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中国模式”再被热议
www.fjsen.com 2009-10-26 09:02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我来说两句

“踌躇的世界领袖”

《华盛顿邮报》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上世纪80年代,西方专家曾预测中国政府已穷途末路;接着,西方人认为互联网将不可避免地解放中国,“信息将捣毁竹幕”;后来,中国的稳定使西方领导人希望和预测富裕增加将改变该国的政治体制。但在中国,中产阶级支持或至少追随现在的政治秩序。文章说,当美国在世界各地遭遇民意和影响力打击时,中国却双获丰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冷战结束以来,首次有了不同于华盛顿的自由市场和民主的成熟发展模式。当美国的模式褪色时,中国得到了新的光芒。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9月26日在欧美同学会举行的一个论坛上说,将“中国模式”称为“中国案例”更准确。针对近期“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之争,赵启正说,中国没有推广自己经验的意思。

英国《金融时报》今年的一篇文章把中国称为“踌躇的全球领袖”。很多外国专家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尽管中国看上去是这场金融危机中的“强者”,但仍保持了谦逊的态度,在对美国华尔街的批评上,甚至不如美国的盟友欧洲那样激烈,公开谈论“中国模式”更多的反倒是西方国家的媒体。法国一家媒体16日的文章称,中国在摆脱全球性经济衰退中所发挥的排头兵作用让许多国家对中国模式产生了一定兴趣,但中国可能会以一如既往的低姿态,对有关中国模式的讨论不置可否,以规避可能招致的“树大招风”的消极影响。

英国专家雅克斯说,从目前来看,美国模式是“全球性的”,中国模式是“地区性的”,包括欧洲、俄罗斯等在内的多数国家可能不会真学习中国模式经验,因为在他们眼中,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它们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有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而西方模式中又分为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在中国模式这个问题上,学术界强调渐进性,西方一些人强调政府作用甚至简化为权威政府、劳动力便宜、出口导向等,其实中国模式涉及方方面面,并非他们想象的这般简单。若说劳动力便宜,非洲和南亚的劳动力比中国还便宜;若说出口导向,拉美一直是出口导向型,但都没形成中国模式的影响。

一位中国专家对《环球时报》说,与苏联、美国都以强力推动自己的模式不同,中国是在踏实地走自己的道路,让其他国家自由地做出判断。另外,不能将中国模式仅仅理解为经济增长。

张维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国家,一个国家的模式不能完美地复制。中国模式的形成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只能给人以启发。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