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新华网华盛顿4月17日电 美国媒体17日报道说,波士顿爆炸案调查工作取得一定进展,调查人员锁定了一名可能的犯罪嫌疑人,但联邦调查局等执法部门均否认已拘捕任何涉案人员。

多家美国媒体当天中午分别援引来自执法机构的消息源说,针对波士顿爆炸案的调查工作已出现重要进展,调查人员已通过图片和视频锁定了一名可能制造波士顿爆炸案的犯罪嫌疑人。

不过,对于部分媒体关于嫌疑人已遭拘捕的报道,联邦调查局发表声明予以澄清,并指出目前还没有拘捕任何与波士顿爆炸案有关的人员。

联邦调查局女发言人凯瑟琳·古洛塔随后宣布,调查人员原定美国东部时间当天下午5时在波士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要推迟,但具体时间未定。

波士顿警方等执法部门此前呼吁公众提供视频、图片等资料协助破案,并搜集到了大量事发地附近商家的监控录像、各电视台报道马拉松赛事的录像以及参赛选手和观众手机拍摄的现场影像。

美国东北部地区大都会波士顿15日下午在举行马拉松赛事期间发生爆炸案,比赛终点线附近接连两起爆炸造成三人死亡、逾170人受伤。遇难者中有一名中国公民,另有一名中国留学生受伤。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表示,联邦调查局按照“恐怖主义行径”处理和追查波士顿爆炸案。

美国社会和媒体正对波士顿爆炸案及其调查工作的进展予以高度关注。但由于案情复杂且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之中,执法部门对幕后凶手及其犯案动机尚无定论。

图片说明:被锁定嫌疑犯出现在爆炸案附近的Lord & Taylor的百货公司。(图片来自谷歌地图)

图片说明:被锁定嫌疑犯出现在爆炸案附近的Lord & Taylor的百货公司。(图片来自谷歌地图)

人民网旧金山4月17日电 路透社报道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调查人员已经从爆炸案发生前的一段监控录像中确定了一位犯罪嫌疑人。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导,波士顿警方已确认一名肤色黝黑的独行男性。该男子出现在爆炸案附近的一家名为 Lord &Taylor的百货公司。

据报道,一位知情人士说,预计今日(美国时间17日)晚些时候,官方将发布消息,这将是调查以来首次对重大进展公开披露。据悉,爆炸案调查者从数万个证据中梳理出线索。

据悉,附近百货公司的监控录像以及当地电视台的录像帮助警方快速锁定凶手。

4月17日,美国驻华沈阳领事馆降半旗向波士顿爆炸案遇难者致哀。中新社发 于海洋 摄

在波士顿马拉松赛爆发恐怖袭击后,奥巴马签署公告,下令白宫和全美所有公共建筑、所有军事驻地和海军基地、所有联邦海军舰艇等降半旗,直至4月20日日落;美国所有驻外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和包括军事设施及海军舰艇及其驻地在内的所有国外设施,在同一时期内降半旗致哀。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 贾天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1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证实,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事件中有一名中国留学生不幸遇难、一名中国留学生严重受伤。

华春莹表示,中国领导人和政府对在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爆炸事件中一名中国留学生不幸遇难、一名中国留学生严重受伤十分关心,中国外交部及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多方开展工作,已同遇难者家属取得联系,中方有关部门将继续全力协助有关方面做好相关事宜。

华春莹介绍,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负责人已在波士顿医院方面协助下探望了伤者。伤者目前伤情较重,但病情稳定,无生命危险。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将为医院全力救治提供协助。(完)

发生爆炸案的美国东北部大都会波士顿16日在市区加强安保措施,投入大量警力维护秩序,跟踪爆炸案各类线索。眼下,警方已找到爆炸装置的各种部件,基本还原了现场情景,但尚未逮捕任何嫌疑人。

在发生爆炸的波士顿繁华区域巴克贝,大量警察和全副武装的士兵从早晨开始即四处设置路障,检查进出此地办公楼停车场的车辆,空中有直升机盘旋,组成立体的保安态势。

尽管巴克贝的写字楼16日大多照常开放办公,但这里原本熙熙攘攘的各类餐厅、酒吧却都选择关门歇业,让原本繁华热闹的街道变得异常安静。在发生爆炸事件的博伊尔斯顿街,事发现场附近的两条街道仍被警方彻底封锁,禁止任何闲杂人等进入。

