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改革·发展 > 正文
对汉字“动手动脚”须格外慎重
www.fjsen.com 2009-09-04 10:30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最近,有关部门出台《通用汉字规范表》征求意见稿,要对44个常用字进行些微改变,惹得舆论哗然,聚议纷纭。笔者也认为,须慎重对待整改汉字。

  一是整改汉字只缘“不顺眼”的理由值得商榷。从表面上看,《通用汉字规范表》征求意见稿只是对44个常用字进行了些微改变,之所以改造这几十个字,是看这几十个字不顺眼、不美观。我们有必要追问一下,衡量“顺眼”与否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有没有想过,这几十个字一改,所有字典、课本、招牌,成千上万人身份证、护照、工作证、房产证等都要作出相应的变更,这一笔巨大的开支,究竟谁来埋单呢?

  二是“规范汉字”如今不规范了,与有关的规范前后矛盾。有关部门官员称,44个汉字的字形拟进行调整只不过是将以往习以为常的书写习惯变过来。其“变”的潜台词是说:这44个以前的“规范字”身份的合法性受到了颠覆性的挑战。那到底什么是规范字?2002年出版的《全国干部学习读本:汉语语言文字基本知识读本》对规范汉字有详细的解释:“规范汉字,是指传承字和经国家有关部门整理简化的字,不包括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被淘汰的异体字和197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里所指的简化字。”既然此前的《通用汉字规范表》将这44个汉字字形认定为规范汉字,国家法律又将规范汉字指定为通用文字,而国人对这些字又都习以为常了,今天,谁有权力,哪部法典能判这44个字的“死刑”?

  笔者以为,此次动微创手术“整形”的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其实本已很规范了,没有必要改,改了不仅没有多大的意义,而且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说是多此一举的“折腾”,一点也不过分。

(责编:陶武)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