内外人员往来多,安保工作再强也有“挂一漏万”之时,而这“万一”对任何受害者家庭都是百分百的重创。“9·11”袭击已过去十多年,美国民众逐渐恢复的脆弱心理如今又遭遇一击,他们对美国本土自我防范能力可能产生新的怀疑。如何加强国土安全,将成为美国社会下阶段的关注重点和反思课题。 波士顿事发后,全球媒体迅速聚焦。有网友质疑,为何美国的伤亡事件总比别处的悲剧更吸引眼球?其实,这既映射现实的一面——美国大国地位及美国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同时也促人反思——新闻纵有冷有热,但生命的价值不会改变,正能量价值恒在,而人性本身不正是在不断反思中升华? 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凸显人性之美的感人瞬间比比皆是。在事发现场,一位“帽子哥”在爆炸后第一时间逆着人流冲向现场救人;有人立即撕开衣服做成临时绷带;有参赛选手在跑完马拉松全程后仍坚持到附近医院献血;有一批医科专业学生听闻噩耗后迅速赶往医院支援;也有当地人打开家门迎进受到惊吓的人们。 在爆炸案中受伤的中国留学生周丹龄在接受手术前,虽不能说话却执意写下纸条,急切呼吁一定要找到在爆炸案中失踪的朋友,并一连写下三个惊叹号!情之切尽在不言中。 眼下在中国最牵动人们心弦的,可能是一名中国同胞在爆炸案中不幸遇难的消息。遇难者家属暂时不愿其姓名被公开,尊重家属意愿,或许正是眼下人们能够给予逝者的一份尊重。大洋两岸,从微博到心间,一支支小蜡烛已然为逝者燃起。 这份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情怀,也是鼓舞人们面对恐怖仍不失希望的强大武器。(记者 孙浩)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04-17]漳州:市民赴美游未受波士顿爆炸影响
- [ 04-17]波士顿爆炸案可疑人影照片在Twitter受热议
- [ 04-17]驻美领馆:波士顿爆炸案受伤中国女生病情稳定
- [ 04-17]评论:波士顿爆炸案为全球反恐合作敲响警钟
- [ 04-17]专家谈波士顿爆炸案可能凶手 称美国还是大意了
- [ 04-17]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受伤中国女留学生脱离危险
- [ 04-17]一名中国公民在波士顿爆炸案中不幸遇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