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波士顿警方负责人爱德华·戴维斯说,巴克贝的罪案现场是波士顿警局历史上“最复杂”的一个,在当天,警方确定的犯罪现场的范围由前一晚的15个街区缩小到12个。戴维斯说,随着调查的深入,犯罪现场还可能继续缩小范围,但他认为,这一现场仍将被封锁至少两天。

不间断的调查工作在16日取得一定进展。警方在爆炸现场发现了电路板等爆炸装置的部件。当地媒体援引警方消息说,两个爆炸装置都装在高压锅内,放在黑色手提袋里,被人放置在爆炸现场。两个爆炸装置的爆炸时间相差12秒。

针对爆炸案的调查工作眼下由联邦调查局牵头,当地警方与多个联邦执法机构参与。执法人员仍在询问相关证人,搜集各类信息,但尚未锁定犯罪嫌疑人。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联邦调查局波士顿分局负责人理查德·德洛里耶说,调查人员在多个地点询问了多名证人,他要求公众继续向执法机关提供各类线索,以协助调查。

当地时间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终点线附近发生至少两起爆炸,目前造成至少2人死亡,近百人受伤。美国情报部门对美联社表示,在爆炸现场又发现至少2个爆炸物,目前已被成功拆除。对于这起爆炸的性质,美国警方正在加紧调查中。图为在爆炸中受伤的人。

中新网4月17日电 据外媒报道,波士顿田径协会执行总裁托马斯·格里尔克16日表示,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决赛发生爆炸,不会影响明年(2014年)的比赛举行。

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国际赛期间,终点线附近发生爆炸,已有3人因此死亡,另有183人受伤,其中23人情况危急。

格里尔克在16日召开的特别记者招待会上的话表示:“我们打算延续这个传统,2014年举办第118届波士顿马拉松赛。”

在回答调查进程的问题时,格里尔克说,目前马拉松赛主办方正与国家、联邦和地区执法机构合作,这些机构曾调查过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大楼双子大厦爆炸事件。但他拒绝提供任何进一步的信息。

波士顿马拉松赛创立于1897年,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马拉松比赛,也是世界最著名的五大马拉松比赛之一,每年四月的第三个周一举行。

这并非热播美剧《国土安全》中恐怖袭击的拍摄现场,而是活生生现实。当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现场15日下午接连发生爆炸后,无论浓烟中四散奔逃的亲历者,还是电视机前一遍遍重复观看现场视频的观众,不少美国人心头那根与“恐怖”二字相连的弦又被触动了。

事发以来,美国各大报刊、电视、网络媒体纷纷滚动报道,“恐怖袭击”一词频现其中。媒体先于警方对事件定性,折射出后“9·11”时代美国社会某种“惊弓之鸟”的心理。

“恐怖”二字对美国人有何复杂意味?从奥巴马政府的反应就可窥见一二。奥巴马总统在事发后的两次全国电视讲话中,一方面碍于调查工作尚未结束而不能立即将波士顿爆炸定义为“恐怖袭击”,另一方面又唯恐被责以行动不力而必须突出“恐怖”字眼,只好谨慎又拗口地强调“正按‘恐怖主义行径’处理”爆炸案。

自近12年前“恐怖航班”重创原本自信满满的美国社会以来,美国人似乎一直陷在“又累又恐”的两难境地。

一方面,以反恐之名发起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似乎形成某种“越反越恐”的怪圈,并给美国社会制造了从退伍军人安置到对穆斯林的“隐形歧视”等一连串难以治愈的“偏头痛”。在去年一起造成7人死亡的枪击案中,人们怀疑遇害的锡克教徒就是因被极端分子误认为穆斯林而不幸“躺枪”,这一事件很可能只是美国社会这一深层矛盾的缩影。

另一方面,对恐怖主义的集体记忆依然深植美国社会,人们抱怨虽多,却不敢掉以轻心。今年3月初,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宣布从4月下旬起将允许飞机乘客随身携带部分类型的小刀。这是“9·11”以来美方首次放宽安检要求,结果舆论哗然,斥之为置公众安全于不顾。


