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路径
www.fjsen.com 2009-12-18 08:22  寇军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二.政策是人民群众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来源

我国目前进入到社会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回避的现实。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利益关系不断调整,深层次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显现出来--地区、行业以及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就业、求医、就学难的问题,市场竞争、利益调整带来的工作和生存压力,让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增多。

因此,在当今社会的发展阶段,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理论上解疑释惑的需要,由于更加关心个体、群体利益的满足,进而也更为关注社会各领域内的政策变化。应该说,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直接认识,主要还是从事关自身利益解决的政策开始的。对此,党通过对社会发展脉络的把握,也形成了清晰的认识,“《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3]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新强调了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同时也再次说明了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的各项政策主张:经济政策方面继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争取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政治上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更好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文化领域内着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建设方面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形成社会和谐的目标。在政策的检验标准上,坚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的政策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关系,凸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坚实基础。

客观的看,人民群众不仅通过宏观政策的价值指向来感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而且不同层级和具体领域内的政策更加受到人民群众的期待,尤其是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居民收入和城乡社保等关乎民生的政策,业已成为人民群众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最直接的认识来源。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势必要在政策上反映理论创新的精神实质,并且切实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在各项政策的制定、执行中体现出来,由此来增强人民群众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使理论要义逐渐融入到人民群众进行社会生产、生活的日常观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