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已执政60年的中国共产党面临哪些风险与挑战?将怎样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还有哪些不足?该如何提高?围绕上述重大命题,本刊编辑部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有关权威专家展开研讨。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
角色转型任重道远
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对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缺乏科学、深刻的认识,我们党曾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付出过沉重代价。如何顺应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执政规律,努力提高执政能力是保证中国共产党长期更好执政的前提。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甄小英: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实现了两大转变,即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种历史方位和使命的变化,深刻揭示了执政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新时期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就是执政兴国,就是领导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党必须具备相应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关于党自身建设的思想、思路,包括党的目标、指导思想、性质、任务等,对于夺取政权非常有用。掌权成为执政党后,情况变了,方向、任务、目标、职责都有了很大不同。但是,在很多方面我们党仍处在转型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关系,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过去党一度凌驾于国家和法律之上的教训实在太沉痛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比较好地体现出民众和公共权力的互动。应该说,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同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思想、体制、架构、手段还停留在革命党建设时期,要完成转变任重而道远。比如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加之当前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分化加大,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都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带来很大考验。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霞:过去,我们讲党的建设,主要是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现在,适应执政党建设的需要,我们还要研究和解决执政党意识、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执政能力等重大问题,其中,执政能力建设是重点和关键。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存在的全部理由,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最根本规律。如果缺乏对规律的深刻把握,执政能力建设必然是盲目的、不清醒的。
中央党校党建部副教授蔡志强:作为一个整体,党的执政能力并不是各级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能力的简单相加,而主要体现在正确分析形势和社会矛盾,制定并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人民意志。但在群众的眼里,身边的党员干部就代表党的形象。如果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素质不高、能力平庸、作用发挥不好,就很难让群众相信党有很强的执政能力。
- 2009-10-12专家谈60年执政启示:“中国道路”还未完全定型
- 2007-10-19执政党 赢得民心是最大优势
- 2008-12-02“用心工作”是"执政为民"的另一注脚
- 2008-10-14“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是执政要义
- 2009-03-10吴邦国: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
- 2009-03-31观察一个政府的执政能力可以看看它的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