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论》出版发行座谈会”在京召开
www.fjsen.com 2009-12-25 16:37   来源:学习时报    我来说两句

赵曜(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原会长、教授):四川省委党校出的这一套书很有意义,有三个“好”:第一是主题选得好。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民族化,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时期提出的。1956年党的八大上,林伯渠同志有一个发言,在总结中国革命历史教训时讲,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只有毛泽东的结合做的最好,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历史的经验,怎么样结合,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深刻把握中国国情,这两方面,无论哪方面出了问题,或者是两方面都有,都会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灾难和损失。在党的各个时期,党的建设的主题其实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校,这个“化”要具体化,渗透到学科里面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是党校的四门主课,这部书的体系紧扣了这四门主课,立得非常好。第二是编写得好。几年时间,从定项目、组织力量设计这五本书,组织编写、修改、统稿等等,一直到出版,这些基本功总的来看比较扎实。现在学术界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书出得不少,文章也发得很多,但是有点浮躁情绪,所以一认真阅读,就会发现很多的问题,有很多硬伤。但这套书基本没有这些问题,所以四川党校对这套书是下了一定功夫的,写到这个程度是不太容易。第三是出版的时机很好。一本书从出版发行一直推广到社会上能产生影响是需要有很好的时机。去年有一个好时机是改革开放30年,今年也有一个好时机是新中国成立60年,再有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这以后就不容易有这样的时机了。所以这部书在这时候出版面世很好,出版以后还需要好好宣传一下,让它在社会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李晓兵(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我讲三点:第一,这套书在形式和分量上都有意义。近年来在出版界和学术界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有分量有价值的比较少,就现实写现实的比较多,像这样整体的、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历史一直写到当前,而且是洋洋洒洒五卷的比较少,从形式到分量到质量,对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党校系统的学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四川省委党校的学术研究实力的凸显都有意义。第二,书的命题很有意义。书的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大众化比较好理解,时代化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在纵深,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以特色的这种形态在发展。所以说四中全会提出的“三化”中的时代化问题是亟待解决展开的一个问题。从新的时代、新的视野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可能会有新的想法,会有更好的成果。第三,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这套书是对马克思主义问题深化研究的一种途径。解决马克思主义遇到的问题有两种途径,一是从现实里面去找原因,就特殊性、个别性去想办法,逐一解决,逐一论证。当然也有回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的一种路径。二是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否研究到位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化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的关系非常重要,其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下一步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发展,包括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和通俗化。这套书的出版,恰恰既是从现实的角度,从中国特色的角度,从马克思主义在现实角度遇到的挑战来写的,也是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三个部分和党建篇来写的,在这个基础上来挖掘与现实的关系,我觉得这是一种二者结合的探索。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