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表现在重视生产力发展的质量上。邓小平在说到这个优越性时说,社会主义优越性“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这个提法是全面的。尽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忽视质量、效益的现象,出现了江河被污染、资源被破坏,出现了社会建设滞后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象,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提出,要“正确处理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不断探索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大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把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在重视质量、效益、结构的基础上,也使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个优越性更加显著。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更有助于人民实现富裕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前者既优越于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也优越于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经济制度,无所谓哪个优越”。其实,标准是有的,那就是“是否有助于人民实现富裕幸福”。
公有制为主体意味着生产资料、国民经济命脉主要掌握在人民和国家手中,生产是为了人民,这正是我们党所强调的“利为民所谋”。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意味着生产资料、国民经济命脉主要掌握在占人口少数的大资产阶级手中,生产是为他们谋取利润。资本主义制度无法避免劳动人民的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7年美国有3600万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这就是说占了人口12%的美国人每天没有足够的食物。而在我国,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绝对贫困的人较多,但趋势是逐步减少。尤其是近30年来,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已从2.5亿逐步减少到1500万,仅占13亿人口的1%多,受到各国人民普遍赞扬。
邓小平在谈到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优越性时说:“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哪个好?当然是社会主义制度好。……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7页)
- 2009-12-28许先春:中特理论对社会主义重大历史性课题解答与启示
- 2009-12-2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 2009-12-25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
- 2009-12-25重庆荣昌:城乡党组织“结亲”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 2009-12-21多重视角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