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年终回顾:2009年中国政治学研究
www.fjsen.com 2009-12-28 07:57  李月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来说两句

现代政党是现代政治和国家中的政党,国家权力的不同价值指向,不可避免地与其中的政党相互影响。对此,段志超重点论述了国家权力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对政党政治的影响。在政党政治条件下,政党事实上成为国家权力体系的重要结构性要素,由政党性质使然,其对国家权力的行使趋向阶级性,但同时又必须将阶级利益与社会利益作适当的调和,以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的必要权威基础,从而也使政党的执政地位得以延续。段志超还专文阐述了政党政治危机与政党危机的关系,认为前者源于后者,前者是由政党在产生和发展中的特殊规定性导致,并与特定社会互动而最终形成和显现出来。而政党危机的原因是:政党理念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政党组织方式和运作方式与民主政治精神相违,难以得到大众支持;政党的结构—功能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政党缺乏必要的组织生存条件和运作资源;政党腐败而导致政治生命力耗竭。

对中国政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党内民主和党政制度方面。徐勇等通过对比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论证了发展党内民主是保持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金安平则试图从研究“党内民主”与“党的民主”入手,指出党内民主示范会带动人民民主,并对带动机制进行了思考。林尚立从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国家关系的角度,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进行了反思,其基本结论是: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发展的,有深厚的社会基础,而且也适宜于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来说,是一项适宜的制度;中国政党制度内含一体多元结构,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既包含有多党合作所形成的多元结构,也包含有多党派、界别协商所形成的多元结构,它不仅适宜于中国的社会形态的内在结构及其现代化转化,而且适宜于中国的国家建设和民主成长,因而,其进步与发展能够为中国的国家建设和民主成长提供新的资源与新的空间。

总体而言,2009年国内政党研究取得了相当成果,但对政党研究深度有待提升,特别是对中国政党政治发展与党内民主的动力、可能及其限度没有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论证。

中国政治研究

2009年初,陈明明撰文预期问题与主义、政策与理论、制度与价值三组动态交织在一起,将构成新一年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动力和空间。这一预期在政府体制改革、治理模式、政治模式、条块关系、人大制度等几个方面研究体现得较为典型。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