在波士顿体育盛事的重重安保中发生致命爆炸,再次凸显恐怖威胁和安全防卫之间“矛与盾”的复杂关系。美国国土面积大,境内外人员往来多,安保工作再强也有“挂一漏万”之时,而这“万一”对任何受害者家庭都是百分百的重创。“9·11”袭击已过去十多年,美国民众逐渐恢复的脆弱心理如今又遭遇一击,他们对美国本土自我防范能力可能产生新的怀疑。如何加强国土安全,将成为美国社会下阶段的关注重点和反思课题。

波士顿事发后,全球媒体迅速聚焦。有网友质疑,为何美国的伤亡事件总比别处的悲剧更吸引眼球?其实,这既映射现实的一面——美国大国地位及美国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同时也促人反思——新闻纵有冷有热,但生命的价值不会改变,正能量价值恒在,而人性本身不正是在不断反思中升华?

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凸显人性之美的感人瞬间比比皆是。在事发现场,一位“帽子哥”在爆炸后第一时间逆着人流冲向现场救人;有人立即撕开衣服做成临时绷带;有参赛选手在跑完马拉松全程后仍坚持到附近医院献血;有一批医科专业学生听闻噩耗后迅速赶往医院支援;也有当地人打开家门迎进受到惊吓的人们。

在爆炸案中受伤的中国留学生周丹龄在接受手术前,虽不能说话却执意写下纸条,急切呼吁一定要找到在爆炸案中失踪的朋友,并一连写下三个惊叹号!情之切尽在不言中。

眼下在中国最牵动人们心弦的,可能是一名中国同胞在爆炸案中不幸遇难的消息。遇难者家属暂时不愿其姓名被公开,尊重家属意愿,或许正是眼下人们能够给予逝者的一份尊重。大洋两岸,从微博到心间,一支支小蜡烛已然为逝者燃起。

这份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情怀,也是鼓舞人们面对恐怖仍不失希望的强大武器。(记者 孙浩)

目击者丹·兰帕里奥拍摄的照片中,案发现场建筑屋顶的可疑人物成为Twitter热议话题。 图片来自网络

目击者丹·兰帕里奥拍摄的照片中,案发现场建筑屋顶的可疑人物成为Twitter热议话题。图片来自网络

人民网纽约4月16日电 (记者 徐澍)波士顿爆炸案发生时现场有大量目击者和各种民众自己拍摄的影像资料,在警方展开调查的同时,民众在网上也开始对一些可能的线索进行讨论。在社交网站Twitter、Instagram以及Facebook上已经出现各种有关嫌疑人的分析和猜测,其中一张照片拍下了爆炸发生时在马拉松赛终点线附近建筑屋顶上行走的人影,受到了最多关注。照片拍摄者是一位目击爆炸发生的大学生丹·兰帕里奥(Dan Lampariello),他对媒体表示自己当时正沿着赛道进行拍摄,而恰好拍到了爆炸发生时的情景,这张图片中可以看到拥挤的人群,爆炸发生时产生的烟雾,当然还有非常可疑的“屋顶上的人”。

丹在本周一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我正在距离终点二百英尺左右的地方,我的阿姨参加了这场比赛。我们在为她加油。在一开始我以为是烟花,但是马上第二次爆炸让我们意识到有什么可怕的事发生了。”目前在Twitter网站上有关丹所拍摄的屋顶上的可疑人影的讨论已经被转发了几千次。

美国当地时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终点线附近发生连环爆炸,至少造成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爆炸发生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通过当地警方、华文媒体、华侨华人、留学生等各种渠道,多方了解最新信息。总领馆在获知中国万科集团15名队员参与比赛后,立即联络在波士顿现场的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确认无队员伤亡。

16日凌晨2时,总领馆获知一名周姓中国女留学生在爆炸中受伤,第一时间与其国内家人取得联络,告知情况,并协助其母亲办理相关赴美手续探望。同时,钟瑞明副总领事率队连夜驱车前往波士顿,赶至医院看望周姓女生。

总领馆消息称该女生伤势较重,但病情稳定,表现坚强。钟瑞明副总领事向其表达了总领馆的慰问和转达了家人的关切,并要求院方予以全力救治。周姓女生表示将勇敢面对,希望转告家人不必担心。

