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理论参考 > 正文
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上)
www.fjsen.com 2010-01-06 08:57  陆绍阳 来源:学习时报    我来说两句

现在院线制逐渐成型,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还谈不上成熟。原先由各省电影发行公司统一来发电影,事业做企业的事情,成立院线制后,全国一盘棋,打破了条块分割,管理布局上更合理有效。在目前34条主流院线中,上海联和、北京万达、北京新影联、中影星美、中影南方等五大院线的年票房收入均已超过4亿元。将来院线的发展趋势,一定是由几大院线组成,你有实力,加盟的影院就越多,各大院线之间就是拼品牌,拼服务。但另一块市场也不能放弃,就是中小城市的影市。现在的票房收入只来自一级市场,来自商业发达地区约1.5亿人口,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为首的大概15到18个中心城市,可我们还有350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县市几乎没有电影院,至少有近4亿城市人口无法进影院观看电影。据最新统计,目前我们城镇化已达到 45.7%,要看准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跟着人口的走向及时调整电影产业布局。

现在我们有那么好的票房业绩,跟高品质影院的建设有直接关系。到2009年底,优质影院的银幕数将超过4500块,按照目前平均每天新增1.5块银幕的速度,那么年票房收入超过百亿,指日可待。但现在影院建设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随着租金上涨、签约条件更加苛刻,投资者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在新建影院的选址、合作模式、影院功能开发上进一步拓展思路。电影院的超市化,它与商业购物和休闲活动互动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影城经营应包括食品饮料零售、餐饮、游戏等综合内容,不要小看影院的附加经营,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影院的利润有40%是来自它的小卖部。

关于人才培育,就是要培育“三类人”,一是编导演人才,二是数字制作人才,三是营销策划人才。我们缺少能够运用现代观念和现代技术来吸引现代观众的创新型人才,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全世界的焦虑,我们需要在教育、培训、实践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投入。有大片制作经验的成名导演是目前中国导演中的中坚力量,也是吸引观众的“金字招牌”。品牌为什么有价值?因为品牌直接和消费者的信任度挂钩。搁在10年前,拿1亿元票房就是个天文数字,但在中国电影的盘子越做越大的背景下,这早已不是异想天开的事情了。但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导演进入高票房导演的行列,对具有拍摄商业片潜质的导演,要从资金、荣誉上给予扶持、肯定。和导演一样,作为电影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明星,对电影市场有巨大的影响力,但遗憾的是,现在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和明星并不多,冯小刚认为国内只有周星驰、刘德华、李连杰、梁朝伟、葛优等少数几位,这显然不能满足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涌现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当前我们更要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的创作和营销人才,这是中国电影未来的主要人才需求。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