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让基层“热”起来
www.fjsen.com 2009-12-18 08:36  肖简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读200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十版“基层之路怎样越走越宽:为什么不愿去、不敢去基层?”的访谈报道,笔者不由心生共鸣,感思颇具。

到底何为“基层”?答案并不复杂,“基层”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和最前沿,民生的触角遍及到哪里,基层往往就延伸到哪里。因此,基层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焊接部”,是群情民意的“聚焦台”,是施展拳脚的“演练场”,也是磨砺成才的“大溶炉”,更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地位“重”而不“显”,基层平台“广”而不“阔”,基层出路“窄”而不“畅”,基层条件“苦”而乏“甘”的现状,让大多数年轻干部尤其是年轻大学生不愿去、不敢去基层。

俗话说:“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各级党组织在鼓励和引导广大年轻干部及青年学子投身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同时,更要努力营造好环境,搭建好平台,拓宽好路子,只有打通基层引“才”用“才”成“才”的机制梗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各级党组织在引导年轻干部下基层过程中“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因此,让基层“热”起来,关键要从改革机制上入手,重点破解好困惑年轻干部到基层的两个核心不等式。

破解好“理想≠现实”的不等式。“不怕‘硬环境’,只怕‘软环境’;不怕‘显规则’,只怕‘潜规则’;不怕‘身形消’,只怕‘心志苦’。”这是许多基层年轻干部眼中的“三不怕和三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基层政治生态环境对年轻干部成长的制约和束缚。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近些年来党对基层、对民生的日益关注与重视以及各项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措施相继出台,使得基层的磁场力愈具增强,激发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年轻干部和大学毕业生纷纷投身到农村、到基层的各项事业中来。因此,对基层各级党组织来说,关键要以此为契机,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打扫好院子、充实好袋子、规划好路子、把量好尺子”,真正为年轻干部搭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能上能下、宽严相济的成长平台,从而减小个人理想与基层现实的“落差”,让年轻干部和大学毕业生能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破解好“付出≠回报”的不等式。投身基层即意味着担当与责任,付出与奉献。基层干部苦,因为工作点多面广。所谓“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他们就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一年365天总是忙碌于田间地头、厂矿学校和街道社区,“雨+泥”、“晴+灰”、“白+黑”、“5+2”是他们的工作常态;基层干部难,因为他们人微责重。发展与稳定,两手都要硬。尤其近年来,国家对基层各项基础事业的大量投入,涉及士地征用、拆迁补偿和移民安置的各类矛盾纠纷已呈多发性和复杂性,给基层的维稳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然而,基层干部虽有苦劳和功劳,但受机制的影响,往往功高难晋,表现在职务上,原地提拔难、上下流动难,成为名副其实的“天花板干部”,表现在工资待遇上,小步慢跑,涨不过物价,被形象地喻之为“吃饭工资”。可以说,“付出≠回报”是影响年轻干部和年轻大学生不愿去、不敢去基层的主要因素。因此,各级党组织要端正用人导向,真正做到“两眼朝下”,将选人用人的目光更多地向基层聚焦,向“老黄牛”聚焦,向“千里马”聚焦,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打破现行用人机制壁垒,拓宽入口,畅通出口,引活源水 ,以构建科学合理的用人新机制。同时,还要格外关注基层干部的生活状态,逐步建立和完善向基层干部倾斜的收入分配制度,给基层干部的“吃饭工资”里“添油加醋”,切实解决好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只有让基层干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盼头,才能引导更多的年轻干部和年轻大学生自愿地投身到基层的建设和服务工作中来。

让基层先“热”起来,如焦裕禄、孔繁森和王永利式的好干部还远乎?

(作者为中共湖南省洪江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