另据纽约总领馆确认,一名中国公民16日确认在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中不幸遇难。据了解,遇难者家属不愿透露其姓名。另一名中国公民受伤,目前伤情稳定。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表示将为死伤者家属来美处理相关事宜提供一切协助。

(记者 李牧)

东南网-海峡导报4月17日讯 (海峡导报驻台记者吴生林)9·11事件后美国本土首次遭遇袭击!美国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2点50分左右,久负盛名的波士顿马拉松赛终点线附近发生炸弹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震惊世界。

这次爆炸是不是恐怖袭击?是什么人干的?此事件将对美国反恐政策和全球反恐产生怎样的影响?台湾方面在反恐方面将如何反应?

针对这一系列疑问,昨日上午,导报驻台记者在台北分别采访了台湾两位反恐专家:台湾“中央警察大学”恐怖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汪毓玮教授,以及具有反恐实际工作经验的吴荣裕教授。

袭击手段与攻击目标分析:“初步研判可能属恐怖袭击”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美国官方已初步认定波士顿爆炸案属于恐怖袭击,作为反恐专家,您怎么看这次事件?

汪毓玮(以下简称“汪”):从目前报道出来的消息看,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歹徒的手段,即采取的是炸弹袭击;二是攻击的目标,是波士顿马拉松这么大型的赛事现场,因此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无论从攻击手段还是下手目标看,都符合恐怖组织的作案习惯。

当然,这起案件到底是美国国内个人或反政府组织因为怨恨而报复,还是由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策划,各方信息还没完全确定。是否认定为恐怖主义袭击,还要等美国安全部门的后续详细调查才能最终确定,而不是以目前所抓住的嫌疑人的肤色、长相特征来判断与定性。

吴荣裕(以下简称“吴”):国际恐怖袭击有几个特点,一是有组织性的,二是有经过精密策划的,三是具有特定政治目的。马拉松赛是一个稀松平常的赛事,为什么要瞄准这样的地方下手?为什么要针对平民?因此我研判,波士顿事件属恐怖袭击的可能性比较大。我相信美国安全部门会从炸弹上提取指纹信息,不需太久就可以找出凶手和主使者。


是谁干的?歹徒从哪来?“不太可能受美国敌对国家指使”

记:那您认为歹徒从何而来?到底何人干的?

汪:9·11事件以后,美国就宣布说,谁不配合反恐,谁就是美国的敌人。从这个角度看,以及从理性计算代价的层面分析,歹徒不太可能是由美国的某个敌对国家指使。我想强调的是,到目前为止,真的很难说是谁干的。

对恐怖袭击的定性不是那么随便的。据粗略统计,自9·11以后,美国发生了52起与爆炸或袭击的有关事件,只是因为提前破案,及时阻止,而没真正爆发。包括2010年2月,美国一名工程师驾驶一架小型私人飞机撞击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国税局办公大楼,造成2死13伤,也没有定性为恐怖袭击。那次撞击只是这名美国工程师怀着对国税局的刻骨仇恨才发动的自杀性袭击。当然,就因为那件事,美国FBI与美国警察局就恐怖袭击的定义问题发生过争执。

吴:对于恐怖袭击,有的恐怖组织会公开承认,有的就算是做了也不承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国际恐怖组织声称对波士顿袭击负责。自从9·11以后,美国对国际恐怖组织成员的监控是非常严格的,而且建立了诸如指纹档案等反恐情资档案与传递系统,反恐经验非常丰富,国际恐怖组织成员要从境外潜入美国作案是比较难的。那为什么还会发生波士顿爆炸事件?我觉得,歹徒长期潜伏在美国的可能性很高。


从美国与全球反恐看“世界反恐合作今后会更加紧密”

记:此次袭击事件,会对美国的反恐政策甚至是全球反恐产生怎样的影响?

