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前沿资讯 > 正文
李景田: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前进的政党
www.fjsen.com 2009-10-14 09:10   来源:《学习时报》    我来说两句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在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在88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多次经历关系自身前途命运甚至生死存亡的历史关节点,经受住了多次重大挫折或重大成绩的严峻考验。回顾党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特别是在主要关节点上经受考验的历史,深刻总结经验,努力把握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党在领导革命过程中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中,中国共产党主要经历了四次应对困难和成绩的重大考验。

(一)应对大革命失败的考验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挫折,面临被敌人瓦解和消灭的危险。中国共产党没有退缩,而是在绝境中奋起,开始了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解决了要不要革命、怎样革命的问题。其后,党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并深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突破了共产国际“城市中心论”的束缚,逐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思想,为复兴中国革命和争取革命胜利指明了惟一正确道路。

(二)应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考验

在土地革命战争(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的发展过程中,党内的“左”倾冒险错误、“左”倾教条主义接连发生,给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造成了巨大损失,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和红军主力退出党中央所在地区。土地革命战争失败,苏区损失殆尽,红军损失惨重,中国革命再次陷入绝境。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1935年1月,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正确解决了关系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问题,从而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确保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与此同时,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得以确立,并逐步成熟。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应对日军侵华导致民族危亡的考验

1937年7月7日,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把中华民族逼上亡国灭种的边缘。能否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国内的阶级关系,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中共中央准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在1935年底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口号和方针。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摒弃前嫌,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局面形成,中国革命在抗日救亡的烽火中重新走向复兴。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确定了向敌后发展、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游击战争的战略任务,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牵制、消耗了大量日军兵力,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应对抗日战争胜利后复杂局面的考验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政治局面。以美国政府支持下的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局势将如何发展?我们党对战后基本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认为避免战争的可能性很小,但在和平还有一线希望的时候仍要争取。为此,党中央一方面命令各部队继续放手发动群众,巩固已有阵地,做好战斗准备;另一方面,提出反对内战、要求和平的口号。毛泽东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前往重庆,同蒋介石就国共两党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谈判,并在政治协商会议上作出巨大让步,从而赢得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尽了最大努力,但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