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熟知尤努斯教授的“乡村银行”的理念,事实上印度企业的“反向革新”与此一脉相通:即低端市场同样可以作为企业盈利和国家发展的增长点。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国际周期性调整和国内结构性转型同时进行的时期,依靠“反向革新”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持续性具有必要性和急迫性。与印度的国内消费主导模式相区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投资—出口”主导特征。而且,与印度低端市场潜力巨大相类似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同群体分享增长成果的程度却有不对称性,城乡、地区、行业三大差距在某些时期甚至有相对拉大趋势。正如硬币的两面,是难题,也是机会———国内低端市场和“反向革新”空间,是极其庞大的。
所以,中国企业也可以尝试通过“反向革新”,形成新的增长点。就实践来看,中国的企业“反向革新”程度似乎在整体上滞后于印度,这种格局与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特征以及企业营商环境等因素有关。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着某种矛盾心态:既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而走向产业高附加值领域,又希望外部市场快速回暖以回归原来的加工生产阶段,这些心态均未充分考虑通过“反向革新”来满足国内低端市场。事实上,中国需要通过反对贸易保护和稳定货币币值来拓展外部市场,也需要通过促使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增强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但针对国内低端市场的“反向革新”更具有操作性,也更契合提升国内居民福利水平的增长目标。
基于此,我国政府需要持续改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和创新能力。当前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市场化改革相对迟滞,而产业政策又为民营企业设置了进入壁垒,因此必须通过深化劳动和资本的市场化改革,促使要素真正按照效率基准进行有效配置,增强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和产品创新能力,降低民营企业的进入壁垒,如此方能激发中国企业“反向革新”的动力。
此外,我国还应持续健全低收入群体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例如农村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加快建设低收入群体的商业网络体系,例如农村的特许专营、批发、零售等渠道建设,可增强产品渗入程度;积极完善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例如农村的基本教育、养老、医疗等福利供给,可激发低端市场需求。所谓的“反向革新”,绝不是企业一力可承担,而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
(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
- 2009-11-20印度企业“反向革新”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