汪:9·11之后,美国把对阿富汗的战争定性为反恐战争,而现在,美国已决定从这里撤军。我觉得,此次波士顿遇袭事件,对美国全球战略应该不至于有大的影响,他们还是会按既定方案从阿富汗撤军;而南亚等地的反恐,美国仍需要中国大陆的支持。但这次事件后,美国国内的反恐措施一定会在短期内迅速强化,会以最快速度查清谁是这次事件的凶手,到底是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干的还是恐怖“孤狼”干的,或者是国内个人泄愤报复?如果最后调查认定是国际恐怖组织策划实施的,那美国在国际反恐方面会不会采取一些软性的政策,尤其是否会改善其与穆斯林国家的关系,这值得观察。

吴:恐怖主义对世界各地都是危害。在美国国内,此次波士顿袭击会引发民众心理惶恐;在国际社会看来,连美国这么强大的国家在经历9·11后还继续成为袭击的目标,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遇袭?因此,今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在美国主导下围绕反恐进行的合作会更加紧密,尤其是在情报方面的合作,包括指纹档案的国际共享、反恐资讯的快速传递等等。


从台湾反恐形势与作为看“即便不会发生,台湾也会提高警戒”

记:台湾的反恐形势如何?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台湾会怎么应对?

汪:虽然很多恐怖主义是因为政治问题引起,但台湾不太可能成为恐怖组织攻击的目标。因为台湾民主和多元宗教文化的发展,让民众可以包容不同意见,即便是激烈的“统独争论”也有发泄管道。举例说,台湾发生百万红衫军倒扁,虽然形势排山倒海,但仍有序进行。而泰国黄衫军运动,最终却发生暴力事件。

吴:台湾虽然发生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也不是不要预防。平时如何搜集情资,如何进行监控预防,万一发生又怎样进行处理,台湾已建立了自己的反恐机制,而且会随着形势不同提高警戒层级。因此,波士顿爆炸事件发生后,在美国主导下,台湾肯定会提高警戒,加强监控,并与美国互相传递分享反恐信息。

美警用直升机在空中巡逻。

  美警用直升机在空中巡逻。

 15日,洛杉矶警方在市区联合火车站警戒。

  15日,洛杉矶警方在市区联合火车站警戒。

美国白宫已将波士顿马拉松赛的爆炸袭击案定性为恐怖袭击,但究竟是谁将恐怖袭击的黑手伸向了这项体育赛事?目前官方还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傅小强在接受广州日报专访时强调,制造这次恐怖袭击案的凶手身份可能是来自中东的基地组织等恐怖分子渗透进入的,也不排除是美国本土的恐怖分子所为。

凶手的身份主要有三种可能。

一、中东的基地组织,或者巴基斯坦塔利班、也门、索马里等国的恐怖分子,渗透到美国本土;

二、基地等势力在美国本土招募的恐怖分子;

三、美国本土的极右势力。

爆炸犹如给美国人当头一棒

广州日报:两次爆炸之间只间隔了几秒钟,从爆炸手段看,您认为最可能的凶手是谁?

傅小强:从目前公布的细节推断,凶手的身份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中东的基地组织,或者巴基斯坦塔利班、也门、索马里等国的恐怖分子,渗透到美国本土;二是基地等势力在美国本土招募的恐怖分子;三是美国本土的极右势力。

广州日报:从这些细节看,是不是团伙作案的可能性更大?

傅小强:团伙作案确实有可能,从爆炸时间衔接上看,有多人配合的可能。但也不排除“独狼”单独作案。因为“独狼”也可以事先放置炸弹,最后通过遥控的方式实施爆炸。

广州日报:医生从受伤者身上取出轴承滚珠。这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常见的简易路边炸弹的通常制作方法,所以有人认为爆炸指向了基地组织?

傅小强:这两次爆炸造成了上百人的伤亡,爆炸规模还是很大的。不过从目前披露的细节看,这两枚炸弹中导致的死亡人数并不多,这表明炸弹中并没有使用C2或者高爆炸药。从这一个关键细节看,我认为更可能是恐怖分子在美国本土自己动手制造的。这也暴露出美国在爆炸物品管理和运输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我预计美国政府接下来会在这方面有更严格的管制措施出炉。

广州日报:9·11之后美国的安检措施非常严格了,连路边垃圾桶的设计都要考虑到防范恐怖袭击。爆炸物怎么会被带入马拉松比赛现场的?

傅小强:美国还是大意了。9·11之后保持12年的平静,情报部门和执法部门或多或少有所懈怠。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境外恐怖分子的渗透,美国本土的恐怖分子更令人防不胜防,而且近年来,白人恐怖分子制造的恐怖袭击也有发生。

广州日报:这是9·11事件12年后美国本土首次发生的恐怖袭击案,这起恐怖爆炸案对美国的反恐政策有影响吗?

