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前沿资讯 > 正文
引发“十二五”我国经贸环境重大变化的十大因素
www.fjsen.com 2009-10-20 08:3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

五、开放竞争将成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助推器

研究发现,研发全球化主要集中在美日欧“大三角”之间,产业转移的科技含量与国际化成反比关系。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之一,是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下进行的,跨国公司被迫开始跨境转移一些具有更高技术和服务含量的业务部门或增值环节。为防止核心竞争优势的丧失,跨国公司会普遍选择独资、相互配套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竞争策略,把可能产生的模仿、技术外溢、知识扩散等控制到最低限度。

要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最好的应对策略是开放竞争,强化跨国公司之间以及与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用竞争压力迫使跨国公司把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创意和诀窍、核心人才引入我国,在开放竞争中加快实现这些优质要素的本地化、技术外溢和知识扩散。为此,要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市场竞争环境,搭建公平竞争的政策平台,鼓励内资企业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提供更高技术含量和增值含量的配套,鼓励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国际合作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六、我国人才、资本、产业、产品的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首先,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建立高端人才集聚和发展平台。当前,要提升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外贸战略性调整支撑之关键,是需要引进或培养一大批透彻了解欧美,并有真才实学和经验积累,又懂中国国情的复合型人才。事实上,人才总是喜欢扎堆的,而不是流向人才稀缺的洼地。目前即使在上海,人才的国际化程度仍较低。2008年,上海发放的在沪外国人就业许可证总计为7万人次,而上海人在国外工作的达22万人次。因此,要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

其次,加快推进资本全球化进程,提升对外金融资产的全球化运作能力。到2009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21316亿美元(占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的60%以上),其中美国国债为8015亿美元,在过去一年中累计增持2947亿美元。这种对外金融资产结构是很不合理的。下一步要在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同时,大力推进我国股市、债市、期市、汇市以及其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在合理管理和运用外汇储备资产的同时,建立藏汇于民、支持“走出去”、促进国内结构调整、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目标;在改善对外金融资产的币种结构的同时,推进金融组合、直接投资组合、战略性资源储备组合的新配置。

再次,加快推进产业国际化进程,逐步建立我国的全球生产体系。2002-2007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年均增速达到56%。到2007年底,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179亿美元。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521.5亿美元。作为加快推进我国产业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通过“走出去”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加工组装体系、农业和矿业生产基地、研发设计中心、工程承包及后勤配送网络等,都是未来对外贸易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

最后,加快推进产品国际化进程,提升我国企业综合物流和全球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东亚地区内贸易、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离岸贸易和转口贸易等新贸易方式将显著增长。

当前,美日欧经济减速将减少其进口需求,我国扩大内需则增加进口需求,这将有利于缓解全球经济失衡,但不利于我国出口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应争取扩大与东亚地区的区内贸易,建立和完善新兴市场的营销网络,增大零部件产品出口的比重,减少对欧美最终产品市场的依赖。尤其在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发展的基础上,国际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的比重将显著上升。同时,通过对外投资推动全球供应链管理发生变化,是节能优先和环境优先的需要,是对冲全球风险和分散顺差的需要,也是探索就地投资、就地雇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全球资产多样化贸易方式的需要。为此,要试点贸易、实业、金融、科技一体化的对外贸易发展策略联盟。今后建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等“走出去”平台,建议增强区域市场分销、信息咨询服务、综合物流配送、售后服务配套等生产性服务功能,尤其应重视完善中小企业“走出去”发展外贸的平台建设。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