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战斗在最基层的村支书群体困境新调查
www.fjsen.com 2009-12-10 11:31  周清印 张涛 秦亚洲 蔡玉高 陈钢 来源:半月谈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中央出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低保等政策,绝大部分采取“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直接将资金落实到户。这种补贴方式有效杜绝了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村级党组织的作用。不少群众形成一个印象:党中央好、国务院好,就是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不好。

在这种政策和体制巨大变迁的背景下,一部分村支书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有种失落感和困惑感,无所适从。在河南、湖北、云南、重庆等一部分农村,有些村支书缺乏接触村民的压力和动力,村民也很少见到村支书走村串户的身影,干群鱼水关系变得形同陌路。

江苏洪泽县高良涧镇浦庄村82岁的潘文军,有着55年党龄、做了20多年村支书。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做村支书时,每天都在农家跑,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哪家有什么矛盾,都十分清楚。现在的村干部,平时基本见不到,遇到也是巧遇。我们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什么事情。”

乡村公共服务缺位呼唤村级党组织功能转型

不收税了,不硬性管理了,是否就意味着村级党组织无所作为了呢?调研中,一些“三农”人士认为,无税时代客观上呼唤村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能适时重新定位,应由以往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并尽快走出转型之惑和转型之痛。

长期以来,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严重短缺,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公共服务。这里面有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国家对农村长期奉行多取少予的制度安排,政府财政多是建设型财政而非公共服务型财政,而且财政投入长期牺牲农村保城市。基层政府和组织也普遍缺乏基本公共服务理念,忽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国家酝酿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三农”专家赵树凯曾就乡村治理与乡村组织课题组织过调研,当问及乡村干部的服务状况,许多农民的回答是:对干部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他们少收点钱就行了。似乎这些村民给乡村干部的定位,就是收钱的,而从来就不是服务的。

今天的农民果真不需要村两委组织提供服务吗?不是不需要,而是指望不上。其实,放眼前瞻,在社会变迁转型时代,中国乡村的社会构成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阶层结构和职业群体不断分化,衍生着强烈而丰富的新需要。依据赵树凯的观察,农民对村落社区公共服务的需要大致向四个方向分化:第一类是水、电、路、环境等有关生活基础设施的,第二类是有关农业生产的,第三类是有关非农产业发展的,第四类是有关个性追求和个人发展的。赵树凯断言,农民基本需要的总体演化趋势,正在由家庭私人生活范围扩大到乡村公共生活领域,由基本生活需要层次向社区参与、经济自由、民主政治和个人全面发展层次逐步递进。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