傅小强:2011年,基地组织领导人拉丹被美国击毙后,美国反恐战略的重心悄然发生了转变,转变的幅度还很大,它从之前的境外反恐转移到了本土反恐。但这次的爆炸犹如给美国人当头一棒,证明这种战略调整并不成功。尽管境外的恐怖组织被美国重创,但是境外恐怖分子向美国渗透的渠道并没有斩断。事实上,这种渗透渠道也是难以斩断的。因为有大量的巴基斯坦裔、索马里裔、阿拉伯裔、非洲裔等移民生活在美国,他们不可能都是恐怖分子。

广州日报:按照原定计划,美国将在2014年从阿富汗全部撤军,但波士顿的这起爆炸案是否打乱撤军计划?

傅小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不仅仅是考虑到反恐的需要,也有国内政治和地缘政治的需要,美国政府是在通盘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我认为,这起恐怖爆炸案虽然震惊了美国,但是不至于对美国大的军事部署产生多大的影响。


爆炸案三大疑问

疑问一:为何在美国强力安保之下仍会发生恶性爆炸事件?

事发时,终点线附近有很多警察,但在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很难对所有人员进行安检,也不能将这一大片场所封锁。事实上,波士顿警方已经强调,这样的事件难以防范。

任何恐怖威胁和安全防卫工作都是“矛与盾”的关系,美国国土面积这么大,地区间、国际上人员往来密集,安保工作再强也难免“挂一漏万”,安全威胁防不胜防。恐怖袭击和防范恐怖袭击这两者永远处于不对称状态:前者只要得手一次,就是成功;后者只要失误一次,就是失败。

疑问二:为何伤亡如此之多?

大波士顿地区本来就是美国重要的大都会地区之一,也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名校,人口相当稠密。有逾百年历史的波士顿马拉松比赛是历史悠久、负有盛名的现代马拉松赛事,每年在美国“爱国者日”举行,今年仅参赛选手就近2.7万人。波士顿及其所在的马萨诸塞州还专门放假一天,以便民众前往参与和观看比赛。再加上两起爆炸选择的地点在位于市中心的比赛终点线附近,当时有大批观众在这里等待参赛的亲友凯旋,人员最为稠密,导致此次伤亡较大。

疑问三:此次事件对美国未来安保工作和民众心理有何影响?

从短期看,美国可能对公众聚集场所、公交工具等加强警戒。但从长期看,这次事件可能会引发人们对美国国内恐怖主义的重新思考。事实上,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层级对立的情况相当严重,政治上的对立、意识形态的冲突,加之各种极端组织的存在,都是国内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近期美国一些州发生警方遭袭事件,说明美国国内恐怖主义的土壤确实存在。

自事发以来,从报纸、电视到网站等各大媒体都在纷纷滚动报道,“恐怖袭击”一词频频见诸标题,这折射出“9·11”后美国社会的某种“惊弓之鸟”的心理。“9·11”恐怖袭击已过去十多年,美国民众的心理已不像以前那么脆弱,但如今发生这种人员伤亡较大的事件,难免对民众心理造成冲击,对美国本土自我防范能力产生新的怀疑,这些后续影响都将成为美国社会下阶段的关注重点和热议话题。

(记者 李明波)

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波士顿马拉松比赛遭遇致命的恐怖爆炸事件,美国各大城市接到消息后,已经纷纷开始加强安全戒备。图为15日,美国白宫前警方拉起安全线。

中新社华盛顿4月16日电 (记者 吴庆才)美国白宫16日宣布,总统奥巴马将于本周四(18日)前往波士顿,出席一个为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死伤者举行的宗教仪式,并发表讲话。

白宫称,奥巴马将取消周四上午原定在白宫举行的会议,亲自出席为波士顿爆炸事件罹难者和受伤者举行的宗教仪式,并发表讲话。

这并非奥巴马第一次亲临此类悲剧的悼念或宗教仪式。2012年12月,他曾亲自康涅狄格州出席悼念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遇难者的守夜活动。此外,2012年7月的美国科罗拉多州影院枪击案、2011年1月的图森枪击案以及2009年11月的胡德堡枪击案,奥巴马都亲自出席了相关悼念活动。

