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庭湖区,每到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乡镇和村里就云集大批上门要债的人,而干部们只能找个地方躲起来,手机一关,谁也找不着。村支书们戏称之为“躲五、八、腊”。在位于洞庭湖区腹地的湖南南县茅草街镇新尚村,村支书曹重阳眼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找乡友、领导和有关部门“讨钱”。新尚村每年保持正常运转至少需要5万元经费,可国家给的转移支付只有2.5万元。曹重阳苦笑着说:“自从当上村支书后,老婆经常骂我‘拿自家的钱操别人的心’,儿子也埋怨我把他辛苦打工赚的钱都垫给了村里。如果说乡镇一级还勉强可称为吃饭财政的话,村里就是典型的‘讨饭财政’。”
维持正常运转都如此捉襟见肘,要想给村民办些实事,发展些产业,更显心有余而力不足。湖北洪湖市曹市镇战斗村支书赵光辉说,今年他们村已讨了两三万块,但支出要五六万。疏浚沟渠、维护路面等,都需要花钱。为了抓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目前村干部工资只兑现了50%,剩下部分都打了欠条。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情况会好很多,但也时常难免化缘之苦。先后在5个村担任过村支书的朱清瑜,到南京市江宁区东阳村任党总支书记才一年半时间,搞了8个惠民工程(如拓宽道路,修建休闲广场和便民超市,改造村部和中心卫生站等)。办这些事,需要投入300多万元,但村里年收入也就10万元左右,大头只能是到各个部门去化缘。“我们现在做的是‘乞丐经济’。” 朱清瑜说,能力大的就多要一些,能力差点的就少要一些。
江宁区周岗社区党总支书记马更军也自嘲:“我们这些村支书都是‘洪七公’的徒弟,要靠行乞才能维持下去。” 有一位村支书由于引不来资,乞不来款,焦虑之极,晚上做梦抱了一大堆美金。
维稳压力:信访前哨,夹板受气
在当前利益分化期和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空前陡增,村支书更是被推到维稳的风口前哨。
在2002年轰动一时的湖北“咸安乡镇改革”大潮中,镇干部杨大兵被充实到农村基层组织,兼任咸宁市咸安区杨畈村支书。他对记者坦言,去年换届时自己真不想干了。“工资每个月500元,却天天都在忙着处理这样那样的矛盾纠纷。别以为邻里吵架、土地纠纷都是些小事,处理不慎就有可能酿成大祸,甚至会衍生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这样的矛盾纠纷,我每个月差不多要处理一二十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