当天早些时候,奥巴马当天在白宫发表了爆炸案发生后的第二个全国电视讲话,他首次将事件定性为“恐怖主义行为”。

波士顿15日下午举行国际马拉松赛期间突发爆炸事件。马拉松比赛终点附近接连发生的两起爆炸,已造成3人死亡,另有176人受伤。

另据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官员16日证实,一名中国公民在15日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中不幸遇难,遇难者家属不愿公开死者姓名。另有一名中国公民受伤,伤者目前伤情稳定。

中新社波士顿4月16日电 (记者 李洋)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当地时间16日向中新社记者证实,一名中国公民在4月15日的波士顿爆炸案中不幸遇难。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官员对记者表示,经核实,一名中国公民在爆炸中遇难,另一名中国公民受伤,目前伤情稳定。遇难者家属不愿公开死者姓名。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表示,领馆方面将为死伤者家属来美处理有关事宜提供一切必要协助。

据记者了解,波士顿大学同日已证实,该校一名研究生在爆炸案中不幸遇难,死者具体姓名没有公开,仍在等待遇难者家属意见。

此前有消息称,一名在波士顿大学读研究生的周姓中国女留学生被证实在爆炸中受伤,目前伤情稳定;她在波士顿大学的同学、一名吕姓中国女留学生失踪。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钟瑞明赴波士顿探望了受伤的中国女留学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国外交部高度重视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与合法权益。

获悉波士顿发生爆炸案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机制。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城市马拉松比赛,波士顿马拉松赛每年都吸引了各国顶尖的长跑运动员和数以万计的现场观众。这种影响巨大的体育赛会往往都作了严密的安保工作,但此次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的发生,却意味着大型赛会的安保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升级,这将令运营成本已经居高不下的大型赛事面临更大的办赛难度。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今天向记者表示,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发生后,为了防范恐怖主义的渗透,今后一段时间,大型体育赛事的安保工作肯定会加强,从体育赛事的筹办和组织而言,成本要增加,比赛也更难办了。

大型赛事很容易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但在以往,赛会安保措施防范的主要是恐怖分子对比赛本身的破坏,包括场馆设施、参赛运动员和运动队等。而这一次,袭击的目标明显是普通观众。观众数量多,人员繁杂,且分布在比赛场内外的很多区域,对于大型赛事的组织者来说,安保工作必须进一步升级,才能防范这种严重袭击。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大型赛事的安保力度大大提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安保预算从1.22亿美元猛增到最终的约12亿美元,这使得办赛预算本已吃紧的希腊政府财务雪上加霜。

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政府几次追加预算都包括安保费用,但即使这样,到奥运会开幕时,英国政府仍不得不增派了军队。

恐怖主义对大型赛事造成的不利影响,既表现在办赛成本的直线上升上,还体现在安保工作对赛事的便利性和娱乐性造成的抑制上。因为高强度的安保造成的“麻烦”往往引起参赛人员和观众的反感,所以,如何缓解参赛人员和观众因频繁接受安保搜查而产生的焦虑心情,对赛事组委会来说又成了另一大难题。

(记者 慈鑫)

 4月15日,在美国波士顿,一名男子在发生爆炸后安慰一名女子。新华社/路透

4月15日,在美国波士顿,一名男子在发生爆炸后安慰一名女子。新华社/路透

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3月15日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中,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造成3人死亡、140多人受伤,美国经历了“9·11”事件以来发生在本土的又一次严重袭击事件。埋藏在美国社会中的安全隐患成为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判断凶手为时尚早

在爆炸事件发生后,如何定性成为一个重大问题。人们注意到,在白宫的相关表态中并没有出现“恐怖袭击”的字眼。但除马拉松比赛终点外,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也出现轻微爆炸事件,另外,警方还拆除了5个未引爆的爆炸装置。因此,基本可以肯定,这起事件并不是意外。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15日晚表示,要让制造这起袭击事件的凶手“体会到正义的力量”,但并未提出明确指向。而白宫一名匿名官员则表示,这起事件是“恐怖行为”。

在爆炸发生后,有相关调查人员表示,这起袭击事件“或多或少与伊斯兰极端组织有关”。他们认为,这起袭击事件带有以往伊斯兰极端组织发动袭击的特征,例如在两个临近地区同时引爆炸弹,选择人群密集的大型活动时间发动袭击以求造成大规模伤亡等。在美国此前挫败的恐怖袭击中就有不少具有类似的特点,同时这些袭击手段正是“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机构通过互联网发行的一本杂志《激励》中所提到过的。最近一段时间,用英文编写的《激励》杂志还详细刊登了许多发动袭击的方法和如何在家制造炸药的内容。因此,有调查人员相信,即使伊斯兰极端组织没有指挥这次袭击,但也应与此相关。

不过,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反恐官员表示,这次袭击并不完全带有恐怖袭击的“标签”。这名官员认为,此次袭击事件中使用的爆炸装置相当简陋,如果与恐怖组织有关,爆炸装置应该会有更大的杀伤力。另外也有分析指出,这次爆炸选取的地点并不是像时报广场这样具有地标意义的建筑,也不是军事设施。他认为,这起袭击事件“更带有国内组织的特征”。

这一说法可能让猜测凶手变得难上加难。4月15日是马萨诸塞州的“爱国日”,反政府分子可能趁火打劫;近日也是美国的报税日,反对税收改革的极端分子可能因不满而发动袭击;而加强枪支管理法案也可能刺激极端分子的情绪。这名官员表示,“在目前这一阶段,情况相当复杂”,要判断凶手为时尚早。


多方联手“视频追凶”

在救死扶伤、恢复秩序的同时,追缉凶手成为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否则很难追溯这起爆炸事件的因由,更难以确保美国国土的安全。在爆炸事件发生后,奥巴马立即到军情室听取汇报,迅速与联邦调查局局长和波士顿市长联系,表示将为波士顿提供帮助。

目前,由联邦调查局(FBI)牵头对此案进行调查,波士顿和马萨诸塞州当地警方、中央情报局均已参与调查。FBI官员表示,他们目前进行的是一起“可能牵涉恐怖事件的犯罪调查”。

调查人员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大规模收集现场录像,希望从中得到凶手的蛛丝马迹。FBI探员表示,波士顿马拉松赛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大规模的马拉松赛事之一,每年有2.7万名选手参赛,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多达50万人。除专业媒体外,不少人都用手机或DV拍下了比赛现场的影像。警方向现场民众发出呼吁,希望他们能够检视和提供自己手中的视频或图片,一旦发现有任何可疑的迹象即向警方汇报,以便警方尽早锁定凶手。

在波士顿遭遇袭击之后,美国立即加强安全戒备。除波士顿在爆炸地附近设立禁飞区外,纽约地铁也全面加强警戒。美国首都华盛顿也关闭了白宫附近的交通。

反恐面临新困局

尽管凶手尚未确定,但和以往在遭遇袭击后立即与恐怖组织联系起来的情况相比,现在的美国人在遇到安全挑战时显得“茫然”。

美国许多智库此前指出,由于美国的反恐战争,大规模、有组织的恐怖袭击发生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但由于极端思想的传播,出自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事件正呈现增多的趋势。例如2010年发生的胡德堡枪击案,就是由美国士兵制造的。防范这种“堡垒从内部攻破”的情况,比起打击来自外国的恐怖分子来难上加难。

除了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影响外,美国国内政治中产生的极端势力也有增无减。美国西点军校反恐中心的一份报告称,从美国政治中生发出的“极右翼势力和自行界定的极端势力”正呈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南方贫困法律中心”上月发布的监控结果表明,2012年美国国内极端思潮组织比4年前增长了7倍多(81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该组织预计,由于美国有望出台控枪法案,一些致力于维护美国“传统价值观”的“爱国者组织”有制造暴力事件的可能性。

《华盛顿邮报》16日刊登文章称,波士顿爆炸事件“提醒人们挫败袭击阴谋的难度”,文章称,尽管美国情报部门经过大量工作挫败了2009年“内裤炸弹”炸机未遂事件、2010年时报广场爆炸阴谋,但其中也不乏运气的成分。由于袭击的缘由越来越多样化,波士顿爆炸事件很可能开启一个美国国家安全防卫的新时代,从各个方面影响美国人的生活。

(记者 杨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